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16-03-28 06:09王东海史慧丽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政治

王东海,史慧丽

(重庆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自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王东海,史慧丽

(重庆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400054)

自媒体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物质决定意识,自媒体这种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自媒体时代下,为更好地把握机遇,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探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王东海,史慧丽.自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6(7):39-42.

一、自媒体定义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一)自媒体定义及特点

自媒体是一种互联网用语,意指在当代网络环境下,由于微博,博客以及其他一些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个个体都具备了一般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汤雪梅认为自媒体是“公众之间发布和共享自身新闻、事件的一种媒体,具有很强的传播性、交互性和舆论导向性等特性”[1]。自媒体发展迅速与其自身的特殊优势是分不开的,其特点:一是平民化,个人通过一定的平台注册一个账号很快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媒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发布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形成属于自己的圈子。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简单易上手,准入门槛低,几乎人人都可参与。二是交互性强,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大众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文字等信息,也可以分享评论转发其他人发布的信息,进行交流互动。三是传播及时迅速。传统媒体的信息制作发布都有一定的周期,而自媒体则可以随时发布信息,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可及时发布信息,完全可实现现场直播,凸显其时效性。

自媒体因其大众化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他们的广泛参与,互动和交流丰富了自媒体,这就如同一个湖面上的多个波纹,每个自媒体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水波”,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1.自媒体的积极影响

(1)开阔眼界。自媒体上有来自不同阶层的名人,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共知识分子在自媒体上传播观点,影视电影明星利用微博扩大知名度,电商等利用自媒体推销产品,政府利用自媒体发布重要公告,而其他普通民众主要利用自媒体参与互动或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利用。网上信息涉猎面广,社会上的大事小情都通过自媒体加以放大和传播,其中不乏时事热点、新闻。大学生通过自媒体会了解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很长时间以来,话语权一直掌握在一部分群体手中,他们控制着主要媒体,处于垄断地位,掌握着舆论的方向。而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很多言论都可以成为热点,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参与人的基数大大增加。当前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以及社会风尚的讨论中,提高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公民意识。

2.自媒体的消极影响

(1)个人信念容易受多种价值观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变得复杂,内容涉及的价值观多样。自媒体信息的生成环境复杂多样,往往真假莫辨。面对有些敏感话题,小道消息更是不胫而走,引起网络上的热议,官方如果未能及时地作出回应,往往会使网络舆情泛滥。那些思想单纯、对社会充满理想化的大学生,如果长期接触这种消息,会使他们在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动摇。

(2)网络道德问题严峻。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监管的不到位,为网络行为提供了一个相对隐蔽的环境,在这样一种条件下,由于摆脱了一定的道德束缚,于是网络道德问题频发,如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很多网友在网上通过言语攻击他人;制造低俗无聊之举以吸引大众关注,更多的网民则是凑热闹,看新鲜。这些现象容易使大学生道德观念混乱,社会责任意识下降,进而可能造成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失范。

二、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转变

(一)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师生关系民主化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占有者,其所处的知识垄断地位也已被打破。现代教育实践中,他们或将只是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师生关系趋向平等对话,信息渠道多样化,使得受教育者不再局限于老师的传授,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教育者将会得到受教育者的欢迎,师生交流将更频繁和生活化。

2.受教育者学习自主化

自媒体时代,网络内容全面覆盖,受教育者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和现实环境,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网络挑选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媒体关注感兴趣的人和事,忽略身份、种族、性别差异,进行深入的探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真正的把自己的意愿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提高自我,健康成才。

3.教育内容和形式突破时空限制

过去由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时空的约束,学生学习地点以及组织形式单一,学习内容较为单调。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都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与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完善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开阔的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更受大家的欢迎。

(二)自媒体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转变

信息获取方式的极大丰富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发生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者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积累知识储备,学习进步思想,具有在理论和知识储备等方面相对的优势。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代,这种相对优势格局被打破,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由单方面接受变为主动去搜索获取,知识的获取自由度大大提高。信息来源的便捷化、多样化使“师者”在信息传递中的地位优势被削弱了,信息传递灵活性大大提高。在新媒体时代,受教育者学习接收知识的渠道增多,主动性大大提高,摆脱了对传统教育者知识的依赖,教育者的教育权威受到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的转变

在传统信息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单一,还受到部分群体的限制。但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大大突破了少部分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控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源头,任何事件经过炒作及传播都可能成为热点以及头条被公众关注到。部分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经常发布雷人信息以及不符合实际的新闻,往往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误导公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实事求是,适时转变阵地,抓住主要矛盾,积极完成自己的使命。

三、自媒体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索

(一)弱化身份权威,转换教育方式

1.首要任务是弱化身份权威

教师在传统教育实践中,教师有一定的权力,包括评判权、奖惩权、班干部任免权等,这种权力造成师生的身份差距。这种权威的存在,往往使教育是单向的上下级流通关系,容易忽视受教育者个体人格差异,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弱化身份权威很有必要。自媒体时代,教师不再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只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在专业化背景下教师已然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一般职业,其工作在于服务育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与人格[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师者身份,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加强引导以达教育实效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多种传播方式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采用引导方式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更有意义,因为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还存在缺陷,正确的引导变得很重要。这就需要教育者适时地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各种选择,帮助他们顺利过渡。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网络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系列正确的方法观念,在需要选择的时候正确及时引导,绝不能强行灌输不科学的不合时宜的陈规,而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教育者应该高瞻远瞩,顺应当今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塑造良好的师者形象。

(二)实事求是,创新教育方式

1.借助于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壮大,对教育者相应的媒体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熟悉和了解新媒体的运作规律,熟练的掌握新媒体的应用并且对其内容有相当的了解等。以网络为平台构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通过“官方微博”建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自媒体平台,吸引学生关注和重视,形成一种圈子的氛围,然后进行适时的引导,掌握主动权。

2.创建个性化教育平台,贴近学生的世界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价值观选择多元化的时代,使学生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品质,他们强调自我价值,张扬自我,但同时容易迷失自我。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媒体创建自己的平台,与青年大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关注,实时关心他们的动态,及时对其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经常给些建议,以朋友般的口吻与他们交流,更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同,以自己的言论行为影响他们,鼓励他们并最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机制并内化成自身的人格品质。

3.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与应急事件处置机制

教育首先要打赢信息战,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构建以班主任为中心、以班干部为纽带、全体学生共同构建的信息网络体系,紧密联系每个学生,及时反馈各个学生状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和处理。自媒体以其独有的特点,可以及时反馈突发事件,只要将有效的信息及时收集,建立有效的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关部门,就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最有效的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创造新型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

即使是在网络如此盛行的今天,高校一般也只是利用网络来宣传最新的学校动态以及提供学生所需下载的资料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少有作为,这就需要我们来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学会利用自媒体来建立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除了在校园官网上发布最新的校园动态外,还可以发布最新的热点新闻和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大家习惯使用的微博和微信来让学生关注并讨论,开辟多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场地。同时,又要依托优秀学生代表、班干部等来发表主流意见,发挥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示范作用。

2.借助自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且丰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即利用自媒体来进行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从网络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并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问题来进行教育工作,同时教育者也可在网络发布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育平台,我们就要利用其优势来收集受教育者的信息,将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态、兴趣爱好等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及时的更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教育者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利用网络来更好的和受教育者交流,进行教育工作。

[1]汤雪梅.Web2.0:自媒体范式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2]赵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3(5):213-217.

(责任编辑张佑法)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e Media

WANG Dong-hai, SHI Hui-li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ay of life and values. The material determines consciousness, and as a new thing, media continues to grow and improve.It is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a challeng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find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urgen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era of the medi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ed, thinking about how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王东海(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社会发展与组织管理;史慧丽(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社会发展与组织管理;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09

format:WANG Dong-hai, SHI Hui-li.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e Media[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39-42.

G641

A

1007-7111(2016)07-0039-04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