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调查报告发布

2016-03-22 13:25李文婕刘书梅
WTO经济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本土化承包商非洲

李文婕++刘书梅

参与调研的中国国际承包商在非洲设立本土化机构的平均数量为10家;84.85%的样本企业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将促进当地发展作为本土化的战略目标;样本企业在非洲的平均员工本土化雇佣率为70%,绝大多数参与调研的本地员工对工资待遇和薪酬福利表示满意;样本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的中国国际承包商的比例为92.42%;受访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承包商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表示满意的比例为92.06%。

这是2014年2月25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瑞典驻华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CSR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国际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国际承包商重视本土化经营,多角度开展融入当地实践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通过报告,我们看到好的发现。中国政府现在非常重视中国对外承包商在非洲的发展。中国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非洲带来发展。”某非洲驻华使馆代表表示。

“中国国际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调查”是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13年年初发起的项目,旨在了解中国国际承包商本土化实践水平,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作为专业支持机构,主持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报告》发现,中国国际承包商的本土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普遍将非洲纳入市场战略布局,本土化经营意识较强。中国国际承包商普遍将非洲作为全球化运营的重要市场,全球市场战略成为中国国际承包商在非洲本土化运营的首要驱动因素,多数中国国际承包商制订了非洲本土化发展战略,并将关注和促进当地发展作为在非洲本土化运营的重要目标;中国国际承包商普遍将本土化运营视为公司在当地发展内生动力,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尽可能地雇佣当地员工、与当地机构合作、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发展,努力将自身融入当地社会。

海外机构数量众多,半数无独立经营权。中国国际承包商围绕项目开发和运营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办事处或代表处,半数分设机构无严格的独立经营权,没有投资权和承揽项目的资格;中国国际承包商制订专门管理制度或调整和修改部分原有制度,以实现在当地合规运营。调研所在地的大多数利益相关方对中国国际承包商在当地的合规运营情况表示满意。

员工本土化雇佣率较高,雇佣结构有待完善。中国国际承包商均能按照法律规定雇佣当地员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平均员工本土化雇佣率在70%左右,劳务人员本土化雇佣率普遍高于技术管理人员。克服文化差异,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是中国国际承包商在非洲实施本土化运营的重中之重。

与本土企业合作意愿强,合作领域较广,合作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国际承包商尽可能采购当地原材料,种类集中在水泥和石材等大宗材料,成套设备基本从国内进口或从西方国家采购,工程较多地分包给国内带出或非洲当地的中国分包商;当地供应商/分包商能力不足、标准差异等技术性因素是影响双方合作深度的主要障碍。

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当地社区发展。中国国际承包商坚持造福东道国的承诺,一方面通过投资、开发建设项目,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支持当地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扶贫帮困、抢险救灾、造福社区居民。然而,中国承包商社区参与行为多具有自发性,缺乏系统性规划,且习惯于务实,疏于表达,与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沟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国际承包商社会形象的推广。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中国承包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并为中国承包商海外本土化经营勾勒了“实施路线图”:

机构本土化

建议中国国际承包商尝试将日常经营决策交给海外机构,充分发挥海外机构自主经营的作用;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非洲市场,借助合作伙伴的生产销售网络获得当地的人力、原材料等各类资源以及当地优惠政策,从而适当减少在当地的运营管理风险;在当地增设社会责任或社区关系协调的专业部门,专门负责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环保组织沟通,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

员工本土化

通过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当地组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培养本土化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员工特点,创新本土化人才培训方法,有效提升当地员工技术管理水平。

尊重本地员工,充分信任和授权,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雇佣当地高级管理人才,以当地人管理当地人,减少由于文化隔阂和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项目管理体系,减少人治因素,以制度指导和约束员工行为;设计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员工发展空间,提升员工归属感。

加强双方员工文化融合,尊重当地文化,实施跨文化培训,增进当地员工对企业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提高员工沟通能力,实现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文化融合。

经营网络本土化

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开展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当地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完善本地化采购的激励与促进政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规避供应链风险。

积极向当地传播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当地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实现技术和当地资源的融合。

社区参与和发展

加强公益活动管理,做到先期科学策划、中期缜密实施、后期全面总结,使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并能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加强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建立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常态机制,增加信息披露频度,增强公司社会沟通能力和运营透明度以及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度。

报告发布的同时,与会者还就“中国承包商海外本土化”进行了研讨。来自企业的代表介绍了他们在非洲市场加快本土化、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报告》内容以及本土化趋势分享各自见解和经验,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回报的方法;向国际合作伙伴学习有助于加深了对所在国法律规章的理解;平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中国海外企业十分重要。

编辑|刘书梅 shumei.liu@wtoguide.net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化承包商非洲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非洲的远程教育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