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在元大都的发展及其成因的探析

2016-03-21 08:57包海龙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元大都藏传佛教发展

摘 要:1267年八思巴跟随忽必烈入驻北京标志着藏传佛教正式传入北京。藏传佛教的传入必然会对本土其他教派或是当地风俗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这对藏传佛教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短短数十年之间,藏传佛教就成为了元朝的“国教”。尽管藏传佛教虽受元朝帝室的崇信,但因元朝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他宗教也纷纷吸纳广大信众,使大都逐渐成为全国宗教中心。所以,虽然是“国教”,但发展仍是困难重重。

关键词:藏传佛教;元大都;发展

科研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201

元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之一,无论信仰什么宗教,只要不影响蒙古人的统治地位,都不会受到太多限制。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处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1270年封“帝师”,大宝法王。自此,一直到元朝败北,历代皇帝都封有帝师。元朝统治者对佛教内各派系也有厚薄之分。13世纪前期,蒙古皇室很注重和禅宗的关系。13世纪中期,由于阔端王和忽必烈与吐蕃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紧密联系,以及藏传佛教的理论,仪式与蒙古萨满教有许多共同之处,深受当时蒙古贵族所崇尚。

1 藏传佛教与蒙古萨满教

藏传佛教做为一个外来宗教,在短时间内成为了蒙古贵族中主要信仰的宗教,而作为在蒙古族地区的本土宗教萨满教,却渐渐没落。但是,取代一个宗教的地位成功上位的期间,冲突的发生在所难免,但是藏传佛教本身的信仰模式却是萨满教式的,因而藏传佛教与萨满教之间的冲突碰撞十分微弱,几乎被史书所忽落。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萨满教巫师阔阔出就想要以神权与王权一争高下,却被成吉思汗设计除掉,这是有史记载的第一次蒙古萨满教受到打击。从此之后,蒙古萨满教在官方的处境就每况愈下了。至忽必烈时代,开始尊崇藏传佛教。而对萨满教巫师实行即限制又扶持的策略。《元典章·刑部十九》,卷五十七·禁聚众中记载:“至元十一年,中书兵、刑部为五月十六日省掾元仲明传奉都堂钧旨:大都街上多有泼皮厮打底跳神师婆并夜聚晓散底,仰本部行文字禁断。如是依前违犯,除将跳神师人并夜聚晓散人等治罪外,据泼皮厮打的发付着役,施行。”《元典章三十二·礼部五》“中统二年五月,钦奉皇帝圣旨,据刘泽奏告,天受合罕皇帝圣旨:先为司天台人员,别无营运……今降皇帝圣旨,仰刘泽并司天台旧阴阳人员,凡有差发、军校役、税银,一切公事,依照已前体例行者。”《蒙兀儿史记七·忽必烈汗纪》“(至元二十七年春正月)给腾格里、回回屯田三千户牛种。”由此看来萨满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冲突虽然十分微弱,造成的阻碍性几乎不可查,但藏传佛教的宗教形式基本与蒙古萨满教相同,这也使得蒙古上层贵族更能接受这种萨满教形式的藏传佛教。

2 藏传佛教与道教

金末元初,道教全真派投靠元朝,因此发展迅猛,短时间内就在北方形成了“设教者独全真家”的局面。蒙哥汗在位时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佛道辩论,道教两次失利。这使得全真教在北方道教诸道统中一门独大的情况被改变。

1280年,“僧人复为征理”。根据佛教所言,全真教徒殴打僧人,焚毁佛舍,并诬陷僧人纵火等,而佛教众僧首据理力争,这次争执仍以全真教的失败而结束,道士被诛杀、流放者达十余人。而佛教趁此机会要求当朝复审曾经蒙哥汗禁断、但还存在于世的道家“伪经”。朝廷于是在第二年下令佛门高僧、翰林学士和正一派张宗演、全真教祁志诚、大道教李德和等人于长春宫内,考证道藏典籍的真伪。最后除了《道德经》之外,其他所有道家典籍都被批为伪经。于是,元世祖下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家诸经一概焚毁,并禁止醮祠,遣使晓谕诸路遵行(《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至元辨伪录》卷五)。道教的这次失败,危及南北道家诸道统。不过,《道德经》外其余诸经皆销毁的诏令并没有完全的执行下去。正一派道士张留孙借助太子真金向元世祖求情,道经之中“不当焚者”或“醮、祈、禁、祝”等仪注皆得保存(虞集:《张留孙墓志铭》,《道园学古录》卷五十)。元世祖晚年,又撤销对醮祠的禁令,“凡金箓科范不涉释言者,在所听为”(姚燧:《长春宫碑》,《牧庵集》卷十一)。但在当时,由于桑哥等重臣的阻挠,这条诏令只在大都传布,“而外未白也”。元成宗登基之后,才又将它颁布于全国。这才使得道教从被焚经的的遭遇下缓回一口气。道教的失败突出了佛教教义更加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而道教始终是秉承这老庄“无为”的思想而延续下来的,这一点也不能被蒙古统治阶级所认同。由此,道教几次失利也为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优势。

3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

元朝虽然立藏传佛教为国教,但因为本土的汉传佛教比藏传佛教有这历史优势,所以同为佛教,本土汉传佛教在平民百姓之中更深得人心。元大都的汉传佛教除了禅宗的主流宗派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宗派。而部分汉传佛教高僧的弟子也参与了元朝的政治决策。例如,曹洞宗僧人万松行秀的弟子耶律楚材,曾任元朝中书令。临济宗海云印简,曾为忽必烈说法讲经,他的弟子刘秉忠则为忽必烈的重要幕僚,参与朝廷政事,对元典章的修建做出重要贡献。以上种种,虽未和藏传佛教产生矛盾冲突,但因汉传佛教僧人弟子也曾参与政事,对于政令的实施也曾起到阻碍作用,对于藏传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不利的作用。佛教的大力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严重的后果,例如,元朝末年的红巾起义的主要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就都是白莲教徒。

白莲教产生于南宋,源于净土宗,属于汉传佛教的一个流派。元朝時期也是白莲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有“佛法之外,号曰莲教,历千年而其教弥盛,礼佛之屋遍天下”之说。(《会善堂记》,《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1307年,武宗海山继位,这个元朝武帝似乎要行灭佛之事,但他要灭的不是整个佛教,而是佛教的一个宗派—白莲教。“「至大元年五月」丙子,……禁白莲社,毁其祠宇,以其人还隶民籍。”(《元史》卷二二《武宗记》一)由此可看出,元武宗的这条禁令却是针对白莲教的,但元武宗的帝师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桑结贝,一方面行尊崇藏传佛教之事,另一方面却要灭掉白莲教,这其中固然有白莲教行蛊惑之事,影响局部地区安定,但与藏传佛教的信仰之争也有一定的联系。藏传佛教初传中原,为了快速取得主导地位,吸引大批信徒,要积极从事佛教活动,宣扬佛教教义。但中原地区已有同为佛教的其他宗派,同为佛教,就为藏传佛教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这次打击,也使得白莲教的地位一落千丈,也为藏传佛教的更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

4 结语

元大都还有一部分伊斯兰教的信徒在活动,他们主要为回回人。而在元大都发展的另一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而这些宗教都呈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为大都成为全国的宗教中心而做出了重要贡献。藏传佛教的发展也符合着历史必然性,一个外来民族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并且欲以宗教辅助国事。那么同为外来宗教,并且没有政权所辅佐的藏传佛教就更符合元朝的国情。二者一拍即合,造就了这个政权与宗教并存的帝国。

参考文献

[1].元朝史.韩儒林[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2].汉族 藏族 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孙悟湖[M].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宗教·北京.佟洵[M].北京市: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4].元代白莲教研究.杨讷[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

[5].道教和佛教的冲突.中村淳[日].乌恩 译[J].呼和浩特:蒙古学信息,2002年第2期

[6].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陈高华[J].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1979年

作者简介

包海龙(1989—),男,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元大都藏传佛教发展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胡同”源自蒙古人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