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心血管病人开展定期健康体检及行为干预工作的效果

2016-03-22 13:08杨骥陈芳钟丽梅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健康体检心血管病

杨骥++陈芳++钟丽梅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病人开展定期健康体检及行为干预工作的效果。方法 以18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定期健康体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行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人接受健康体检的同时接受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病;健康体检;行为干预

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血管病也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属于心血管病高发人群,如何对老年心血管病人进行行为干预,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以180例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接受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该类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心血管患者,男性患者127例,女性53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0.6±5.3)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3±5.5)年。纳入标准:血压>140/90mmHg,胆固醇>6.0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在10%~40%;患者自愿入组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神智不清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和胆固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健康体检,患者定期接受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大便常规、心电图等,记录每次体检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和心理疏导五点。

(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成员由专业医师和护士组成,健康教育组成员定期开展心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教育内容包括介绍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心血管疾病知识,告知患者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如何自我检测血压、血糖方法,并详细记录;告知患者出现异常状况后应立即就医。健康教育持续1个月,2次/周。

(2)用药指导。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患有其它疾病。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3)饮食干预。告知患者使用高钙、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控制热量,如新鲜水果蔬菜;控制胆固醇、脂肪、盐摄入量。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的健康食谱,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身体机能、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如慢跑、散步、广场舞、健身操等。锻炼时间以患者身体适宜为标准,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当提高运动强度。

(5)心理护理。体检时评估患者的思想状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根据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关心和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行为干预结束后,使用WHO生存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主要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评价患者的依从性:根据患者的行为习惯是否符合心血管病预防要求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数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报道[2-3],心血管病发病与患者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密切相关,加强患者的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健康体检的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更高,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同研究结果相似[4]。行为干预对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好的认识,患者了解生活行为与心血管病发病的联系。再通过用药、饮食、运行、心理相关知道和护理,提高患者管理心血管病的技能,提高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能力。通过行为干预后,患者的思想得到提高,节能得到提升,患者能够自觉的做出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行为,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老年心血管病人接受健康体检的同时接受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翟慧晶.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1:1994-1996.

[2]张岚,陈海花,高秀娟,等.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回归社区后连续护理的SWOT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04:57-60+74.

[3]侯莉,刘伟,王玉兰,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自尊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7:1-3.

[4]贾凤兰. 对老年心血管病人开展定期健康体检及行为干预工作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8:47+55.

猜你喜欢
健康体检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