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这样改变了教师专业行走方式

2016-03-23 09:59刘建文袁利平
今日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议课刘莉赛课

刘建文+袁利平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要想通过教研改变一所学校,至少需要三年。”朱永新说:“平庸的教研造成教师的平庸,卓越的教研成就教师的卓越。”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学校从2009年开始教研文化的培植,以磨课为抓手,改进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行走方式,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项目负责人挑战众说纷纭中的定夺,资深教师挑战如何超越自己的设计,青年教师挑战如何超越自己的技术。

一、 议课,成为教师的期待

议课,是磨课的前提,成为教师的期待。由以前一锤定音的校级教研演变为充满无数可能性的议课,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专业提升的舞台。

我们把“听课”改为“观课”,由只关注教师变成既关注教师也关注学生。

我们把“评课”改为“议课”,由评价教师的得与失变成讨论这样执教的优劣,其核心在探讨怎样教更好,减轻了上课教师的心理负担。

以前,校级教研上完课后执教者和听课者就万事大吉,现在,执教者只是提供了一份课例。执教者不但要评价自己上课的得失,更要提出自己的困惑,供大家研讨。观课者在观课过程中不断思考“怎样教更好”,并且要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要想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评课模式走向新的议课模式,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来引领。引领教师们撕下伪装,真正面向课堂,说出对大家都好的建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慢慢地,执教者不再惶恐于自己执教的好与坏,更希望听到别人精彩的建议,好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自己的教学技术更上一层楼;观课者也不再怕说别人哪里上得不好,更希望自己从执教者的课例中受到启发,想出自己满意的教学创新。

就这样,教师们的专注力从以前只关注执教者,到现在自己融入其中,往往是40分的议课时间延长变为一个半小时。为了把议课的成果更好呈现,教研常常搞“同课再构”。上午第一节上课,第二节研讨,第三节再上,第四节再研讨,有好的碰撞,第二天也可以再上一次。这样的教研方式,我们一直坚持了六年。议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教师们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超越,成为教师的常态

市区级公开课、片区送课是磨课的舞台,在这里,超越,成为教师的常态。

执教的老师们常常选用经过校级研讨的内容,这样自己不但享受着议课的成果,关键是还能趁机超越自己;不但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还保证了上课的质量,真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通过执教,老师们又再次磨砺着自己的教学技术和艺术。自觉地磨课,成为教师的常态。

2012年下期,学校青年教师刘莉执教“全国新教育开放周开放课”——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的大小》。当时学校由教研组长陈蓉与她同课异构,在此基础上再到桃源小学献课。课上得很成功,但是我们也找到很多不足,再次提出修改建议,并重新录制了这节课。2015年5月,选送到人教社的这节课被评为全国录像课一等奖。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校级教研,不断的磨课,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超越,才有了这额外的奖赏。

当这样的磨课成为常态的时候,教学就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它让教师们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学校开发的数学文化课“数学魔术玩玩玩”,2014年3月由陆诗靓老师首次执教亮相校级教研。这节课,看似玄妙的每一个活动中都蕴含着简单的数学原理,获得师生的钟爱。2014年5月,戴颖老师在“新教育西南片区开放活动”中再次执教这节课,只是结合活动主题“长寿文化”在课堂添加了“寿文化”的内容;2014年9月,陆诗靓到海棠中心校送课,又添加了“神秘水晶球”和“看穿数字表情”学习单等拓展延伸内容;2015年11月,张春明老师身着魔术服,融入微课,看似不经意的“魔钻”奖品竟也蕴含传播答案的玄机。每一次“数学魔术玩玩玩”的升级实现了教师们一次次华丽的转身。

老师们在这些成功的挑战中看到了磨课的魅力,教育生活也因此变得有温度。

三、赛课,成就教师的平台

市区级赛课,往往是衡量一所学校校本教研实力的标志。2015年11月20日上午,学校青年教师刘莉获得重庆市第八届优质课人教版赛课一等奖。赛课的内容,来自于2014年11月龙小丽老师的校级教研。龙小丽执教的“数与形”,因其浓浓的思维培养给观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12月,同年级组的戴颖老师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录了一节课,参加市级骨干教师评选,成功当选。戴颖老师的这节录像课,也在2014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区级优课一等奖”。

虽然这节课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作为市级赛课,我们觉得还差得很远。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告诉我们“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那将是最低层次的”。 当时很不理解这句话,觉得教师就是研究教学技术的呀!随着多次的市区级赛课,我们在碰壁中逐渐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只有校本的,才是最站得住脚的,只有独特的文本理解,才能让评委眼前一亮!

为了拓宽思路,吕桂兰、刘莉同课异构“数与形”。要求刘莉从算式入手探究数的规律,吕桂兰则从图形入手探究数的规律。从试教结果来看,吕桂兰的思路显然让学生难以理解,而刘莉的教学内容又太杂,所以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觉得采用龙小丽思路的绝大部分,但对开课和习题设计做较大改动。后来的几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数形结合”思想体现还是不够,正在苦恼之际,外出观摩全国数学优质课赛课的陈蓉发回了关于这节课的观课记录,我们从中找到了数形结合的突破。但是,我们没有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是结合赛课的实际,取其数学思想的精髓。而课的结尾,则采用微课的形式,播放了“与世纪同行的植树问题”。 刘莉上完课,邻座的北部新区教研员就问,“你们的微课做得太好了,是在哪里下载的?”我们说:“是自己录制的,利用网上的内容,写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脚本就行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康世刚所长评价这节课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得当,数学文化味道浓厚。

这次的赛课成功,更让我们坚信,教学研究绝不能停留在只研究教学技术的层面,深入的文本解读、与教材一脉相承的独特理解、融入教材和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教学更上一层楼的保证。正如吴正宪所说:“ 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才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数学美,让学生被数学的美深深地感染着。”

是的,赛课,毕竟是极少数人才能参与的挑战,但磨课,作为一种既日常又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要让更多的老师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认可,让更多的人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这才是其最大的存在价值。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桃源小学校;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议课刘莉赛课
谱华美乐章 孕绿苑风采
肖金莹 吴村禹 刘莉作品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议课形式种种
Nonlinear symbolic LFT model for UAV
Effecrive Esrimarion for UAV Propeller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