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问题探究

2016-03-25 12:30刘潇
戏剧之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卫视戏曲栏目

刘潇

【摘 要】从80年代戏曲与电视的初次“联姻”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本文对电视戏曲节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做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电视戏曲节目顺应时代要求,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戏曲类电视节目;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28-02

一、戏曲与电视在中国的结缘

给电视戏曲下定义较为被学界认可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杨燕教授在《电视戏曲纲论——呼唤涅槃的凤凰》中给出的:电视戏曲,也称戏曲电视,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视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兴艺术品种,它指运用电视的技术手段,突破戏曲舞台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及电视视听语言来表达戏曲艺术、反应戏曲文化现象的,是一种电视文艺形式。

我国电视事业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当时的经济以及技术问题都成为制约电视发展的难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技术也得到逐步提高,录像设备的出现使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电视戏曲节目在制作和播出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电视戏曲节目的主创者,用最先进的理念指导戏曲节目的创作,戏曲和电视的结合注定把戏曲改良成为更加具有屏幕效果的大众艺术,这是戏曲艺术的第二次生命,是对艺术的时代化升华。

二、戏曲节目的发展现状

“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给了地方戏曲节目较大的发展空间,各地方的戏曲表现形式也是推陈出新,争奇斗艳,大放异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节目有河南卫视的《梨园春》、陕西卫视的《秦之声》、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等。它们不仅满足了各地方的戏曲受众的视听需求,也将其地方戏曲带到了全国观众的眼前,使更多的人了解戏曲,了解我国这古老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一)陕西卫视的《秦之声》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之一,陕西卫视将节目的名字命为《秦之声》实为一语双关。《秦之声》开播至今已有39年的历史了,始终以“为大众服务”为宗旨,以推广地方剧种、弘扬戏曲文化为目标,曾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的多种奖项。戏曲属于传统的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淀才形成的一种反应民意、娱乐大众的艺术。而电视则属于现代艺术,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却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秦之声》就是古老戏曲艺术与现代电视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河南卫视的《梨园春》

《梨园春》于1994年开播,至今已有21年的播出史,开始是通过综艺包装,借助电视技术,将河南戏曲推出河南,推进千家万户。至1999年的改版,《梨园春》开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道路,最大的亮点便是“戏迷擂台赛”的设定,将戏迷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梨园春》举办了“全国戏迷擂台赛”,推出了“唱响中华戏曲魂”系列的活动,深入至河南各地开展演出,打破地方戏曲传播区域的局限性,为各地的戏曲、流派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舞台。作为2006年《梨园春》的“中华文化澳洲行”活动,播出当晚通过河南卫视和悉尼当地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开创电视戏曲节目跨国、跨洋直播的先河,同时,它实现了中国电视戏曲栏目带领优秀传统艺术走进世界最顶级音乐圣殿的历史性突破性第一次的跨越。这次赴澳大利亚的演出,也是《梨园春》栏目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演绎豫剧,第一次采用欧式交响乐演唱会的形式展示传统戏曲;中澳两国电视技术的合作制作和播出,第一次实现跨洋直播。

(三)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

《相约花戏楼》节目自1999年开办以来,立足安徽,面向世界,不断开拓创新。致力于传播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以简单直白的方式介绍给观众,在全国的戏曲栏目中独树一帜,创造出了独具安徽特色、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戏曲文化与电视艺术结合之路。《相约花戏楼》主打安徽地方的黄梅戏,同时兼顾着其他剧种。2013年,安徽广播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联合推出了《寻找七仙女》活动,为观众展示了更为详细精彩的黄梅戏的特点,拉近普通大众与黄梅戏的距离,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戏曲类电视节目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在电视艺术与戏曲艺术结合的数十年间,戏曲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受众的审美及需求也在发生改变。电视戏曲节目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受众方面的问题,节目类型的单一,以及戏曲曲目缺乏创新、电视戏曲传播局限性、戏曲语言的局限性等问题无一不成为制约电视戏曲栏目发展的原因。

戏曲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结合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时代的发展也为戏曲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戏曲节目发展的方向必须要得到合理的重视与规划。戏曲表达所借助的媒体不再是单一的电视媒体,网络将成为其扩大影响的更方便、快捷的渠道。戏曲表现手法也应得到创新,不再是“锣鼓梆子三大件”唱来唱去还是那些腔调还是那些段子,应该关注下青少年的喜好,他们才是戏曲文化的继承人。说到青少年就不得不说戏曲受众的问题。戏曲的受众应该是所有的群众,尤其是普通群众,而不应该只是戏迷受众,戏曲受众的开拓与巩固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电视戏曲栏目的品牌化建设

中广学会电视戏曲研究会会长洪民生先生在全国电视戏曲品牌栏目的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指出了戏曲电视栏目发展的新思路:一是节目的内容、品牌和包装要达到较高的品味和水准;二是有一定的电视节目质量方面的要求;三是已被推向市场得到广大电视观众认可的节目,有较高收视率和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比如,《梨园春》等需进一步与时俱进进行电视化运作;四是戏曲艺术本身要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可以自己生存。搞好电视戏曲栏目的品牌建设是栏目发展的关键。电视戏曲栏目的品牌定位明确后就会产生相应的品牌效应,合理利用这些效应以促成戏曲栏目的良好发展。

栏目的品牌是具有辐射作用的,一旦确立,就会通过人际之间的传播方式迅速的扩大栏目影响力,形成一种社会效应,甚至会影响到频道乃至电视台,从而提高观众的认知度。

(二)栏目形象设计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档电视戏曲栏目的形象设计是栏目的外衣,是观众的第一印象和整体观感,所以一定要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个性。而栏目的外在形象主要靠栏目的主持人,栏目的电视化包装运作和标识。

首先,节目主持人是栏目的窗口和代表,是栏目的进度把握者和气氛带动者,这就对主持人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为戏曲栏目的主持人,要对地方戏曲特色有一定的了解,熟知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地方戏曲的代表门派或曲目及戏曲的扮相、唱腔等。如河南卫视《梨园春》的庞晓戈,就熟知河南地方戏曲,代表曲目及艺术家,戏曲知识颇丰,节目控制力较好。除此之外戏曲栏目的主持人应有贴切的语言,大方的台风来赢得观众。如:天津卫视《国色天香》的主持人郭德纲,其主持风格风趣幽默,松弛有度,大方得体,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其次,电视戏曲栏目的电视化包装运作和标识也是栏目文化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如陕西卫视的《秦之声》,单从字面意思理解便是“陕西的声音”,用这个词汇作为陕西戏曲节目的名字最为响亮易懂。再如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梨园”本就指戏曲,“梨园春”就简单明了的交代了这是一档戏曲类的节目,方便观众记住,以便更好的完成人际传播,扩大栏目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国曲艺家协会.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曲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2]吕进.广播电视戏曲走出困境的对策[J].声屏世界,2012(10).

[3]王丽洁.电视戏曲的区域化传播策略与设计[J].新闻爱好者,2012(8).

猜你喜欢
卫视戏曲栏目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栏目主持人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