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论域下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6-03-21 14:52王会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以人为本马克思

王会

摘 要:马克思的《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重要著作,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异化观的出发点。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思想开始变革的重要一个环节,该理论蕴涵了丰富的人本思想,这一思想借鉴并超越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它与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提出了四个基本规定,结合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基本内容以及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益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以人为本;价值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后人根据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三个分散的手稿整理编辑而成的,并于1932年以德文原文发表了全部手稿。《手稿》的问世后争议性一直很大,人们对它的研究思潮与日俱增,由于它的内容的重要性,使其成为马克思经济思想形成时期的特点,虽然它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但是,《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马克思在批判阶级古典经济学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概念,即异化劳动。异化在这一著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认真学习《手稿》中异化劳动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理解,并通过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以人为本的客观必然性,有着进步的历史意义。

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异化劳动强调了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对人性的无以复加的压抑和剥夺,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正是起始于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着重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工人的关系,以及资本家同人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关系。劳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马克思提出了对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共同构成了异化劳动的基本框架,具体体现在: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其生产活动相异化;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在批判地吸取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时,明确提出了异化产生和演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清晰地把握住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

(一)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人的本质源于劳动,这是马克思所坚持的观点。马克思从人的劳动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求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人的劳动创造物却同人相对。

在异化的状态下,劳动者生产了对象却又失去了对象,进而被其对象所束缚。生产的劳动产品既不能满足劳动者自身,又不能满足劳动者肉体需要的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产品越丰富,他就越贫穷;工人提供的商品越多,他自己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1]P3因为社会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主义资本家的手中,劳动者所劳动的产品不会为他们本身所拥有,反而异化成支配劳动者的敌对的力量。凡是成为劳动者的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属于劳动者的东西,劳动产品的异化意味着劳动者的劳动作为一种与其相异的东西而成为同劳动者对立的独立力量。

(二)劳动者同其生产活动相异化

劳动原本是人可以享受愉快的活动,可以自由地发挥人的体力和智力。但在异化条件下,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付出变成了一种与其相对抗的力量,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2]P50劳动者在劳动之中就会感觉到约束和禁锢,他们从事劳动只是为了谋生,而非出于自己的爱好。劳动者越是努力地劳动,越是生产出压迫自己的力量,他们只有在劳动之外才会感觉到自由和舒畅。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成为了一种外在于人的本质的力量,成为剥削人、压迫人的手段,劳动对于工人来讲不是自愿的,对他们来说是被迫的劳动。劳动的产品本是人的本质对象化,它作为人的创造物应该属于劳动者,然而,他们的劳动属于剥削者,他们在劳动活动中丧失自我,成为劳动对象的奴隶。劳动的异化是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异化的内在原因,而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只不过是生产活动异化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三)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相异化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性,人作为高级动物,区别于其他所有物种的类特征就是人能够自由自觉的进行劳动。虽然动物也能进行生产,但是动物的生产只能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去进行,而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尺度去生產。在异化状态下,人的对象性活动发生了变化,它不再能证实自己,不再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更多的是像动物一样的生存。究其原因,是人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异化劳动剥夺了人的类本质。

劳动者同其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是从人的类本质来看的。马克思指出,人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可以推出异化劳动第三个方面的规定,即个人与类相异化。在现实生活中,劳动不再是生活的目的,不再是人的一种需要,实际上它变成了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已的本质。这种异化劳动把人的活动变成了像动物那样维持自己的生命,把人的类本质异化为动物的类本质,把人降低为动物,丧失了对自己本质的意识,从而使人的本质变成了人的异已的本质。

(四)人同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产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时,必然导致人同人异化的直接结果。当人同自己相异化时,人也与他人相异化。在马克思《手稿》中,马克思强调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人同自己类本质相异化,意味着人同他人相异化,也意味着所有人同整个人类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同人相异化,就是指资本家、工人和真正的人相异化。通过异化劳动,劳动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三个规定阐述中,可以看到是第四个规定的缘由所在,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现象的分析,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平等自由的关系,而变成了一种相互竞争、相互欺诈、相互敌对的冲突。工人在创造物质生产资料时一无所有,资本家无止境地占有工人创造的财富,整个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2 异化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以人为本的过程

要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就必须把人当成社会的人,而不是当成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积极扬弃异化劳动,坚持以人为本的过程就是对异化现象扬弃的过程。在社会实践中尽可能避免自身的异化,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自己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异化劳动现象的积极扬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劳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消除异化劳动、实现以人为本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但是要消除这种异化劳动,必须要消除这种异化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私有制,要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社会制度。所以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要进行社会经济政治改革,最终形成劳动不再成为劳动者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并不是说一定要取消严肃的物质生产劳动,因为“不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物质生产劳动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向前发展的坚实的物质基础。”[3]克服异化劳动,要在劳动中恢复劳动的自由自觉的性质,通过劳动来创造自己的世界,在劳动中享受快乐,能够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

物质生产劳动只有具备了社会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不会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过程,它总是在众多劳动者的自觉努力下一点一点着发生性质的变化,进而整个社会的劳动制度也会发生着根本性质的变化,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异化劳动的扬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以人为本思想的积极形成

异化扬弃的过程是私有制消灭的过程,也是人同自己本质回归的运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人的生存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还为人的生存给出了终极指向。异化和异化扬弃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过程。异化产生的原因是分工和私有制,异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在异化中的实践活动又推动了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异化扬弃要有一定的基本条件,要扬弃异化,首先要消除异化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消除异化的根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异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扬弃。”[4] 异化劳动呼唤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本,扬弃劳动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不把人当人看的丑恶现象,这是一个社会不以人本为主的错误,这是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如果不把劳动者当人看,那么生产力就会很难得到发展,所以说,要想大力发展生产力,首要的是把劳动者、工人阶级当作人来看待。

3 马克思异化劳动论域下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目的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奴役劳动、物压迫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想。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这些社会异化矛盾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利用马克思异化劳动论域下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对解决当代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的支持。

(一)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异化劳动是说劳动异化既然成了一个经济事实,那么我们就要从异化劳动出发,来研究这一问题,解决异化劳动的扬弃问题。”[5]只有扬弃异化劳动,才能获得人性的解放。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为了防止劳动及其产品的异化,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所以劳动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党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共产党在执政时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最核心的是要坚持人民民主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根”,任何工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泉。作为执政党要在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马克思明确批判了人的异化,认为只有摆脱这种异化状态,回归正常的状态,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劳动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赢得民心,国家才能长盛久安。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与《手稿》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三个科学内涵,一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二是要尊重人权,三是要做到人民既要有权利又要有义务。以人为本中的人与物相对应,也就是说要把人当人看,而不是把人当物、当成其他牲畜。把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方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反思异化劳动的方式从反面来探讨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对人的异化的扬弃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手稿》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可以总结,占有表现为异化,异化表现为真正得到公民权。这说明了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实现以人为本,必须消除异化,消除异化的结果就是以人为本。防止人的类本质发生异化,坚持异化劳动的扬弃与被否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与实现。强调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整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相一致,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小结

总的来说,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他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人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积极扬弃异化现象,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异化的问题,探索人类发展的前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3]谢秀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时代价值[J].前沿,2011年第23期.

[4]龙睿赟.论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J]. 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

[5]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以人为本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