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 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6-03-27 12:57陈新森
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茶产业升级转型

陈新森

(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政府,磐安 322300)



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陈新森

(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政府,磐安 322300)

摘要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叶是磐安传统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更是拥有一座历经千年、泽被后世的宋代古茶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是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依托磐安茶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和全国独一无二的古茶场,打造集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一体的古茶场文化小镇,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磐安经济行稳致远拓展出发展空间平台。

关键词古茶场;文化小镇;茶产业;转型;升级

1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的基础优势

磐安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其古茶场的历史、人文、经济价值无可比拟,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具有明显的优势[1-2]。

1.1磐安茶是产在“中国森林氧吧”中的生态好茶

磐安是国家生态县、中国森林氧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80.1%,森林环境空气负氧离子平均达18060个/M3,境内水质、大气常年保持国家一级、Ⅰ类标准。优越的环境孕育了生态好茶。全县8.8万亩茶园处在山清水秀、云遮雾绕的群山之间,磐安云峰、生态龙井色泽翠绿、清香馥郁,品质优异,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7%,比国家标准高出11个百分点,铅含量0.74mg/kg,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茶标准的5mg/kg,具有典型的生态好茶特质,年产茶叶2150余吨,产值3.4亿元,全县有1/4人口从事与茶叶相关的生产经营,产业基础扎实。

1.2玉山古茶场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块活化石

据传1700多年前,晋代道士许逊传播道教文化游历到玉山,研制出“婺州东白”,后被收入陆羽的《茶经》之中,唐代被列为贡品,朝廷专门派人采集此地茶叶。宋代,玉山茶农为感谢许逊的恩德,在茶场山建造了茶场庙,每年设春社、秋社祭祀,开辟了茶文化的先河。古茶场成为榷茶之地,就是官府专营茶叶的地方。现存有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是国内唯一仅存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3]。我国著名的权威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吕济民、谢辰生等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具有古代市场功能的古建筑十公罕见,特别是茶叶市场的古建筑更是仅此一家,堪称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1.3保护开发好古茶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2006年6月13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了玉山古茶场。原定考察时间15分钟,结果延长到48分钟,习书记在现场品茶后说:“这里的茶叶很好,水也好,还有点甜味。这个点,我看了后开了眼,很受启发。一定要保护开发好。”随后,又做了专门批示。省财政安排了500万专款用于古茶场的维护、修缮。如今的古茶场古韵新生、游人如织,已成为我省茶文化寻根之旅的重要景点。2015年9月19日,黄旭明副省长在磐安调研时指出,古茶场是古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要通过创建古茶场文化小镇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好,把茶旅结合的文章做好。

1.4玉山台地具有浓郁的茶经济发展氛围

玉山台地地处婺、越、台三州交汇之地,省道磐新线和怀万线等干线公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当中的杭绍台高速公路也将过境台地,区位优势不断显现,为玉山台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玉山台地平均海拔500米,拥有连片规模茶园6.8万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85%,亩均产值达5000余元,茶叶销往全国15个省40多个大中城市,当地农民茶叶收入占年人均收入60%以上。自然人文交相辉映,赶茶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依托茶产业的发展以及赶茶场、竖大旗、迎花灯等茶民俗活动,利用古茶场周边村庄保护完好的古民居、古道、古树、茶亭等旅游资源,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兴起,皇家茶场马塘村、管头乌石村、陈界药园村吸引了沪、杭、苏等地众多游客。品好茶、住民宿、游乡村,不仅让城里人记住了乡愁,也成就了乡下人的小康梦。

2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的重要意义

作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磐安县主动适应新常态,确立新目标,谋求新发展。2015年6月,磐安江南药镇被列入全省首批37个小镇之一。磐安南部是药镇,北部是茶乡。磐安地图恰是一片茶叶,玉山台地早在唐宋时代就是著名的茶乡,长期以来块状经济的格局,必须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转型提升、凤凰涅槃。县委县政府抢占时机,及时部署推进“古茶场文化小镇”创建工作,相继召开了创建座谈会和专家研讨会,形成了共识,明确了路径。古茶场虽属国保单位,但未能散发光彩,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具有多重的现实意义。

2.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

多年来,磐安重视茶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茶类结构,精心培育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化经营,茶产业成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磐安产好茶,但没有上档次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农卖的基本上是源头茶,卖不起好价,赚的是工资钱和辛苦钱,高额利润都被茶商所得。

磐安有一流的炒茶师,但没有一流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形不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磐安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茶场,但没有发挥出独一无二的价值,至今“独居台地无人识”,项目、人才、资金没有向这里集聚,其经济、人文价值有待挖掘利用。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就是要利用磐安县的产业、资源、山水、人文等比较优势,通过引进人才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整合各种资源、提升产业层次,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2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叠加,是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特点。磐安拥有连片规模的万亩茶园,但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互动互联产品,美丽茶园没有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美丽经济效益。农家乐特色不鲜明,茶元素融入不够,茶保健、养生功能旅游产品有待深度开发。古茶场、茶博馆、茶文化商业街等项目以观光为主,游客参与性较弱、滞留时间不长,无法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旅游开发处于初级状态。通过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吸引优质民资投入,开发建设集产业、旅游、文化功能于一体的重量级项目,实行串点成线,孵化融合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联动,从而带动小镇及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

2.3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实践

玉山台地村庄历经农房改造、示范整治、秀美乡村建设,并组织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工程,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玉山台地村庄布局总体集中、特色鲜明,但村庄内部新老房屋穿插交错,风貌参差不齐,环境状况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要求还有距离。道路交通对外便捷,新怀万线穿境而过,但片区村落道路体系比较零乱,交叉口多,识别性差,安全性、可达性有待提升。区内游客中心、卫生公厕、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市政配套设施较为陈旧,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以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为契机,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加快项目组合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台地城乡一体化发展。

3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的对策措施

建设特色小镇,是磐安发挥产业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助推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保护利用好古茶场,最好的抓手就是创建古茶场文化小镇。磐安要以产业转型和产业融合为目的,抢抓战略机遇,围绕特色化、集聚化、规模化要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引进“互联网+”、众筹等新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的发展途径,集聚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新业态,努力将古茶场文化小镇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郁、生态环境良好、多种功能叠加的“复合型小镇”、“示范性小镇”。

3.1科学编制规划,精心绘好小镇蓝图

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按照“转型升级、多业融合”的要求,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科学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为特色小镇建设绘好蓝图。一是明确目标定位。以玉山古茶场为核心,依托区块内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台地秀美的生态环境,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基础,以茶文化、茶影视、茶创意为特色,兼具茶科普、茶保健、茶养老等功能,创新发展茶产业,建设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创意、康体养生、茶主题乡村游为一体的江南茶文化特色小镇。二是明确总体布局。规划总面积3.9平方公里,核心区约1.1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带、五区”,“一核”即古茶场文化核;“两带”即茶产业带、茶文化带;“五区”即茶文化商业区、创意园区、康体养生区、民俗体验区、茶叶研制区。三是明确建设方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思路,以“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方向,集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通过前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后期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快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三位一体”发展,培育一二三产联动、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通过3-5年时间,将古茶场文化小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

3.2调整优化结构,不断夯实小镇基础

茶叶是磐安最具基础、最具潜力、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小镇建设离不开特色产业支撑。必须坚持产业先行理念,顺应发展趋势,突破传统模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发展水平,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4-5]。一是建设标准化茶园。全面实施老茶园良种更新改造工程,推进茶园良种化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力争到“十三五”期未良种化率达75%以上。鼓励推进连片标准茶园建设,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新增标准茶园8500亩,力争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0万亩。以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为重点,健全茶垄到茶杯的全方位质量监管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二是延伸产业化链条。支持工商资本参与茶叶经营,采取联合、兼并等方式,培育实力强、品牌响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园流转,采取转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茶园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促进茶园向集约管理转变。组建茶叶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研发力度,调整优化茶品结构,丰富乌龙茶、红茶等种类,开发茶食品、茶药品等衍生产品,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三是提升品牌化效应。发挥生态龙井地理保护标志影响力,实行品牌、包装、标准、质量、宣传“五统一”管理模式,整合优化茶叶品牌,提高磐安“玉山龙井”市场影响力。积极调整营销方式,引导发展茶叶电子商务,带动实体市场、虚拟市场、资本市场同步发育、同步繁荣,提高磐安茶产业话语权、掌控力。以茶博会、展示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为平台,加大推介拓市力度,提高市场占有度和产品美誉度。

3.3加速产业融合,有效提升小镇品位

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之余追求的慢意境。特色小镇建设关键在“特”,要有特色和亮点。古茶场文化小镇不同于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将优美的台地山水环境、丰富的古茶场文化纳入小镇建设范围,与自然更融合,更体现田园的空间意境,更符合游客的休闲体验要求。一是发展以茶体验为重点的休闲观光游。依托玉山台地高山茶园,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建设茶园骑行道、休憩小品、茶亭等配套设施,茶园间隙套种樱花、桂花等树种,开辟茶物种园,把茶园建成旅游景点,发展茶园观光游。以满足城市游客寻根、求知、参与、体验等心理需求为导向,开辟专门体验区,组织茶事采摘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享受快乐、回归自然。探索建立茶叶制作技艺体验中心,让游客体验制茶技艺,感受茶叶制作过程,见证从鲜叶到舌尖清香的蜕变。二是发展以茶家乐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游。借鉴“社区营造”的模式,合理控制新建住宅,拆除不协调建筑,恢复乡土自然风光,推进村庄有机更新,结合美学、感性、游憩与创意,引导小镇核心区内的马塘村、孔宅村、铁店村发展以“茶家乐”“农家茶楼”“茶民宿”“茶养生馆”为特色的乡村休闲产品,保持与延续茶乡风貌。以玉山台地农家乐集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开发茶饮、茶膳、茶疗等项目,让游客通过“逛茶村、赏茶园、沐茶香、品茶膳”,感受茶乡生活韵味。三是发展以茶文化为特色的乡土风情游。古茶场文化是小镇最大的文化支点和市场卖点。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茶人街,开设以各种茶来命名的茶室茶铺。改善公共开放空间,增加茶文化主题小品。深度挖掘并激活古茶场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将文化创意渗透于小镇建设,以文化元素展示乡村面貌、风土人情,凸现小镇文化魅力。发掘整理茶歌、茶舞、茶诗、茶画等茶文化系列,开发茶民俗文化汇演、茶艺表演、茶舞台剧等项目,建立茶具、手工艺品茶文化创意基地,多层次展示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继续举办云峰茶文化节,策划举办斗茶大赛、茶艺比赛,打响磐安贡茶文化游品牌。

3.4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小镇经济

项目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撑。磐安必须积极谋划项目,依托重大项目,集聚特色资源,扩大有效投资,产生凝聚放大效应,带动产业发展。一是高起点引进项目。树立“招大商、招好商”理念,引进与茶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效益好,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围绕打造产业链、创新链,突出茶生产、茶销售、茶加工、茶研发、茶文化、茶保健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专项招商,引进优质项目,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集聚度。二是高质量建设项目。建立健全项目设计评审制,突出茶元素、茶主题,把好设计关口,提高建设项目与小镇风貌的契合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原材料和项目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加快推进茶民俗文化广场、茶叶交易市场、茶主题公园、茶文化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协调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三是高标准服务项目。根据古茶场文化小镇目标定位,调整优化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落实政策,培大育强茶产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时间,提高服务企业发展能力。探索实施“茶叶+”模式,积极提供融资、培训、技术等服务,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把古茶场文化小镇打造成为众创平台。

3.5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小镇瓶颈

特色小镇以产业转型和产业融合为目的,区别于行政区划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破解瓶颈要素制约,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是整合资源,解决力量不足问题。建立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指挥部,抽调县发改、农业、旅游、文化等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做到有人办事、有人干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小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任务分解到岗,责任细化到人,建立健全考核、评比、表彰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照按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有序推进。二是优先保障,缓解用地紧张矛盾。优先安排小镇用地指标,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额外新增上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专项指标50%奖励。对小镇建设中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实行小镇建设用地“三优先”,即优先统筹安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优先办理供地手续。积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和“三改一拆 ”再利用土地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三是创立平台,破解资金紧张难题。发挥政府先期投资的导向作用,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设立政府产业基金3亿元,重点用于古茶场文化小镇等重点领域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国有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支持小镇建设。推广PPP融资方式,鼓励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参与小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新森. 磐安县生态茶园春意浓.茶叶,2015,41(1):60-60.

2陈新森. 磐安茶文化研究会的责任和使命.茶叶,2014,40(2):112-113.

3陈新森. 悠悠宋代古茶场 片片磐安云峰情--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磐安.茶叶,2012,38(4):262-264.

4倪顺尧. 磐安茶类结构现状和优化发展思路.茶叶,2012,38(2):107-108.

5陈柏寿,倪顺尧.加快五大转型 推动磐安茶业升级. 中国茶叶,2010(5):24-25.

Construction of the ancient tea culture tow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a industry

CHEN Xinsen

(People′s Government of Panan County, Panan 322300)

Key wordsAncient tea farm; cultural little town; tea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bstractChina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world tea culture and Chinese tea culture is profound, with a long history. Tea is a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Panan. Panan has won the titles of "China Ecological Town of Longjing tea ", "Key County of Tea Production ", "China Famous Tea Town", "Chinese Tea Culture Township". There is an ancient tea farm of the Song Dynasty in Panan County. It is a major move of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construct a number of towns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conomy in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se o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classic tea industry and the unique ancient tea farm, it is possible to build a tea cultural tow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etti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a whole. In this way, a trinity with tea industry, tea culture and tea tourism can be form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anan economy.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陈新森(1967年-),男,浙江磐安人,现任磐安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中图分类号:S571.1;TS9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2016)01-006-04

猜你喜欢
茶产业升级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