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水稻适期晚收增产显著

2016-03-28 11:21
农业知识 2016年29期
关键词:秋粮粒重籽粒

玉米水稻适期晚收增产显著

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生产上往往因收获过早而影响产量和品质。目前陆续进入秋粮作物生长的中后期,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我们建议大力推广普及应用玉米、水稻适期晚收技术。

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农民习惯在玉米苞叶变白、籽粒变硬时收获,距离真正成熟普遍偏早10天左右,致使秕粒多,粒重不足,制约了产量提高。根据目前生产上主推品种的生育期推算,我们建议夏玉米放在10月上旬收获,水稻放在10月中旬收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后期光热资源,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从而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此时收获,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有黑色层出现,籽粒下部已较为干硬,是玉米真正的成熟收获标准。据试验,玉米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每晚收1天,每667平方米能增加5~7千克的产量,如果晚收10天,每667平方米就可以增加50多千克的产量。水稻10月上旬亦能进行籽粒灌浆,适期晚收增产也是很可观的。而小麦播期回旋余地大,适当晚播并不影响产量。小麦过早播种还容易造成冬前旺长而出现冻害。近几年,农业上能增产10%以上的技术不多,而玉米、水稻适期晚收,不需追肥浇水,不需增加任何投入,只是适期晚收,简便易行,增产效果非常明显。目前该技术也是山东省主推技术之一。在此提醒农民朋友,一定要搞好适期晚收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蔡玉金 莒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秋粮粒重籽粒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尽心尽责抓好秋粮收购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