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化

2016-03-22 00:04吴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迎春花橡皮泥浮力

吴洁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以探究为核心,孩子是探究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教师,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担负着培养幼儿科学意识的责任。在平时科学活动中,教师也尽可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也不难发现教师在不经意中给幼儿太多的限制,幼儿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变化,从无知到认知,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科学活动中转化好自己的角色,让教学活动处在生活化的状态下,不断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一、转化之一:教师变“有案”为“无案”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总希望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究。为了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活动任务”,只得把幼儿硬往教案上拉,不允许幼儿出格。这种活动看似“有序”,实则很难焕发生命活力。如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只见两位小朋友一会儿跑一会儿停,玩得很开心。我便问:“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他们说:“好的!”我又问:“怎么玩呢?”其中一位小朋友边说边比画:“你要跑跑看看地上的影子,你跑影子也会跑的,很好玩的!”我又说:“真的吗?”他们一起说:“不信,那就试试吧!”就这样,我和他们一起玩了“有趣的影子”这个游戏。户外活动结束时,班级中其他孩子也参加了此活动。他们自由结伴组合,形成活动小组,探究的欲望很强烈,远比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效果好。

“无案”并非没有教案,而是教师从宏观上,从幼儿的能力发展上考虑,从总体上把握教材,顺着幼儿的思路进行活动。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备教学活动的思路和大致轮廓,尽可能考虑到幼儿在探究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正因为陶行知先生深入儿童的世界,理解他们特有的心理,才能与儿童心心相印,从而让孩子自发地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转化之二:教师变“多言”为“无言”

科学活动要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而这些,仅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形成的。必须让幼儿有足够时间的实践,才能养成科学方法和态度。例如,在“神奇的浮力”活动中,幼儿把塑料片、铝片、橡皮泥、泡沫等物体放入水中。发现塑料片、铝片先浮在水面,用手一碰,也渐渐沉入水中;橡皮泥制成小船浮在水面,团成球状沉入水中。幼儿不时发出惊讶声,然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泡沫受水的浮力。”有的说:“橡皮泥改变样子后,有时受水的浮力,有时不受水的浮力。”有的说:“塑料片、铝片受一点水的浮力,因为它在水面上能浮一会儿。”争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我知道了,轮船就是这样在河里开的啊!”小朋友兴奋地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强化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让孩子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下愉快地“做中学”,提高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科学活动不是纯粹的科学现象的研究,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对生活现象的关注。活动中,教师以“无言”的姿态换来了幼儿探究后的“多言”,从而使幼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活动的主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言”是在保持正常活动秩序下教师“能少则少”,尽量唤起幼儿的“多言”。

三、转化之三:教师变“有知”为“无知”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实施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同时注意孩子真实生活经验的积累,注重孩子的生活体验,以充满情趣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同时要关注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和生活经验的提升,形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养。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仅仅是施教者、传授者,对于幼儿的探究,教师可以做“旁观者”。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一遇到困难,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帮助,以显“知之者”的魅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在带领幼儿去参观种植园地里的“迎春花”前,教师先上网查询了关于迎春花的资料,了解了迎春花的外形特征,接着带领孩子们来到了迎春花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发现:“老师,这些花朵真漂亮,金黄金黄的,像个小喇叭。在微风中摆动,像是在点头,又像是在跳舞。”“是啊,可是我这边的还半开半闭呢!”“嗯,我这里的还只是小花骨朵儿,不过马上要开了。”看着孩子们兴致这么高,这时老师顺势引导:“那谁能说说迎春花的花朵到底长什么样?有几个花瓣呢?”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一个个低头仔细看了起来,眼尖的苏苏首先发现了秘密:“老师,我发现它有4片花瓣。”“不对,是6片花瓣。”其他孩子说。“为什么迎春花的花瓣数量不一样呢?”……听着他们的讨论,我说:“你们说的都有可能。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以后还要天天来看看它们,照顾它们,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秘密,好吗?”“好!”孩子们齐声高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要有艺术,要及时引导,科学引导,恰到好处地引导。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敢于说“我不知道!”在迎春花观察的时候,教师和幼儿保持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充分体验了自己发现的成功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转变好自己的角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生长点,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教是为了真正的不教”,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迎春花橡皮泥浮力
迎春花开( 连载一)
做个橡皮泥爸爸
迎春花
借像皮泥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