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生入园时家长分离焦虑

2016-03-25 01:44赵小琴石焱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家长

赵小琴++石焱

【摘要】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做好新生入园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家长的分离焦虑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分离焦虑。通过发放新生入园须知、家访、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电话沟通、利用接送时间都能与家长交流互动,减轻家长的分离焦虑,家园共育,帮助幼儿顺利入园。

【关键词】小班新生入园 家长 分离焦虑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9-01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因为与家人的分离,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入园焦虑。同时,幼儿种种的不适应的表现,会引起家长的分离焦虑。反过来,家长的焦虑情绪又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因此,做好小班新生的适应工作,还需要从减轻家长的分离焦虑入手,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尽快度过入园适应期。

缓解家长分离焦虑的措施:

1.发放新生入园家长须知。新生报名时,发放入园须知,要求家长提前带孩子到幼儿园去玩,熟悉园内和班级的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接触,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意识;教会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安全知识等。等孩子有了这些能力,也就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

2.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我园开学第一天,是小班的家长会。教师通过讲解、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小班新生分离焦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正确认识幼儿的分离焦虑,积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教育行为,家园共育,相互配合,做好新生入园适应工作。考虑到家长工作的繁忙,家长会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教师、家长、幼儿一起互动的亲子游戏。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在班上与老师近距离的接触,增进了师幼情感,幼儿也能熟悉班级环境和小朋友。家长也对班级情况有所了解,有利用促进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提前家访。新生分班后,教师就要开始班级幼儿的家访活动。教师通过走访,第一次与家长、幼儿见面交流,从中能了解到幼儿的性格特点及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特殊情况和家长的要求进行记录,对幼儿入园的准备提出建议,也可以送幼儿小礼物,拉近师幼距离,建立信任感,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4.利用电话、微信、QQ群等形式加强联系。开学第一天,班上的老师对幼儿家长联系方式都要汇制成表,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有什么需要及时拨打老师的电话,也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等通讯方式更直观地看到幼儿在园的情况,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家长的要求。通过以上联系方式,家长对孩子在园表现也就放心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大大减轻。

5.利用接送时间,与家长交流沟通,共同应对幼儿的焦虑情绪。接待时间是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最集中的时段,我们的经验是,孩子只要情绪稳定,家长就应该果断离开教室。有的家长不放心孩子,找各种理由想多陪孩子,这将会引起孩子焦虑的情绪,更放不下孩子。其他情绪稳定的孩子也想让家长来陪他。另外,有家长在身旁,孩子根本不听老师的,只有家长离开了,孩子暂时没有依靠,在老师的细心照顾下,很快会建立起依恋关系。教师利用接待、离园时间,与家长进行简短的交流,对孩子在园的情况进行梳理,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家长看到班级安全舒适的环境、和蔼可亲的态度及科学有序的活动,心里很放心。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时放不下焦急不安,我们会耐心告诉他们,一般新生两周左右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希望他们一定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使孩子每一天的进步不断保持,千万不能三天两头请假,这样会延缓孩子的适应期。有的家长送孩子非常早,孩子见其他小朋友没有到幼儿园,有一种孤独感,也会哭闹,我们建议家长按时送孩子入园。有的爸爸看到自己的孩子哭闹不停,没有耐心去引导,想用打骂吓的方式征服孩子,孩子因此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结果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糟糕。我们建议妈妈来送,来逐步缓解孩子的情绪。有的家长利用买玩具或零食等物质奖励作为孩子入园的条件,使孩子形成来任性和娇气的不良习性。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可以给家长陪的时间,并逐渐减少,陪的地点由室内到室外,到最后完全分离。有的孩子可以采取晚送早接,慢慢过度到完全适应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生离园,要求家长按时接孩子,拖延接孩子的时间,孩子会觉得害怕孤独,也会引起幼儿哭闹。通过这些措施,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家长的情绪也就不焦虑了。

参考文献:

[1]周剑,颜婷婷.中国幼儿教师网《家长的焦虑情绪,做好新生入园适应工作》.

(“应对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批准号:LN[2015]02)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家长
当代家长不易做
家长错了
家园合作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影响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家长请吃药Ⅱ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