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2016-03-26 08:24■文/张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构筑防线干部队伍

■文/张 晶



构筑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文/张 晶

既“打虎”又“拍蝇”,双拳出击,利剑高悬,党中央持续两年多的高压反腐正在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央反腐“不定指标、上不封顶”绝不只是一阵风而已,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态度坚定,绝不手软。高压反腐成为中国的政治新生态是民意使然,大势所趋。

中央对反腐形势曾作出如下判断:“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目前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不敢腐”阶段,他们只是被中央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反腐面前没有‘铁帽子王’”的坚定决心和雷霆举措所震慑,出于惧怕心理不敢贪腐,还没有从内心深处接受反腐。更有甚者,还抱有侥幸心理,继续不知收敛。读懂了这个判断,就能明白为什么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反腐倡廉,要形成一种制度,成为一种规范,作为内心准则被领导干部们牢放在心中,付诸于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想明白中央立足改革发展全局所作出的反腐决策,真正认识到反腐的重要意义,从内心深处认同反腐,与中央反腐同向而行,摒弃所谓的官场潜规则,重塑反腐新生态下健康的为官规范,真正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才是反腐败斗争的真正胜利之日。

要实现这一目标,每个领导干部心里都必须想明白为什么我们党必须要反腐。

首先,反腐能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注重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古往今来,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行为让党为民谋福祉的政策打了折扣,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社会的公正公平,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拒绝腐败,遵纪守则,风清气正,爱党爱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只有将民心强有力地凝聚起来,巩固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反腐能优化干部队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想在改革攻坚中排除万难,要想在国家发展中稳舵扬帆,都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团队、一只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腐败行为导致贿赂横行、跑官卖官,权钱交易大行其道,不少德能兼备的优秀人才被拒于干部队伍之外,大量社会资源被挥霍浪费。反腐势在必行,惟有杜绝腐败,我们党才能选拔、锻造出一支引领中国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执政团队。

再次,反腐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经济红利并不必然转化为政治认同,也不必然增强政权合法性。经济水平提高了,但腐败却更严重了,只会增加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并引发不满。人心伤了,再大的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再多的繁华,不过是镜花水月。“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习总书记的反问,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反思。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存敬畏,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在任何风浪前屹立不倒的底气。

如果说“不敢腐”是迫于威力震慑,“不能腐”是囿于制度设置的惩戒机制和预防体系,那么“不想腐”就需要领导干部做到“破心中贼”,从思想深处真正意识到腐败行为的危害性,自觉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党性原则,加强道德修养,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如此才能真正使我们党的反腐事业取得最后的胜利。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责任编辑:郭 志

猜你喜欢
构筑防线干部队伍
LESSO联塑 为居者构筑轻松生活
构筑中国的学问系统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用交响乐构筑艺术与教育的善美天地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