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城市化出现后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推测

2016-03-23 10:22徐翠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口数量板书设计城市化

徐翠霞

“城市与城市化”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逆城市化又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环节。虽然高中地理教材对逆城市化的成因、表现都有说明,但对逆城市化出现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却未提及。在一次高三复习课下课后,一位地理成绩和综合素养都挺不错的学生突然向我问道:“逆城市化出现后,城市人口数量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我从高一新课到高三复习课一直都没弄明白!”笔者略加思考后回答说:“这个不好说,可能会变,也可能不变。”

对于逆城市化,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说法相近: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但二者都未提及城市人口数量会如何变化,因而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城市人口大量迁往农村会使城市人口变少。

对此,笔者思考颇久,还是坚持最初观点:对逆城市化的理解要分情况讨论,存在以下可能。

情况一:城市人口数量不会明显变化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水平很低,增长速度极其缓慢,这一阶段城市人口比较少;中期城市化水平高,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出现郊区城市化,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后期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

在城市化中期,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城市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社会经济压力,产生了诸多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加上农村生态文明、基础设施、社保体系的完善,促使城市人口流入农村,开始了“白天进城上班、晚上回乡居住”的生活。这就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城市人口的居住地点发生了变化,但其户籍所在地并未改变,因此城市人口数量并未明显减少。同时,城市由于环境问题严重、生活压力巨大,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因此城市人口并未明显增加。

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人口数量不会明显变化。

情况二:城市人口数量会减少

由于城市经济水平、医疗水平较高,老年人数量明显上升,老龄化社会形态初显,城市人口死亡率提高。而且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和养老制度的完善使得人们的生育愿望普遍不强,城市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可知,逆城市化阶段很容易出现人口负增长。

另外,城市经过长期的工业化发展,出现了许多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企业间争地、争资源、争基础设施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激发经济活力,产业结构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开始迁往乡村或欠发达地区,从业人员也随之从城市流失。

由此可见,不管是由人口负增长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倒退,还是由产业转移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大量流失,都可能使城市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情况三:城市人口数量会明显增长

老龄化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力不足、养老保障负担加剧、医疗卫生消费高涨迫使许多国家调整人口政策,提高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促进人口数量增长。

另外,有些发达国家还积极吸引移民,既获得了大量劳动力,又促进了本国城市人口的增长。

由此可见,逆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也可能会在宏观调控之下明显增长。

情况四:城市人口数量会缓慢增长

逆城市化的出现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劳动力流失,对此国家往往会采取积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强化城市职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吸引人口流入城市。

由此可见,逆城市化出现后,城市人口数量会缓慢增长。

总之,逆城市化出现后城市人口数量究竟会作何变化,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探究性课题交给学生处理,引导学生分组查阅资料,集中展示探究成果。这样既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忽视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板书。现如今,课堂板书似乎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鸡肋”,许多教师的课堂板书字迹潦草,缺乏整体设计,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在当今的高中政治课堂上,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感,缺乏亲切感,无法引领学生思路,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学专家的注意,因此我省在2015年省市教师基本技能比赛中引入了书写粉笔字的内容,这就是为了让教师重拾传统基本功,唤起广大教师对教学板书设计的重视。

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课堂板书设计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构思教学流程,展现板书的魅力

教师要构思教学流程,关注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升华。

例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部分内容容易与民主决策的相关内容混淆,对此教师可精心构思教学流程,板书重难点知识。

①板书材料,引起认识冲突。教师可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探讨“在派出所民警拒不履行职责时可以行使什么权利”。

②以旧引新,架设认知桥梁。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加深学生对民主监督的理解。

③启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可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探讨合法的监督途径。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回答问题,深刻理解民主监督,内化课本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要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充分展现板书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板书设计,展现板书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教师讲课。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发挥课堂板书的作用呢?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板书设计,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此外,板书还能弥补多媒体课件的不足,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好的板书能清晰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层次,准确反映教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带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板书内容与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展现板书的精神。

三、促进课堂板书预设与生成,展现板书的美感

课堂板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互动生成的课堂板书才是最美、最精彩的。

教师在课前要将教学内容、重难点知识进行反复研究,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

良好的板书设计会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感悟、获得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感知新知识、获得新感受。

预设与生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预设会促进生成,生成又会激发新的预设。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展现板书的美感。

朱绍禹曾说: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参与板书设计,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课堂板书不应只是课堂的点缀,而应成为课堂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口数量板书设计城市化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老龄人口数量预测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板书设计之我见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