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打造“中国第一麦”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6-03-27 19:56延津县农林局董庆军
河南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延津延津县强筋

延津县农林局 董庆军

延津县打造“中国第一麦”现状及发展建议

延津县农林局董庆军

延津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0万hm2,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和粮食核心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县。2011年,新乡市提出了整合资源,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将延津小麦打造为“中国第一麦”的战略目标。延津引领新乡,率先示范,顶层设计目标清晰,全县上下贯彻落实,已建成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加工基地。

一、延津县打造“中国第一麦”的现状

延津小麦的独特品质是由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的。延津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区域内地势平坦,平原占总面积的95%以上,土壤质地主要为壤土和黏土,地力肥沃,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光热资源极适宜小麦生长发育。小麦一般在10月初始播,翌年5月底至6月初成熟,生育期在230~240d。越冬期间,不太寒冷的低温,既可以通过春化阶段,又可以增加分蘖;扬花灌浆阶段,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灌浆成熟;区域内无污染源,病虫害少。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延津小麦”的优良品质。近年来,大量小麦品质检验结果表明,“延津小麦”指标能够达到强筋小麦国标二等以上,居全国、全省第1位;制成的面包粉居全国第1位,与美国红硬小麦、加拿大强筋小麦品质相当。

延津发展强筋小麦探索出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和“订单+期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的典型,被称为小麦经济发展的“延津模式”,引起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并予以广泛推广。2000年、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研讨暨产销衔接会”在新乡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两次批示推广新乡发展强筋小麦经验。“优质小麦在河南,强筋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属延津”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延津小麦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创下了多项全国、全省第一。2001年,注册了全国第1个小麦原粮商标——“金粒”牌。2002年,首批2.5万t食用型延津小麦出口到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实现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自我服务组织——河南金粒小麦协会;在全国首家制定了《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推行。2003年,延津小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与美国、加拿大等主产的硬质小麦并列挂牌销售,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的小麦价格。2004年,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强筋小麦能力达到1000t,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小麦剥皮、重复清粉工艺的小麦加工企业,也成为河南省高档专用面粉产销量最大、品类最丰富的企业。2010年,延津县建成的3万hm2小麦生产基地成为河南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金粒”牌小麦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1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与延津县签订了全国首个合作共建有机小麦基地协议书,“国酒”茅台酿入“延津成分”。随后,酒鬼酒等白酒企业相继落户延津县。2013年5月,延津县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小麦产业博览会;同年7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延津县“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称号。

目前,延津县以强筋小麦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硅谷”,已发展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延津克明面业有限公司、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浙江百川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精益珍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云鹤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小麦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食品、白酒企业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5个。全县小麦年加工能力突破70万t,年产挂面40万t、速冻食品25万t,白酒年生产灌装10万t,已初步形成以面制品和酒水为两大主业的产业聚集区,并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二、存在问题

一是小麦品质一致性有待提高。二是有机小麦和绿色小麦有原料生产基地,但没有创建出全国叫得响的加工品牌。三是食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四是缺乏创新人才。五是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三、发展建议

(一)立足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

1.生产环节。以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扩大小麦单一品种种植规模,增加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使延津县小麦产品内在品质和一致性都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流通环节。收储量争创县级国内第一,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成为国内典范。以新麦集团成员企业现有资源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和营销网点为平台,按照仓储、物流、营销、配送等功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新建改建,逐步建立集仓储保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展示和农技、农资、农机服务为一体的小麦产业物流网络平台。

3.加工环节。尽快完成绿色面粉认证,条件成熟时积极认证有机面粉,为实现新良面粉、金粒面粉升级换代奠定基础。开发生产面包、糕点、航空食品等新产品,走高、精、尖专用面粉产品的道路,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为“中国第一麦”注入更加丰富的科技内涵。

4.品牌创建。强化龙头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通过合资、合作、重组等多种方式,延伸产业链条,不断研发中高端面制食品,逐步实现产品由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升级和跨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充实和丰富“中国第一麦”的内涵和外延,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立足发展全局,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

1.做好黄淮海冬麦示范农场品种展示、示范工作。以中科院、省市农科院、西北农大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加快培育和引进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质专用小麦原种及亲本材料;以新良黄淮海冬麦实验农场为基地,以益农公司、鑫大地种业和丰源种业为骨干,建立333.3hm2高标准、节能增效种子示范田。加强农田水利、土肥、病虫害防治、抗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引进半冬性小麦品种50个以上,从中筛选出适合延津县种植的小麦品种3~5个,用于下年度的示范推广。

2.坚持不懈地做好种子繁育基地、有机小麦生产基地、绿色小麦生产基地、强筋小麦生产基地、高产创建示范基地5大基地建设工作,打造国内一流的小麦生产基地。

3.加强小麦加工业整体战略研究,重点提升有机小麦、绿色食品小麦精深加工能力。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立足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中城市郊区、关键物流节点及人口、区位、需求等,加强延津县小麦加工业整体战略研究,积极推进小麦产业结构、产品、信息、资金、市场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潜心打造以优质强筋小麦为特色的“中国第一麦”品牌和以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的绿色食品、有机专用面粉、营养安全食品等中高端品牌,提升新乡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大做强新乡小麦产业,助推新乡小麦经济转型升级。

(三)加强宣传,扩大“中国第一麦”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继续举办由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及领导参加的高层次、高规格的“中国第一麦”发展论坛。

2.邀请国内知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记者集中对“中国第一麦”进行采访和宣传报道。

3.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会议,集中展示延津小麦的亮点和企业形象,打出“中国第一麦”品牌。

4.充分调动延津县宣传资源,加大对“中国第一麦”的宣传推介力度。特别是要发挥延津县人民政府网、中国第一麦网、大河延津网等门户网站优势,在网站版面风格上突出“中国第一麦”的宣传主体。要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手段,全方位搭建网络宣传平台,扩大“中国第一麦”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设立“中国第一麦”发展研究奖及贡献奖

广泛征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学者就延津县打造“中国第一麦”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积极献言献策。同时,对延津县发展小麦经济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重奖。

猜你喜欢
延津延津县强筋
延津多少事,两三笑话中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延津县融媒体发展纪实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延津县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河南省延津县近59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