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2016-03-24 14:58山笑珂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创业

【摘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转型后的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课程的融合、实践环节的改革等提出了解决方案。强调“形式带动内容”:理论课程形式上进行合并,实践环节实现“显隐结合”,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增设学科竞赛专题实践。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应用技术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2015年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jg1507);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专项项目(zx1514);SPOC课程建设项目(kc15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3-02

一、问题提出

“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曾是国内多数高校的发展目标。高校间的合并壮大、规模发展达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1+1>2”的效果。但是校际合并与规模扩张也导致合并后特色不突出,校区分散,没有发挥应有的集聚效应。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明确指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同年4月,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驻马店举行,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共同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同年10月,河南省共有黄淮学院、洛阳理工学院、许昌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安阳工学院等15所高校试点转型应用技术型。

何谓“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叫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不同于高职高专,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新型高校发展类型[2]。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有较大差别,它不以理论研究为学科重点,强调理论学习为应用实践服务,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导部分地方高校开始转型。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也将终结“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对接[3]”的局面。如何成功转型,如何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是问题的重点。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专业建设首先要立足本土经济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要以“服务中原经济区、紧密行业对接、优化专业结构”为总体指导思想。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结合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技能提高的应用技术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面向数字媒体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技术型人才,通过学习数字化时代的界面交互设计、视音频制作、数字影像、数字动画、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等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平面媒体、移动媒体、广电影视、新闻出版、通信、游戏设计等相关行业的数字媒体设计、制作、传输及产品开发等工作。

三、理论课程的融合

依据杨哲[4]提出的“技术为骨、艺术为魂、方向为基、实践为根、特色而立、应用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原则,结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点,本专业理论课程进行了高度融合,避免相似相近课程的重复开设。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主干课程(图1)应该包括:界面设计、人机交互技术、动画原理与设计、数字视音频技术、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数字特技及合成。

合并后的课程体系精简而明确,有如下几个优势:

1.课程形式上的合并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合并不是形式上的对某些课程的简单删减,而是将多门课程融合在一门课程中。这一理念要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予以体现,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持续监督和反馈。否则在具体执行时即会产生较大偏差,很难控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课程形式上的合并有利于“项目制”教学的实现,有利于翻转课程、微课的应用。传统的课程组群授课形式虽然能够达到较大的理论课程量、讲授更多更细的知识,但是也缺乏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学生也容易“一叶障目”,不清楚学这些课程究竟有何用处。合并的课程可以方便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引入项目:在第一堂课上引入这门课要解决的问题,后续的每一堂课都是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案的阐释和讨论。需要学生具备的准备知识可以提前给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在课下学习,课上教师指导讨论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外诸多高校中一直沿用,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课程形式上的合并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传统课程设置容易使教师养成惰性授课习惯,PPT、讲义、教案年年不变,照本宣科时有发生。课程合并后,没有一本书可以作为教材使用,这也倒逼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案例,厘清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

传统理论课程体系 合并后的理论课程体系

图1 理论课程的融合

四、实践环节的改革

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刘光勇[5]提出了“三结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延续这一思想,实践环节改革的思路是“形式带动内容”,以固定实践形式的方式促进内容的改革。

1.“显隐结合”实践环节。所谓“显性实践”即是在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具体安排时间的实践环节。这类实践形式上和传统实践一样。“隐性实践”在培养方案中也有具体时间安排,比如第五学期的第19周,但是隐性实践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自主组团队,自主找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19周)提交作业。隐性实践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

2.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协同合作能力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核心和关键,鼓励学生在大一时开始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队,以实际项目为支撑,自主管理和经营。

3.增设学科竞赛专题实践。学科竞赛是学生竞技的平台,也是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增设竞赛专题实践,会迫使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团队协作和知识交流。

五、结束语

转型是一场“革命”,也是“重生”。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对“研究型”高校是有益的,但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收效甚微、甚至反作用的。转型的过程必定痛苦,不可能照抄照搬别人经验,只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管如何改革,“学生”是不变的主体,学生能力的提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5-2.

[2]李天源.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15,09:147-150.

[3]胡丹,欧阳电平.信息化时代应用技术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财会月刊,2015,27:127-129.

[4]杨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1,08:88-91.

[5]刘光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职业技术高等师范类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04:46-51.

作者简介:

山笑珂(1981年09月-),女,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专业为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创业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