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消毒防病 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2016-03-25 19:53殷红松
蚕学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蚕病蚕儿蚕室

殷红松 张 林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农技中心,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农技中心,江苏 盐城 224171)



切实加强消毒防病 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殷红松 张 林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农技中心,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农技中心,江苏 盐城 224171)

本文通过对蚕桑生产过程中造成茧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蚕病与茧质产量的关系,并建设性的提出了方法措施。

蚕茧质量;蚕病;防治

近几年来蚕病一直困扰着蚕桑业的健康发展,不少地区蚕病十分严重,不仅降低了蚕茧产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蚕茧质量,致使损失惨重,造成张单产下降,乃至粒茧无收,效益降低,与其它农副产品相比,比较效益下降,很多地区因蚕病发生影响单产养蚕效益而出现毁桑,或有毁桑的念头。尤其是当前全球经济低迷,更要靠蚕茧产量和质量来赢得市场。因此,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广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继续发挥其周期短、见效快的特殊优势,其根本途径就是要提高蚕茧质量,提高张单产、亩单产,增加亩效益,坚定蚕农培桑养蚕的信心和决心。而茧质的优劣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多方面的探索表明蚕病对茧质的影响最大。

1 蚕病与蚕茧质量的关系

蚕病是蚕茧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是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原因之一,生产实践中,张单产和蚕茧质量的关素表明,蚕茧产量高却不一定优质,即茧质有好有坏;相反,蚕茧优一般离不开高产,所以从实质上讲,蚕病对产量的影响归根到底,体现在对茧质的影响方面。由于蚕病的发生,往往造成僵茧、蛆孔茧、印烂茧、薄皮茧、绵茧等,使总茧中的上茧率下降,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如发生病毒病,使蚕儿发育不齐,有些蚕儿很快死亡,有些则勉强上蔟而死在蔟中,未能结茧就死亡的蚕会污染好茧,在结茧途中死亡的蚕会产生印烂茧,印烂茧尚可以拣出,内印茧则无法拣出,这种茧茧丝短,丝量少,解舒差,蒸煮时毙死蚕、蛹的污物渗出,使缫出来的生丝带有褐色,色泽整齐度差,影响生丝的品位,也无法织出高档织物。而蚕病的发生是由于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的消毒存在问题,或消毒药品劣假,或有些地方桑园管理不好等造成的。因此必须在蚕桑生产过程中把消毒防病作为提高茧质作为增加产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来抓好、抓实。

2 分清蚕病种类,搞好消毒防病

蚕病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蚕病,所以蚕发病的原因也很多,一般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饲料因素以及蚕的生理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还有桑毛虫刺伤等生物因素而引起的蚕病,这是当前蚕桑生产中的主要蚕病,对生产上有较大的威胁。

化学因素:是指废气、煤气、农药中毒等。

生理因素:主要是机械损伤,一般在饲养过程中易造成创伤,需要注意的是蚕座过密也容易造成创伤,使病菌易侵入而导致蚕儿发病。

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小气候因素,蚕的生理和发育阶段不同,确定这些因素是否有害因素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只要不能满足蚕儿的生理要求,就会引起生理障碍,而削弱蚕的抗病能力。传染性蚕病总是有传染源的,而这些传染病原多散布在蚕室、蚕具、桑园以及周围环境中,通过接触、创伤、食物等传染途径进行传播和蔓延。因此,加强消毒防病,确保优质高产,是增加蚕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3 认真做好各阶段的消毒防病工作,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3.1 养蚕前的消毒

凡是养过蚕的地方,即使蚕儿没有发病,蚕室蚕具上还是遗留着很多的病原物,如果养蚕前不彻底消毒,蚕在饲养过程中就容易感染发病,降低茧质,蚕茧产量也会受到损失。因此,做好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是确保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按照消毒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从而为蚕茧优质高产奠定基础,其消毒方法步骤如下。

3.1.1 做好消毒前的准备工作,要按照“扫、洗、晒、换、刷”的步骤进行消毒前的准备

扫:将室内外清理打扫干净,清除蚕室周围杂草、杂物。洗:将蚕具搬到流水河中浸泡并用硬刷正反清洗干净后晒干。铲:铲去蚕室地面一层表土2-3寸。换:换上新土,水泥地面用清水冲洗干净。刷:墙壁天花用20%的石灰浆粉刷一遍,地面用2%石灰浆洗一遍。消毒前要搭好蚕架,将洗后晒干的蚕匾等蚕具架空,以便消毒。

3.1.2 消毒方法和步骤

在完成“扫、洗、晒、换、刷”的准备工作后,进行药剂消毒,方法是由里向外,先小蚕具后大蚕具,墙壁、天花、地面、处处喷到,大小蚕具样样喷到,喷足药量,并且要达到“三消一熏”的要求。

(1)将蚕具用1%石灰浆浸泡,蚕网、蚕筷、鹅毛等用具,通过煮沸0.5h进行物理消毒。

(2)在养蚕前8-10d用1%有效氯漂白粉对蚕室蚕具(包括周围环境)进行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225mL,并保持湿润1h以上,然后,将蚕架、蚕具移至室外暴晒,蚕室打开通风散湿(漂白粉使用方法是1kg漂白粉兑水24kg,先将漂白粉用少量水和成糊状,然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后,静至2-3h取澄清液消毒)。

(3)在养蚕前7d用250倍消毒净,再对蚕室、蚕具包括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225mL(消毒净的配置方法是:一包消毒净兑水25kg充分搅拌后即可使用)。

(4)最后一次药液消毒后的当天傍晚架空蚕具,用毒消散进行熏烟消毒,室温保持24℃5h以上,密闭一昼夜后打开门窗排味散湿,蚕架蚕具移到室外暴晒,晒后加强管理。

总之,要本着“蚕室扫得净,蚕具洗得清,药剂配得准,药液喷得匀,消毒清得全,消后管得好”的原则进行操作。

3.2 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

养蚕前的消毒,目的是杀灭上个蚕期遗留下来的各种病原体。但是在养蚕期间,病原还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蚕室,污染蚕具蚕座,若不注意消毒,很容易引起蚕儿发病。因此,要获得蚕茧优质高产,不能单靠养蚕前的消毒,要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的全过程,应做到:一是采桑给桑前要洗手;二是贮桑室及蚕室地面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用0.3%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三是注意采桑、运桑用具严格消毒,以及蚕网防干纸等零星用具的消毒;四是及时添食防病药物;五是掌握易感期及时做好蚕体蚕座消毒;六是严格提青分批,隔离淘汰迟眠蚕和弱小蚕;七是切实掌握大小蚕的生理特点,按照生理特点的要求,饲养好大、小蚕,为蚕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认真搞好回山消毒

采茧后往往有很多烂茧、病死蚕的尸体和粪便遗留下来,这是病原最集中的地方,若及时消毒,就会减少病原扩散的机会。其方法是将使用过的蚕具、上蔟用具用2%的石灰浆进行消毒,然后清洗晒干后集中保管,蚕室蔟室也要用20%石灰浆进行消毒,同时要认真管好蚕沙,集中堆沤,以减少病原扩散。

3.4 加强桑园管理

要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防治,减少交差感染,以及其它有毒气体的污染和侵袭,确保蚕作安全。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提高消毒防病认识,增强养蚕前、蚕期中和养蚕后的消毒防病,同时加强桑园管理,才能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从而才能提高张单产和亩产效益,才能使蚕桑生产得以健康发展。

* 资助项目:西南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SYJ2016014);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52802005)。

张瑞芝(1982-),硕士,Tel: 023-68251883; Email:zhangruizhibb@126.com

向恒(1982-),博士,Tel: 023-68250311; Email:hxiang@swu.edu.cn

猜你喜欢
蚕病蚕儿蚕室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难题
难题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沼气养蚕的技术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可爱的蚕儿
向学生赔“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