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短波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6-03-22 12:09邬瑶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超短波临床效果

邬瑶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超短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利用传统牵引联合中频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超短波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程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短波;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颈椎病主要是因为椎间关节、椎间盘和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周围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出现的多类临床症状表现,颈椎病属于一类骨关节病,中老年人群是主要发病群体,但是近年来从统计数据来看,发病年龄逐渐降低[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上肢无力和麻木,利用超短波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机体神捕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降低神经根发生水肿的程度,促使无菌性炎症发生消散[2]。本研究具体分析超短波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7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2±5.4)岁,患者平均病程为(13.9±11.7)a;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9±4.7)岁,患者平均病程为(14.6±13.1)a。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规牵引联合中频电对患者进行治疗,牵引仪选择我院采购自日本的仪器,让患者端正坐好,保持25°左右的屈颈,牵引的重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决定,一般为体重的十分之一,每天进行一次牵引,每次保持20分钟,中频治疗仪购自北京,剂量以患者能够忍受的限度为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超短波治疗仪采购自汕头,剂量选择微热量,在患者颈部两侧分别放置2个中号电极,保持2厘米的间隙,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次,12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要间隔一个星期。

1.3效果评价

根据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几个等级。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体征完全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体征有较明显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会受到轻微的影响,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没有好转迹象甚至更加恶化,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痊愈例数比对照组多6例,观察组显效例数比对照组多8例,观察组好转例数比对照组少4例,观察组无效例数比对照组少10例,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工作压力也直线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颈椎不正确的姿势,提高了颈椎病的发病率。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颈椎病,导致出现该病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钩椎关节退变导致的椎间孔狭窄以及椎间盘突出[3]。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有三种方式会引发多种临床症状表现,第一种是神经根受到直接的压迫加上并发反应性水肿从而导致根性症状的出现;第二种是由于根轴处硬腊囊壁上的窦椎神经遭受刺激而出现的各类颈部症状;第三种是突肌、胸锁乳、前斜角肌等临近肌肉发生痉挛所导致的牵连性症状[4]。传统上多采用牵引的方法进行颈椎病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椎间盘内所受的压力,可以使脊椎间隙和椎间孔得到暂时性增大,促使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5]。但是牵引的效果常会受到急性期神经根发生明显水肿或者颈部肌肉张力增高等原因的影响。而利用超短波进行治疗,其释放出的温热作用可以使得颈部肌肉得到松弛,促使牵引的阻力发生下降,从而获得最佳的牵引效果。除此之外,超短波能够起到镇痛的作用,能够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适当调节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变态反应所导致的双重效应,最终能够消除炎性反应,降低神经根水肿反应。

本研究对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短波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牵引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瑜,吴志明,瞿建文等.针刺与超短波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69-70.

[2]赵艳,汪丽芬,赵瑛等.超短波并手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6例[J].现代康复,2012,4(5):750.

[3]王蜀昌,钟建国,姜楠等.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 06(2):

166-167.

[4]任大星.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0):34-35.

[5]陈士炯,倪凌雁,邓爱华等.针刺牵引与超短波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6):12-

13.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超短波临床效果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