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父母当客待

2016-03-28 03:19
农业知识 2016年28期
关键词:客套钟点工小家



别将父母当客待

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就在城里安了家。虽然是家,但那房子是租来的,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去年年底,我和老公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瞅着装修一新窗明几净的新房,喜悦之余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将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接来,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

将父母接来后,我将通阳台的那间朝南的房间精心收拾好给他们住,一向不精于厨艺的我,每天一日三餐我都亲自去超市采买,亲自下厨,按照他们喜欢的口味精心烹饪,精心安排好食谱,饭菜从不重样。至于家里的家务,我从不让他们插手,就连水果,我也是洗好削好直接递到二老手里。有几次母亲看我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务,太过忙,要动手帮我做,我都阻止了她:我说:“妈,接您来就是让您享福的,家务的事您就别管了,我忙不过来大不了请钟点工来做。您都劳累了一辈子了,现在该享享清福了,您女儿能干着呢,放心。”“请钟点工来做,那多浪费钱!家务活又不累,我常在家做的。”“您就听我的,只管休息,别的事不要操心,请钟点工能花几个钱?妈您就是劳碌命!您来我这里,我怎么能让您干活呢?”

见我这么说,母亲讪讪地住了手。之后,父亲和母亲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除了吃饭、看电视、睡觉就是去楼下溜弯。这样的日子过了半个月后,母亲忽然提出要跟父亲回乡下老家。我问原因,她只说是在城里生活不习惯,环境适应不了,在我这里除了吃就是睡,既无聊又寂寞,浑身不自在。我不知道母亲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想劝他们留下来,但他们去意已决,我只得顺从了他们。

父母走后,我郁闷了好几天。将他们接来后,我倾尽全力招待他们,没想到最后却落了个不欢而散的结局。之后有次与同事一起喝茶,守着同事说起此事,同事听完我的抱怨后,笑了笑说:“其实,这个事情很好解决,你只要不把他们当客待就皆大欢喜了。”同事的话让我有点意外:“为什么这么说,不当客待当什么?”

“我母亲七十多了,在我家住了已经三年,丝毫没有你父母的拘束感。尽管母亲已经年迈,但我还是会让她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买菜,下厨、打扫卫生,偶尔接送下孩子,而对于这些活,母亲都会很快乐地去做。在我们家里,我从不拿她当客待,而她,也从没有住在别人家的感觉,我们家的许多事,她都帮我张罗,有些我拿不定主意的事,也去向她讨主意。我们之间相处,从没有那种待客的客套,而且她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客套有精神负担,感觉不安。她觉得我没有拿她当外人,她女儿的家,也是她的家,这个家里,她也是一份子。”

同事的话,让我恍然大悟。仔细想想事情的前后经过,还真是我考虑不周。我从一开始把母亲接来,就只拿她当客人对待,没有拿他们二老当我们小家的成员看待,但这样以来,我刻意的客套,让他们产生了疏离感,令他们极度地不适应,总觉得有种寄人篱下无所适从的拘束感,觉得在女儿家不如在自己家里过得自在,所以才会产生逃离这种环境的念头。再想想我自己,每次回到父母家就特别地放松,因为我知道我是回了自己家,而不是去做客。想想真是惭愧,父母给了我家的感觉,而我,在自己的小家,却没有给他们家的感觉。

原来,表达孝心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想当个贴心的“小棉袄”也是需要策略的,方式方法用对了,这“小棉袄”就暖心,用不对,就会好心办不了好事,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我想,以后我还会将父母接来,敬自己的一份孝心的,只是,我再也不会拿他们当客待了。

(王瑞红 临沂市兰山区青年路57号宋王庄小区20号楼1单元402室)

猜你喜欢
客套钟点工小家
客套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大家”“小家”同奔小康
吉利
破除官场假客套
河北省尚义县“农事钟点工”走俏乡间
加法
客套
小家难成气候?
秋季“钟点工”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