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03-26 20:52孙玉竹文长存吴敬学
蔬菜 2016年4期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农产品

孙玉竹,文长存,吴敬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现代化农业科技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经济综合产业,这一农业发展理念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绿色农业的国情,以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策略。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通过互联网完成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目的是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为都市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什么是互联网+都市农业

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做出了详细阐释: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互联网+农业”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要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地域不同现代农业可以分为农区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都市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比其他形式的农业有五大优势:一是基础设施完善、网络普及率高。二是消费群体普遍为大都市市民,对网上消费接受速度快。三是区位优势使运输成本较低。四是区位优势使人才吸引更容易。五是都市农业产品以新鲜高档的农副产品为主,附加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互联网+都市农业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依托于大都市经济圈的,涵盖生产、生活、科学、文化、教育和生态等项目,服务于都市经济与城市生活的农业,即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农副产品销售与休闲农业观光服务的农业形式。与以往的都市农业相比,互联网+都市农业拓宽了都市农业的经营渠道,增加了都市农业经营项目,有利于推广都市农业,形成品牌效应。

2 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互联网+”可以有效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思维提供的解决方法和工具,让农业生产和经营更加精准、高效,也“倒逼”农业提高自身的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互联网+”的助力,而消费者出于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也对“互联网+农业”充满了期待。我国农业生产与经营缺少农业信息化的有效支持和带动,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示范并促进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结合

与其他农业形式相比,现代都市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与大都市经济圈的对接,形成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消费群体互联网覆盖率大,计算机、手机、无线终端等基础工具普及率高。都市农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结合,通过网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农副产品销售、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与互联网结合起带头示范作用。

2.2 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监管

互联网+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如果商品有任何质量问题,有利于消费者对责任方的追溯。同时,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对都市休闲农业企业的监管以及信用等级建设。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针对休闲农业领域,整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将现有的例行监测工作信息化,构建高速传输和泛在互联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采集网络,对全国休闲农业乃至衍生的农副产品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检测结果快速分析,实现网络监管。

2.3 减少营销中间环节,开启农产品营销新时代

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环节中容易腐败变质,这就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与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流通环节过多,流通半径过小,销售渠道单一,多数农户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市场容量过小,农户与合作组织、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难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结构性需求不足。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形成农户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商等环节,农户与消费者共同获利,实现共赢。

都市农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结合,也创造了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形成了农业新产业形态。都市农业多视角、多维度与互联网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进行农产品产销、农业观光服务等直面对接。

2.4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品牌效应

与其他农业形式相比,都市农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是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符合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策,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同时销售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兼具农业娱乐与农产品营销的农业方式。

都市农业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建立网络销售、服务平台,对有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核心优势,引导消费者大众农产品品牌感知,树立良好形象。在这方面已经有例如“三只松鼠”等互联网农业品牌的迅速崛起,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都市农业兼顾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观光娱乐服务三产业合一,通过互联网广泛的影响力,为都市农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3 发展互联网+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多种配送形式,承担城市菜篮子供给区重任

都市生态农业是“菜篮子”工程的必要调节和补充,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要以“菜篮子”为主,大幅提升城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2012年我国制定了都市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都市农业建设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加快推进城市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形成城市郊区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共建现代农业的新格局。

互联网与都市农业的结合发展,最主要的目的是承担好都市“菜篮子”功能。与传统的“菜篮子”不同,在互联网为主的营销模式下,菜篮子的配送可以形成多种模式,例如“基地+城市社区”模式,“批发市场+宅配”模式。第1种模式是针对批量购买的大户,例如大型超市、社区门店、餐饮酒店等,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商户可以通过管理平台了解农产品种植情况、产量、库存、质量检测标准等情况,以便及时购买追踪,形成生产基地的对接,制定鲜活农产品销售计划。第2种模式是针对零售消费群体,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依托生活区附近水果店、零售店作为自提点,建立城市鲜活农产品配送物流体系。城市消费群体可以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从自提点获取鲜活农产品,为居民消费群体提供便利。

3.2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人才先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的农户经营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进行衔接,无法满足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新兴职业农民,互联网背景下都市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新兴职业农民才是未来农业的真正继承人。互联网+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才,这部分人是以从事农业为职业,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应具备相应的互联网知识和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整合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形成组织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

培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网上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减少成本,反复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打造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学员在网络上交流互动,共享资源,交流经验。

3.3 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是影响农民接收农业信息、消费者获得优质农产品的最大障碍,农业部门移动终端服务、12316等农业服务方式,都是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休闲农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就是要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建立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在网络推销休闲农业服务内容,例如采摘、餐饮、住宿、主题活动、民俗产品购销等,同时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和质量监督体系。如果休闲农业基地距离城市生活区较远,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上门接送服务。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可以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休闲农业产品,同时整合了郊区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打造更高附加值的农业。

3.4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改变单一生产方式

想要形成长久、可持续的休闲农业生产,必须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决定性的意义。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休闲农业企业的持续性有重大的意义。延长生产链条,使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一体化,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提高休闲农业整体效益,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实现广泛的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

3.5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市民“舌尖”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就是例如市民在服务终端上扫描一下农产品的条形码,就能看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条形码相当于农产品的身份证,通过扫描可以查询农产品的品种、产地、饲种情况、卫生防疫、包装运输等从田间到餐桌的所有信息。都市农业作为城市“菜篮子”,通过互联网建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十分必要。欧盟早在2002年就立法要求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必须能够进行跟踪追溯。美国、日本在2003年也开始实施相关条例。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亟待提高。都市农业作为高附加值农业的代表,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实现农产品的来源查证、去向追溯与责任定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都市农业以及相关农副产品的信任度、认同感。

猜你喜欢
都市现代农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