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欧杂交榛在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

2016-03-27 15:27张桂芹周建宇刘彬昕
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欧优良品种榛子

张桂芹 周建宇 刘彬昕

(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伊春 153000)

平欧杂交榛在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

张桂芹周建宇刘彬昕

(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伊春153000)

通过在黑龙江省伊春开展的平欧杂交榛引种试验,筛选出了10余个优良平欧榛抗寒品种(品系),并划分出东南部栽培区、中北部栽培区和北部栽培区,初步确定了各区适栽品种和试种品种;根据在不同区位试验地取得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适合本地区平欧榛栽植的建园技术、苗木扩繁技术及经营管理方法,同时在杂交育种上从抗寒性、单株结实量、结实株率、果实大小、果壳厚、出仁率等几方面进行了试验并取得多项成果,为杂交榛在黑龙江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栽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寒地区;杂交榛栽培;研究进展;发展策略

针对黑龙江省伊春高寒地区野生榛子果小,皮厚、出仁率低的现状,带岭林科所从2004年开始平欧杂交榛引种试栽,2006年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大果榛子引种驯化与丰产栽培技术》在伊春市科技局立项;在此工作基础上,2007年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经济林研究室合作,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榛子新品种选育》课题,在带岭高寒林区建立了包括20个平欧杂交榛品种(品系)的试验基地,承担高抗寒榛子品种选育的田间测定对比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北方高寒地区栽培的品种(品系);2011年推广项目《大果榛子优良品种中试与扩繁推广》在伊春科技局立项,对前期试验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区域试验。

1 研究及技术推广概况

1.1研究概况

1.1.1抗寒品种筛选

平欧杂交榛品种繁多,大多数品种适宜在我国北纬32°~42°(沈阳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的区域内栽培,通过几年的不同品种(品系)平欧杂交榛引种栽培实践,进一步证明高寒地区引种栽培,品种选择是关键。

通过对20个品种(品系)的平欧杂交榛在高寒地区8年的越冬情况、植株生长情况、结实情况的调查并对观测数据整理分析,得到了20个品种(品系)在带岭高寒地区的引种栽培综合表现,初步筛选出7个品种(品系),经受了2009~2010年持续的低温考验,表现出极强的抗寒特性。在结实方面,因刚刚进入结实初期,尚达不到丰产,但无论连续结实能力还是坐果株数均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品系),是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首选优良品种(品系)。

1.1.2建园技术

寒地建园,最关键的是园地选址和品种选择。通过平欧杂交榛在带岭地区多年的栽培表现,说明该物种有较强的适应性。伊春林区冬季虽然寒冷,但积雪较厚,利于榛子越冬;对抽条影响较重的是春季的大风,因此,园址选择最关键的是避免风口。榛子栽培以平地最好,土层深厚,也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土壤以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壤土、轻黏壤土为佳,忌黏重、低洼易涝、盐碱度大的土壤建园。

1.1.3经营管理技术

通过中试,摸索出几项寒地榛园经营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强化栽培当年的管理,以保成活和安全越冬为目标;平常年份的管理,以整形修剪、除萌蘖、土、肥管理为主。定植前4年以整形为主,形成良好冠形(自然开心形),结实后以修剪为主;结实园及时除萌蘖,一年需要3~4次,防止与母树争夺养分;前几年间作矮棵作物(小豆等),既增加土壤肥力(不必施肥),又有一定经济收入;见果后开始每年按树龄施肥。

1.1.4苗木扩繁技术

良种壮苗是丰产的第一要素,也是其能否规模化栽培的关键。目前平欧杂交榛主要采用嫩枝直立压条法培育无性系苗。该方法在辽宁省的生根率达95%以上;黑龙江省由于受生长期短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引种前期试验中生根率仅达60%,通过中试,针对高寒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压条母株、压条苗采取特殊管理方式,在压条措施上进行了广泛试验,摸索出寒地育苗关键技术,生根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85%,且一级苗率达70%,达到了通过中试进一步完善嫩枝直立压条育苗技术的初衷,形成了技术成熟的良种繁育基地,为平欧杂交榛的推广栽培提供良种壮苗的物质储备。

1.1.5杂交育种

在引种栽培的同时,为了推进平欧榛引种驯化进程,增强其抗寒能力,且能保持果大、出仁率高、单株产量高的特点,项目组分别于2008、2009、2013、2014年共进行4次平欧榛与龙江平榛的杂交试验。早期获得的正交杂种(做了2次反交未获成功),经育苗、栽植,已于2014年开花结实,分别从抗寒性、单株结实量、结实株率、坚果大小、果壳厚度、出仁率几方面对杂种F与父母本进行测定,评选出了部分丰产性和耐寒性较强的杂交组合,有望经过区域试验后获得更适宜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栽培的新品种。

1.2技术推广情况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2.1技术推广概况

对前期筛选出的大果榛子优良品种(品系),采用嫩枝直立压条方法扩繁苗木,在带岭局、双丰局、翠峦局、宝泉岭共青农场等地通过集中授课、提供技术资料和实地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共建园150亩。通过4年的调查观测显示:中试的几个品种在上述地区均能安全越冬,但在植株生长和结实方面差异较大。翠峦林业局(N47°23′50"~47°59′10",年均温1.0℃,极端低温-46℃)的植株生长较慢(为林中空地,加之经营管理不到位),未结实;双丰林业局(N 46°49′,年均温1.5℃左右,极端低温-42.6℃)已形成树冠,结实株率、单株结实量均较低;宝泉岭共青农场(年均温2.9℃ ,极端低温-41.1℃)70%的植株结实,单株平均结实0.25 kg,最多单株结实达1.0 kg,起到了示范作用,现已带动其他农场规模化栽培。除上述地区外,近几年先后为朗乡林业局、铁力林业局、嘉荫县等多地的栽培提供苗木及技术咨询。

1.2.2今后的研究方向

1.2.2.1继续跟踪已开展区域试验的平欧杂交榛的栽培表现,确定适栽区域和每个区域的适栽品种;

1.2.2.2对已筛选出的回交榛开展区域试验,并继续开展杂交育种,培育适合黑龙江省各种气候环境下均能正常生长、结实的优良品种;

1.2.2.3从植物生理方面开展研究,用生理指标对已筛选出的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和榛仁营养成分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杂交榛进行多指标综合筛选;

1.2.2.4开展生物肥料研制,科学施肥、培育良种壮苗、化学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完善高寒林区大果榛树防冻害配套技术。

2 黑龙江省杂交榛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从1999年开始栽植杂交榛,省内多家科研及生产单位参加研究,在建园技术、经营管理、抗寒品种筛选、苗木繁育、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各地十几年的引种栽培试验,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确定出适宜发展杂交榛子的范围,筛选出一批适合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栽培的品种。引种驯化的成功,促进许多地方对杂交榛有了新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已得到认可和推广,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全省栽培面积达到3500亩以上,推动了地区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品种选择的盲目性,抗寒优良品种的局限性,重育苗轻结实、重栽培轻管理等。

3 发展建议

3.1确定不同区域适栽品种

黑龙江省通过十多年的栽培驯化,各地陆续从引进的30个品种(品系)中筛选出10余个优良品种(品系),并划分了东、南部栽培区,中北部栽培区及北部栽培区,初步确定了各区适栽品种和试种品种,为杂交榛在我省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但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50°之间,纬度跨度大,气候条件差异大,一些尚无确定适栽品种的区域不应盲目栽培。立足于培育适合我省各种气候环境下均能正常生长、结实的优良品种,是保障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2加大现有优良品种的推广示范

品种选择是产业成功的基础。通过政策和开发资金的重点倾斜,对于已评选出的优良品种,建议在其适栽区域按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栽培示范园,以生产而不是育苗为主,展示栽培成果,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3加快良种繁殖圃建设,保证良种苗木供应

榛树一经栽植可受益30~50年,良种苗木的质量是造林的关键。自繁优良品种苗木,降低良种苗木价格,为产业化栽培提供足够的生产用苗,是目前杂交榛大面积推广种植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发展杂交榛,前期投入较大,建议各级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搞好扶贫开发,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在榛子适生区建立高标准的苗木繁育圃,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苗生产基地。

3.4加强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平欧杂交榛为我国远缘杂交培育的新品种,目前对其丰产栽培技术还有待加强,各地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调查中发现,由于管理水平不同,在果实大小和产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栽培区域应立足当地的立地与环境条件,制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在管理技术方面,发挥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将每一项科学管理技术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3.5注重选题方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新型林果树种,杂交榛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建议政府部门应给予杂种榛研究以支持,继续加大相关试验和技术研发,如:测土配方、平衡营养施肥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研发,新品种培育,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榛粮、榛菜等间作模式的研究等,发挥我省在榛子科研上的优势,实现政府、科研单位、公司和农户共同参与,使这一重要的木本粮油资源在我省实现高效生态栽培。

[1]苏喜廷,张桂芹.高寒地区平欧杂交榛子引种试验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2009,95(11):26-28.

[2]周建宇,张桂芹.平欧榛x平榛的回交榛主要性状遗传规律分析[J].林业科技,2015,40(4):9-12.

[3]杨凯,张文达.黑龙江省杂种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C].第三届中国榛子科技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

[4]张桂芹.带岭科研所平欧杂交榛优良列性系中试技术综述 [C].第三届中国榛子科技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

第1作者简介:张桂芹(1969-),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和阔叶树育种研究。

(责任编辑:潘启英)

S664.4,S602.2

C

1001-9499(2016)04-0049-03

2016-06-23

猜你喜欢
平欧优良品种榛子
朝阳地区平欧杂种榛引种筛选试验
真人榛事
提高平欧大榛子坐果率技术要点
7个平欧杂交榛子品种(品系)抗寒性研究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平欧杂种榛果实生长动态与品质分析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北美海棠优良品种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