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共享发展理念探究

2016-03-28 06:09孟令辉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成果理念

孟令辉

(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1100)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共享发展理念探究

孟令辉

(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山东 潍坊261100)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追求,它在共享主体、共享内容、共享前提和共享途径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因此,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理顺它的理论依据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引用格式:孟令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共享发展理念探究[J].重庆与世界,2016(7):59-63.

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是带有鲜明问题导向的,它是在新常态下针对当前中国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出的,以共享理念来引领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

共享发展是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集中认识。而共享发展理念是对“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理念的升华,它以人人共享、普遍受惠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把人民利益作为核心目的的同时,突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追寻,强调了人的生产力主体地位。

共享发展理念首先坚持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理应成为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包括一切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人们。其次,共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共同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共享和基本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缺乏任何一方面共享的发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不仅仅单纯强调某些地区、某个领域的共享,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成果共享。再次,共享发展是人人尽力,共同建设。共同创造是共享发展的前提。如果一味强调共享成果,而不愿付出,那只能是“共同贫穷”。因此,人人共享必须先做到人人有责。每个人须牢记自身担当和使命。只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义务,共同奋斗,共同创建,才能实现共享发展。最后,共享的原则是公平。每个社会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一是机会公平,每个人享有平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机会,它承认一定社会差异的存在。由于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和后天努力是不同的,必然享有的成果也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的。绝对的平均那是吃大锅饭,表面的平等实际却是不公平的平均主义。二是结果公平。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对弱势群体的资源倾斜。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享发展的理论是我们当前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运用和不断发展,这些都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一)关于共享发展的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民主下的“全民国家”是虚构的,它“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一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向给另一个阶级”[1],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是民主,而对无产阶级和穷人来说是陷阱和骗局。他们指出共享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所有人共同享有生产资料和各项权利,并以所有人的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即“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共享发展的主体是人民,而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国家或者每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3],这有利于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到邓小平时期,他把人民界定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4]。它扩展了人民的范围,也调动了更广泛的力量来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阶层也有了不断变化,比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从业人员不断发展,他们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身力量。因此,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5]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却体现出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13亿中国人的决心。习近平也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真正让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为最终目标。至此,共享发展的主体内涵根据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充实自身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范围。

(二)关于共享发展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来摆脱劳动分工造成的片面发展,让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列宁是第一位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指出国民经济的发展要让劳动群体实现个人利益。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是只供少数富人享有的虚伪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将提供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文化上,“须让全体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经历整个发展阶段”[6]以满足当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需要。

毛泽东强调要保障人民群众平等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他又说“谁要是提倡绝对的平均主义,那就是错误的”[7],平等是有差异的平等,而不是绝对平等。但由于对当时中国国情认识不足,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导致生产停滞、经济落后。政治上,他带领全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文化方面,毛泽东指出,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它必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资源。但在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权利受到侵害,文化资源也受到很大损坏,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非但没有实现,而且自身利益都无法保障。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摆脱“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上,他面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实际,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训,提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8]172,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他针对当时的平均主义思潮,提出让一部分有能力的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实行改革试点,以点带面,然后带动其他的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治上,提出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8]252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以此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文化上,邓小平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教育,“要让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8]28,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有关于共享发展理念内容的相关论述。经济上,针对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以及教育医疗不平衡的问题,江泽民指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9],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政治上,公民要平等地参与到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把政治文明建设连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目标。社会建设方面,提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胡锦涛在做十七大报告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分享到切实的经济成果。对于民主政治建设,他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10]。文化方面,要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10],文化创造和发展的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要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他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验和遵循我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1]。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要增加全体人民在经济发展成果面前的获得感、共享感、公平感,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要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再单纯是物质财富增长指标,而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更具综合意义的生活质量指标。

(三)关于共享发展的前提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2]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最终确立了主人翁地位,人民当家作主。建国初,毛泽东提出通过农业的合作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集体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他又提出实行人民公社化,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平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种种原因造成了生产的停滞和社会的落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明确提出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在深化改革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让全体人民群众享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福利和成果,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进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打破平均主义。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间、同水平的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经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渐带动和帮助后富部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有到改革发展的成果”[13]。要想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大以后,针对新时期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先富”政策的偏离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等民生问题,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并指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建设方面,“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治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新的中央集体在共享发展问题上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符合当前人民群众愿望要求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包括注重机会公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强调精准扶贫、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通过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等方面的,具体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安排,来让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成就所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由此激发起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形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共享发展理念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它对社会主义实践起着管方向、管全局、管根本的重要作用。共享发展理念始终把实现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始终把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崇高目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常态,改革成果这块“大蛋糕”应该分享给全体人民,坚持红利共享、人人有份,坚持共同富裕、和谐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的迫切需要。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改革开放初期,尽管把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标,但“让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偏向,客观上造成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人民整体物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地方政府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共享发展的问题,由此也造成社会上诸多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来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因此,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维护每个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再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还有诸多问题需要破解,很多问题需要克服,这就需要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若同样的付出却得不到同等的收获,会打击大多数人参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积极性。因此,树立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体会到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感受到付出带来收获的获得感,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导、思想动员、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共享发展理念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秩序的内在要求。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8]284稳定是大局,是发展的前提,要想保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就必须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托共享发展理念来完成。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阶层和经济机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也呈现出多发、多样、多变的特点,比如群体性事件、弱势群体的权利维护、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让人民真正平等、公平的享受到改革红利。而共享发展理念体现的是公平性和普惠性,真正让每个公民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享和成果共享,保证人民享受到公平待遇,维护社会的团结和睦和安定有序。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3.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1).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8.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1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1.

(责任编辑张佑法)

Study About the Share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

MENG Ling-hui

(The Party School of Hanting DPC, Weifang 261100, China)

The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he major value pursuit of marxism.There are profound theoretical origin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shared member, shared details, shared premise and shared method. Consequently, it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hat grasping the scientific implications and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shareable development and straightening up its theoretical basis. Firmly establishing the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transitional phase of society.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Marx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孟令辉(1986—),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13

format:MENG Ling-hui.Study About the Share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59-63.

A81;D616

A

1007-7111(2016)07-0059-05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成果理念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