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人群”不认可中产身份

2016-03-23 00:23李春玲
公务员文萃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常态身份

李春玲

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口数量为2.17亿。李克强总理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指出,中国中等收入者已有3亿人。

然而,被专家学者定义为中产的人群并不认可自己的中产身份,认同自己是中下阶层和下层阶层的比例则相对较高。

说到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过去几十年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急剧的社会变迁下,出现了一种社会心态,即极强的物质欲望追求及由此导致的不满足感和缺乏安全感。那些从收入、财富和消费角度来说已达到或超过中等水平的人,对未来寄予更高期望,这种高期望又会带来不满足感和焦虑心态,使他们总觉得尚未达到理想的中产生活状态,还需要拼命努力追求。

从正面来看,这种社会心态能激发人们更勤奋地工作,是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动力。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步伐的逐步放慢,随着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过高的物欲期待和不满足心态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当下,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需要适应新常态,社会心态也需要适应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多数人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成为社会主流的中等收入者具有平和、知足、快乐、健康的小康社会心态,金钱和物质不再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标,精神追求、文明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是个人价值更主要的体现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培育小康社会心态”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样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摘自《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常态身份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