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禽场如何进行禽病的综合性预防

2016-03-27 08:37许英民
家禽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禽舍垫料家禽

许英民

(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黑龙江 铁力 152500)

规模化养禽场如何进行禽病的综合性预防

许英民

(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黑龙江 铁力 152500)

1 做好家禽环境的净化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病原体存在就不会有家禽传染病的发生。一般在新建的禽场或禽舍养禽,不必花费很多功夫去修整。而在2、3年之后,疫病一年年增多,药物和疫苗费用也逐年上升,最后可能使养禽厂被迫停产。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对家禽饲养环境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彻底的净化。要从种禽着手,逐步建立少病种群,防止疫病经种苗或其他一切可能渠道进入禽场内;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不严格,经种苗或其它途径将病原体进入禽场内。对禽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禽场永远像新建时一样干净,无病原体。如何使禽舍净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1.1 排空养禽舍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舍内家禽出售上市或淘汰。如是全进全出的禽场,则尽快使全场排空,一只家禽也不留。如是多日共存的禽场,也应尽可能将某一禽舍及附近的家禽排空。

1.2 清洗消毒用具和棚架 空栏之后,应清除饲料槽和饮水器中的残留饲料和饮水,清除产蛋箱内的垫料,然后将饮水器、饲料槽、产蛋箱、育雏器和一切可移动的器具搬到舍外的指定地点集中,用消毒药进行浸泡、冲洗、消毒。电灯、风扇等也可从插座上拔出,移出舍外进行消毒。

1.3 清扫灰尘、垫料和粪便 在移走舍内用具后,可用适量清水喷湿天花板、墙壁上的灰尘、蜘蛛网,然后将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灰尘、蜘蛛网扫落地面上,并将扫落的灰尘、垃圾、垫料、粪便一起运走并做无害化处理。

1.4 用清水冲洗和消毒 在清除灰尘、垫料和粪便后,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天花板、墙壁和地面,尤其是注意对角落、缝隙的冲洗,在有粪堆的地方可用铁片将其刮除后再冲洗。冲洗后已干燥的禽舍,可用氢氧化钠、农福、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消毒,必要时可用杀虫剂控制蚊、蝇等。在第1次消毒后要用清水冲洗,干燥后再用药物消毒1次。

1.5 封闭熏蒸消毒 冲洗消毒后要空置禽舍15~20d,然后封闭禽舍可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应在完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才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如果禽舍的门窗、屋顶均有很多缺口或缝隙,则熏蒸起不到作用。消毒后,开启门窗和通风口,排出残留的有刺激性气体,准备开始下1轮的饲养。

2 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

近年来,家禽的营养缺乏病仍有发生,原因也很复杂,如果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而使混合饲料中某些贵重成分的含量不足或某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实际低于计算含量、饲料的加工和贮存不当、不同成分的拮抗作用以及因家禽患病或使用某些治疗药物后对某些营养成分需要量的异常增加等。所以,在饲养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家禽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3 适时开水与开食

雏禽不适时开水与开食,也是致使家禽瘦弱多病的原因之一。羽毛未干和站立不稳的雏禽过早地进入育雏舍,容易受冷或被水弄湿羽毛;过早提供动物性蛋白饲料容易引起雏禽消化不良,而太迟饮水、开食又会引起雏禽过分饥饿和缺水。一般应于出壳后24h内提供饮水与开食,可在育雏器下放置饮水器,让雏禽自由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开食时可将玉米粉或颗粒饲料撒在纸上或木板上,轻轻敲响训练雏禽啄食。

4 合理的温度

在育雏期温湿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忽高忽低。温度过高雏禽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少,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高;温度过低雏鹅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出现雏禽扎堆、挤到一处,生长缓慢,极易踩死或压死,并可诱发其它疾病。湿度过大对雏禽危害也很大,潮湿影响雏禽生长发育,容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高湿时,雏禽向外散热受到抑制,影响新陈代谢,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也易患疾病或死亡。

5 适宜的湿度

雏禽怕圈舍潮湿,如果地面垫草潮湿,雏禽扎堆,尤其是湿度过高、温度低的情况下,容易引起雏禽感冒和下痢,食欲下降,抗病力减弱,发病率增高。一般在10日龄以前,育雏舍内湿度必须达到60%~65%。10日龄以后,随着雏禽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排泄量等逐渐增加,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因此每天要勤换垫草,尽可能的将湿度控制在55%~60%后保持18~20℃为宜。

6 强弱雏禽要分群

弱雏禽是指一些卵黄吸收不完全,脐环肿胀有粘液,腹部肿大,出生时体小软弱、体质差、反应迟钝的雏禽。这些雏禽如不与健雏分群单独饲养,极易吃不到食而饿死,或被健雏踩压死亡。先把育雏舍温度提高到30℃左右,将弱雏挑出单独饲养。补充营养,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和0.02%氟苯尼考,饮温开水7d。第三天以后每天早晨加饮1次酸牛奶,以促进雏禽消化吸收。饮水后2h开食,给煮成八分熟的碎玉米或小米,每10只雏禽给1个鸡蛋黄和醇母片3片,研碎后拌在饲料中,每天喂给3次,连喂3~5d。

7 育雏舍密度不易过大,做好通风换气

育雏舍内由于密度大,饲槽、水槽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环境突变,使雏禽运动受阻,采食饮水困难,造成育雏舍空气混浊,缺乏氧气。特别是天气寒冷,单纯强调取暖、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再加上舍内生火炉取暖,致使舍内氧气减少而有害气体增多,如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在短时间内可引起雏禽死亡。

8 适当的光照

雏禽的光照管理有时不合理,采取24h全天光照,使雏禽得不到休息。或者是缩短时间,这样雏禽很不适应,雏禽碰到停电时,发生惊群、骚动,其表现不安。

雏禽的光照管理,头2d应使用24h光照,4日龄以后采用23h光照,1h黑暗。在3日龄前,为了让雏禽熟悉饲槽、水槽位置和舍内环境,可用较强的光照,每平方米4~5W。其余时间使用弱光照有利,每平方米1W左右,一般20~30m2有一个25~40W电灯泡挂于2m高处即可,这样有些弱雏在吃不饱时,可以继续采食而雏禽仍然可以照常睡眠。此外,夜间给光还能有效地防止兽害,又不会引起雏禽不安或惊群。

9 备足垫料

对于平地饲养的家禽,垫料吸水性能和垫料充足与否均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谷壳、干沙、稻草吸水性较差,遇上雨季往往弄得地面泥泞,在添加量不足尤以明显,很易发生球虫、沙门氏杆菌病、曲霉菌病。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地面平养家禽时,一定要添足吸水性好的垫料。如垫料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则应考虑改为网上饲养。

10 要有充足和卫生的饮水

充足和卫生的饮水对家禽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产蛋禽断水24h,第2天产蛋量下降30%,死亡数增加。室温在30℃以上时,只要几个小时的断水也可造成大批家禽急剧死亡,所以在整个家禽饲养期,均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在炎热的夏季,家禽限饲、停电或供水系统发生故障、家禽长途运输等情况都容易使家禽缺水,应特别注意。饮水的卫生质量对于家禽的健康也相当重要。污染的河水或渠水对家禽是不利的,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家禽疫病的暴发。供家禽饮用的水必须澄清,无臭、无味、不含毒素和病原体,符合人的饮水标准。对不合标准的饮水,可通过沉淀、过滤和添加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和净化,方能饮用。

11 避免或减轻应激

对家禽捕捉、搬迁、断喙、免疫接种、突然的音响、不当的光照、氨气浓度过高、过分拥挤、无规律地供给饮水和饲料以及饲料的改变、过热或过冷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家禽抗病力的降低,从而诱发疾病。注意热应激,禽舍应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禽舍间空地植树、种草、栽花,进行绿化环境。禽舍内要安装定向大功率排风扇,增加舍内的空气流通,在禽舍内顶部喷洒水雾。在夏季要保证清凉的饮水供应不断,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碳酸氢钠、蛋氨酸、电解多维、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

12 免疫接种

尽管已经采取了种种的防止病原体进入家禽体内的严格措施,但家禽有时仍可受到某种病原体的感染,所以应根据本场及周边邻近地区的禽病流行情况,适时地接种疫苗,使家禽对某些重要的传染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免疫接种虽然能使家禽对某些疾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但如果有毒力强的病原侵入家禽,难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对雏禽或幼禽。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才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就万事大吉从而放松了卫生消毒等预防措施。

13 带禽消毒与预防用药

禽发生急性传染病时,对禽进行接种疫苗会投给药物,另外对禽舍要进行喷雾消毒,以减少病原的扩散。在禽中不时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散发的巴氏杆菌发生时,除接种疫苗和投放预防药物外,定期对禽舍进行喷雾消毒,可明显减少疾病的发生或降低感染的严重性。实践表明,坚持定期对禽舍进行喷雾消毒是可以减少或减轻禽病的发生。当人们发现禽患病时,体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完整性以受到很大的损害,此时即使能投放药物减少死亡,病禽的生产性能也难以恢复正常水平,对于产蛋的高产家禽更为明显。因此,对于一些药物预防有效的禽病,例如,球虫病等可通过饲料和饮水添加一些预防药物,防止疾病的发生,这要比到发生时再投药好得多。

14 严防人员传播疾病

外来人员不得入内,确实需进入人员,必须严格冲洗和消毒。要减少人员交叉。接种疫苗和注射药物人员最好由同一生产区内人员完成,大的禽场最好设有专业人员进行。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应冲洗消毒,更换衣物和鞋帽。送检病禽的饲养人员不得直接送到兽医室,饲养人员也不要直接将死禽送到尸池。兽医室、尸体解剖室、药房、疫苗室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养禽场的工作人员不可在家中饲养家禽,也不要参与对场外单位禽病诊疗服务工作。

15 孵化场的卫生消毒

孵化场要远离家禽饲养区、加工厂或兽医诊断室等可能有病原体污染的地方。从进蛋、熏蒸消毒、储蛋室、选蛋装盘、孵化、出雏、雏禽停留室、装运室等均应单向流动不得逆转运行。孵化用种蛋必须经过消毒才能进入孵化机,蛋盘、蛋架、孵化机和出雏机在每次使用后均应冲洗消毒。对连续生产的孵化机,也应定时停机清洗消毒。孵化后的死胎、废蛋及绒毛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孵化室内的地板,除经常打扫外,每天可用消毒药液喷洒几次。

16 对媒介物和中间宿主的控制

许多动物是家禽传染病的传染源、媒介物或中间宿主。如犬、猫传播禽霍乱,鼠类传播沙门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飞鸟传播新城疫、禽流感、鸭瘟,库蠓传播卡氏白细胞病,蚊蝇传播多种细菌和病毒性疾病,蚯蚓是传播组织滴虫病的堆积宿主,剑水蚤是剑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淡水螺是鸭卷棘口吸虫、细背孔吸虫和嗜眼吸虫的中间宿主,蜻蜓是前殖吸虫的中间宿主等。

17 防止用具和杂物传播疾病

饲养家禽的用具、杂物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传播媒介,因此,对进入养禽场内的车辆要通过消毒池,同时还要对车辆各个部分进行喷雾消毒。饮水器、饲槽、产蛋箱、育雏器、蛋托或蛋盘、禽笼等都要进行必要的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禽场或禽舍。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清洗和消毒。运雏箱、种蛋车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进入孵化室。注射器、针头、玻璃瓶等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的用具,也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垫料要卫生,特别是来自各处的谷壳、稻草、刨花或锯末,要进行消毒并在太阳光下曝晒,或堆放在密闭的室内用高浓度的甲醛熏蒸消毒。

18 防止中毒

为了预防家禽中毒的发生,应做好有毒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对毒物应分项登记并由专人保管;使用杀虫剂等毒性药物时,必须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防止用霉变的饲料喂家禽,防止饲料、饮水和垫料中混入有毒物品;在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禽病时,应按规定的剂量使用,不能随意增加剂量。对那些毒性大、安全范围小以及尚未了解其特性的药物,更应该严格按说明书使用,而且在大群使用之前,最好先做小群安全试验,确认安全有效之后再扩大使用范围。药物用量的计算、称量应反复核对,不能有差错。不管是经饲料或饮水投药,均应充分拌匀,对毒性大的的药物或对贵重又敏感的禽鸟,最好是逐只给药更为安全。

19 放牧应注意安全

放牧有节约、降低成本和保持肉质鲜嫩美等优点,所以在农村放养鸡、鸭、鹅仍较普遍,但放牧也给家禽带来很多传染病和中毒性病的发生。随着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都采用舍饲。对于仍然采用放牧的家禽,要注意避免在刚施完农药的地方放牧,要定期服用驱虫药,并密切注意牧区附近的家禽传染病流行情况,在疫病流行时停止放牧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放牧。

20 停止生产、清理禽场

对于一个有多批次不同日龄的养禽场,有时传染病不断地在群与群、舍与舍之间传递,连绵不断,虽然经多方面努力,包括全面重复接种疫苗,反复大剂量使用高效抗菌素药物等,但疫病仍然未能很好的控制,死亡和淘汰有增无减,生产成绩下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此时,较明智的办法是不要怕因停产造成的暂时的经济损失,下决心停止生产,彻底清理禽场,反复严格地清洗和消毒,空栏一段时间后,再重新饲养家禽。

S858.311.33

C

1673-1085(2016)04-0036-04

2016-03-07

猜你喜欢
禽舍垫料家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基于神经网络PID 的禽舍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浅析规模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家禽养殖业:机器人来了
称家禽
肉鸡养殖中的垫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