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华教授之桂枝汤合方应用举隅*

2016-03-24 15:17李春雨贾春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原方春华桂枝汤

李春雨,贾春华

(1.承德医学院附属肛肠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贾春华教授之桂枝汤合方应用举隅*

李春雨1,贾春华2△

(1.承德医学院附属肛肠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桂枝汤;合方;半夏厚朴汤;二仙汤;泻白散;六味地黄丸;升脉饮

贾春华教授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特别是对张仲景合方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现将贾春华教授应用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二仙汤、泻白散、六味地黄丸、升脉饮治疗疑难杂证6例辨证诊治经验整理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桂枝汤合二仙汤合方治疗哮喘 陈某,男,34岁,2012年8月9日初诊。以哮喘反复发作十余年,近期加重1周,西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就诊。患者诉胸闷胀满,咳喘,夜间难以平卧,咳嗽有痰,喉中痰鸣,心烦,恶寒,自汗,手足凉,大便溏。患者形态肥胖,舌红,苔淡白,脉细数。辨证属肾虚哮喘,治以补肾纳气,用桂枝汤合二仙汤合方: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桃仁10 克,杏仁10克,清半夏8克,桔梗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知母10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生姜3片,红枣5枚。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口服上方7剂,咳喘减轻,能平卧安睡,汗出,恶寒减轻,喉中痰鸣明显减轻,大便已成形,原方桂枝10克,清半夏9克,口服14剂后,哮喘完全控制。

1.2 桂枝汤合泻白散合方治疗过敏性鼻炎 曹某,女,14岁,2013年5月3日初诊。患者晨起喷嚏频繁发作2年,以喷嚏、流清涕、鼻干为主要症状,每年春、秋、冬季节遇粉尘、寒冷空气刺激后加重,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手足发凉,食欲欠佳,头痛,口干,舌质红,舌苔白腻,脉细。辨证属营卫不和,邪热郁肺。治以清肺热、调和营卫。用桂枝汤合泻白散合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荆芥10克,防风6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蝉蜕6克,僵蚕6克,生黄芪15克,内金10克。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喷嚏明显减少,清涕减少,食欲增加,鼻干、口干减轻,舌质淡白。原方去黄芩10克,再口服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三诊:患者喷嚏、清涕明显减少,原方再口服15剂,每日一剂。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1.3 桂枝汤合六味地黄丸合方治疗斑秃 王某,男,32岁,体育教师,2012年5月11日初诊。斑秃十余天,自觉腰酸,腹部发凉,运动后加重,梦多、便稀,自述近期由于家庭装修劳累,工作压力大。查头后部有一处斑秃,直径约2cm,舌淡红,苔白腻,脉浮弦。辨证属肾虚、血虚,治以补肾养血生发。用桂枝汤合六味地黄丸合方: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怀牛膝15克,川断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术10克,制首乌15克,黑芝麻15克,炒薏米30克,夜交藤30克,生姜3片,红枣5枚。服药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梦多消失,腰酸减轻,头上的斑秃处长出白绒毛,腹部发凉减轻,原方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三诊:无腰酸,腹部无凉感。大便正常,头上斑秃处长满白绒毛,舌红,苔薄白,脉弦,熟地15克改生地12克,去炒薏米30克,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四诊:绒毛变黑,将水煎剂改水丸口服3月长出毛发。

1.4 桂枝汤合六味地黄丸合方治疗腰间盘突出 朱某,女,43岁,2012年3月11日初诊。腰痛,腰背部发凉、发沉,左小腿凉,小腹凉,便溏,经前小腹疼痛,月经有血块,颜色发黑三年余。拍CT诊断为:腰间盘突出。舌淡白,苔白腻,舌中部有花生粒大小无苔的剥脱苔,脉沉滑。辨证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用桂枝汤合六味地黄丸合方: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10克,川断10克,怀牛膝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炒薏米30克,威灵仙30克,透骨草30克,生姜3片,红枣5枚。服药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腰背、腹、腿冷凉消失,腰痛好转。方中熟地改为生地12克,再服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三诊:腰痛痊愈,舌中部有舌苔长出,形成薄白苔,大便成形,月经颜色经量正常,未发生经前腹痛,继续服用原方。60天后症状消失,将水煎剂改水丸口服二月巩固疗效。

1.5 桂枝汤合生脉饮治疗心律失常 夏某,女,37岁。2013年5月11日初诊。患者自诉1月前出现乏力,休息后症状无缓解,逐渐出现乏力,心慌、气短,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在当地卫生院给予丹红、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患者精神疲倦,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口唇紫,舌淡胖嫩苔白,舌尖有瘀点,脉沉细。辨证属心血虚,阳气不足,治以补养心气,温通心阳。用桂枝汤合生脉饮合方:桂枝12克,炒白芍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生黄芪30克,白术1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水蛭5克,生龙蛎各15克(先煎),当归10克,川芎10克,夜交藤30克,柏子仁10克,甘草10克,白酒5毫升,生姜3片,大枣5枚。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患者自觉心慌气短减轻,失眠、多梦好转,食欲增加,舌淡稍胖,苔白,舌尖有瘀点,脉沉缓。将原方改为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再服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患者自觉心慌气短明显减轻,偶有上腹部不适,睡眠好,多梦减轻,食欲正常,口唇紫变淡紫,舌淡稍胖,苔白,舌尖有瘀点变淡,脉沉缓。口服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诊:患者精神好转,面色略显红润,心慌,气短不明显,头晕减轻,睡眠好,舌淡苔白,脉沉缓而有力。前方减去生龙牡,再服用28剂。精神尚好,气色红润,饮食、睡眠正常。

1.6 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方治疗顽固性妊娠呕吐候某,女,27岁,2013年5月14日初诊。患者自诉妊娠40天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眩晕、胸闷,恶闻食味或食入即吐,纳呆,面色晄白,畏寒怕冷,少气懒言,舌淡白腻,脉沉细。辨证属脾胃虚寒,气血两虚,治以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用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方: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红参10克(另煎),当归10克,厚朴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柴胡6克,苏梗10克,神曲15克,砂仁6克,竹茹10克,内金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患者自觉乏力、恶心、呕吐减轻,食欲稍增,舌淡白、苔白,脉沉缓。去红参10克,加党参10克,生黄芪20克。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自觉有力,无恶心,呕吐偶发,食欲基本正常,面色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原方去生黄芪20克,再服14剂,患者食欲正常,面色红润,呕吐偶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2 体会

桂枝汤为中医群方之祖,为伤寒诸方之魁,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宋代医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所说:“《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散风邪。《内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内经》曰: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也”[1]。清代医家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由于桂枝汤应用之广泛,为其与其它方剂相合应用奠定了基础[2]。

因此,贾春华教授在临床根据证候,辨证论治,用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之咽喉中异物感、吞吐不得、恶心、情志不畅、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二仙汤治疗阴阳两虚之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 腰酸膝软等;泻白散治疗肺热之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之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蒸潮热、盗汗遗精;升脉饮养阴生津,用于治疗气阴两亏之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脉微。

贾春华教授在临床上经常巧妙运用合方治疗疑难杂证,在桂枝汤合方方剂治疗疑难杂证时强调:凡属有太阳经卫外之阳受伤,营卫不和,有相同或相近病机的合并的病证,皆可用桂枝汤合其它方剂组成合方治疗疾病。合方应用依据:一是依据证候特征来合方,即通过比较证候特征与方证的相同程度来进行合方,此种方法不必拘于症状表现的完全相同,但求其主症的一致即可。二是依据病机特点来合方,是指通过对临床证候的分析,辨明其证候的病机所在,从而选择针对该证病机的方剂相合,这种方法常应用于主症不显著,但病机相同或相近的情况。病机相同,并不代表主症一定相同, 因而注重病机的相同或相近,不求主症的一致,同样可以成为组成合方的依据,从而在组方上有着更多的灵活性[3]。

[1]汪济川・明.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57.湖北中医学院.金匮要略释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

[2]贾春华,王永炎,黄启富,等.张仲景合方理论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0):653-657.

[3]湖北中医学院.金匮要略释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

(中医中药栏目编辑:张 健)

R289.3

B

1004-6879(2016)04-0309-03

2016-03-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298)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原方春华桂枝汤
木碗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待到春华烂漫时
图片赏析
我们该如何表达苦难?——读黄春华《扁脑壳》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六炭止血散加减”治疗家畜内外出血
春华而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