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2016-03-21 08:22张小苑
地球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明环境生态

■ 张小苑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广东惠州516001)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小苑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广东惠州516001)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分析,以供同人参考借鉴。

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0 引文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及和谐性,追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由征服自然变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变为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客观需求。

1 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人类若想发展必须要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意即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善生态环境,既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也达到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兼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的条件下,保持和加快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也可以理解为:“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文明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用生态文明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调节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当前中国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不仅说明生态环境本身更加脆弱,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造成直接、间接的巨额经济损失.自1990年以来,年均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全国同期GDP的2%,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灾情严重时,该比例竟达3%~4%.由于中国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经营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大,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因而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态势.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西部生态状况调查表明,仅西部9省、自治区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 494亿元,相当于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其次,影响社会安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目前有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20%的儿童铅中毒,大城市里每10对夫妇就有1对因污染影响生育.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将引发社会强烈不满.第三,加剧了自然灾害.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直接后果.第四,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辐射污染等严重地损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江河断流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也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策

(1)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要让大家知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们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和资源观,使民众理解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领悟环境污染的现实危害与潜在危害等,进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在形式上可以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经济绿色转型,解决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是以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预防污染物排放、解决环境的压力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走生态化的科技发展之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践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完善环境政策制度: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导致中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努力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硬约束条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

(4)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应当根据“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分担、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公民的环保投入责任、义务作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界定,以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5)实行绿色政绩考评制度:绿色GDP是将生态成本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从GDP中扣除经济生产中投入的环境成本.绿色GDP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将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在社会中树立“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意识,深刻认识经济开发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伴随GDP的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从根本上改变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推动经济由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实践证明,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与环境同步双赢,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克服“以GDP为中心”、“以GDP论政绩”等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办法。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资源,使人们过上健康生活,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必须提倡绿色消费的概念,发展生态消费.生态消费观要求人类的生活方式必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应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首先要倡导适度消费.人类应该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在能量消耗和转化中采用“消耗最小”的原则.生态文明倡导一种以节俭为特征,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其次倡导绿色消费.一般而言,绿色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不仅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推广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优化旅游环境,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发展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丰富人们的消费生活,提高消费质量。

4 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1]徐嵩龄.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J],中国软科学,1997,(11):115-127.

[2]余振国.构建地质环境保护与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A]. 2011年国土资源经济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

[3]余振国,冯春涛,郑娟尔,朱清.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与补偿赔偿制度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3):31-34.

[4]陈静.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思[J].沈阳干部学刊,2013,(1).

[5]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S891+.5[文献码]B

1000-405X(2016)-3-361-1

猜你喜欢
文明环境生态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