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措施研究

2016-03-25 16:09贾玉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
关键词:采矿安全管理

贾玉

摘 要:煤矿开采生产中时有安全事故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本文首先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的成因,并提出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安全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采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我国作为煤炭储藏大国,同时也是煤矿的开采大国,煤炭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煤矿开采为国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能源保障。但是我国的煤矿开采自动化水平不高,在煤矿开采中投入大量人工,煤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引发人员伤亡。因此,在煤矿开采中要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范事故发生。

一、煤矿采矿过程中安全事故的成因

进行煤矿开采时,矿工往往在矿井下工作。井下温度高、粉尘多、湿度大、空气少、光线暗,而且随时可能受到火灾、煤尘、突水、瓦斯、矿压等种种灾害的威胁。如果没有积极做好事故防范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遇到安全事故发生,轻则会使采矿作业的进度受到影响,重则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近几年各地关于采矿安全事故的相关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部、东北和东南地区,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发生数量逐年上升。每年中部地区的各类安全事故最多。其中,常见如井下火灾、水灾、冒顶事故、瓦斯突出及爆炸事故等。引发煤矿生产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复杂多变的井下作业环境。如今,我国的煤矿产量日益增长,许多煤矿渐渐向纵深方向采掘,开采的区域深入到较深处。由于地面和地下的环境差别较大,而且开采区域的光线很暗、空气较稀薄、土层稳定性较差,这些都为煤矿生产带来了阻碍。在这样的环境开采,只要有细微的失误、差错出现,就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开采设备陈旧。在国内,20世纪兴建的煤矿占大多数。井下的种种设备,在运行了很长时间后,很容易出现问题。由于采矿设备的购入价格很高,若对设备进行更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设备更新都不及时,设备陈旧现象明显。同时,受采矿作业的制约,设备的维修、维护也很难做到位,这使设备更容易老化。部分设备,已经出现种种问题,却仍然带病运转,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人员安全意识缺乏。采矿作业主要涉及的人员如下:设备检验人员、采矿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这些人的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及事故的发生率。分析了国内的很多采矿事故后发现,许多意外事故由种种人为因素引发,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已经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一大重要原因。

(四)煤矿安全管理未落实到位。很多煤矿,生产时单纯追求利润,忽视了安全管理。这导致煤矿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煤矿的安全负责人没有进入到矿井内进行安全检查,只做表面功夫。

二、采矿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首先,要积极完善相关安全制度。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得以落实,可将其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要构建并完善煤矿安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与此同时,要大力惩处违章、违规作业情况,以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其次,增加安全建设上的资金投入。煤矿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大投入,及时更换老化、陈旧的设备,避免设备陈旧引发事故。还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如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等,用来预防生产事故。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煤矿类企业,要积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及安全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三、采矿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一)防火措施。其一,在回采作业面上,可在其通向风道的位置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并设定报警范围为0.0024%的浓度。使用此设备,可以提前对作业面上的一氧化碳浓度有所了解,便于尽快发现着火点、高温处,从而及时防火、灭火。其二,在采掘作业面上负责检查的工作人员,要携带测定一氧化碳的相关装置,积极排查作业面内各处的一氧化碳浓度,一旦有问题出现,及时汇报、处理。其三,走向溜子道上,可以安设消防工具箱,同时要确保工具箱内消防器材性能完好、设施齐全。此外,井下用的布头、棉纱、润滑油等,要放在密封严实的铁桶内,不得乱放。

(二)防水措施。首先,在准备阶段、回采阶段,采掘作业面上的测量工作者要及时核实采迹和旧巷,并且将作业面和采迹、旧巷等的位置关系通过联系单交待给施工部门。有的煤矿开采企业为了做好防水工作,专门设立了防水机构,并配备了相关技术人员。机构内配备了4台探水钻设备,并且组建了专门的队伍进行老空水的探放。该队伍定期对周围废弃的老窑及周边矿区进行调查、收集并核对资料,及时标注老煤窑的积水情况及开采年限等。充足的准备为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然后,在作业面与旧巷相距15米时,要使用套钎向采迹及旧巷方向打下3个以上的探眼,并且让检测人员检测巷道内气体的变化状况,如有隐患,要采取积极措施处理,排除隐患确认安全以后再进行开采作业。如果探眼中有水、有一氧化碳、有瓦斯、有温度,一定要立刻停止开采作业,让施工人员及时撤离现场,并将情况汇报到调度部门。对其进行处理并确保安全后,施工作业方可继续。

(三)防尘措施。首先,在开采作业面上,安排专人负责维护防尘管路。为保证作业面内有充足的水源,管路接到的位置要力求作业面与管道的距离不超过15米。然后,对作业面,要安排专人做好洒水灭尘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矿井内煤尘的堆积、飞扬等现象。与此同时,要先洒水、灭尘,再放炮。最后,在作业面的排、入道上,与作业面相距25米以内要安设防尘水幕设备,并且进行喷雾除尘。

(四)防瓦斯措施。首先,在采掘作业面上,至少要配备一位专职人员进行瓦斯检测,由其负责检查回风道、作业面及可能有瓦斯隐患存在的地点。每班检查要在三次以上。同时,测风员每天都要测定作业面的风量,如有问题出现,要积极调整,避免风速过低导致瓦斯积存。接着,要积极完善采矿区的通风系统,保证分区通风的实现。在每个采区,都要设置回风巷。

然后,在采掘作业面的回风巷内要安设瓦斯传感器,数量以两个左右为宜。维修人员要积极检查、维护装置,间隔10天左右,要对传感器装置进行充气、校正,保证装置的高灵敏度。有的煤矿生产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在检测系统的中心站,安设了两套主机设备,使用一套,备用一套。这样有效保证了每天24小时系统不间断运行。系统内,馈电、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的安装及调校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样的检测系统,对细小问题能够及时监测,保证了矿井的安全。最后,对气压的变化,力求及时预报。一旦出现气压下降状况,要积极检查瓦斯,出现瓦斯积聚、超限等状况,一定要及时汇报,采取相关措施处理。

四、结语

对于各大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对事故防范及安全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策略以确保矿工井下作业的安全。重视煤矿生产安全,不仅能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能减少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对煤矿类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河南科技,2012

[2]刁怀斌.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策略与事故防范措施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5

[3]蒋贵永,刘晓菊.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5

猜你喜欢
采矿安全管理
关于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31采区绞车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