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2016-03-28 12:42王宏冼先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信用证双语

王宏,冼先品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王宏,冼先品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对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该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提出优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国际结算”;实践教学;任务驱动;优化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银行体系、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结算单证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结算工具的使用方法[1],培养学生的国际结算技能,对于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国际结算”课程内容繁杂,涉及国际结算体系与实务,具有知识面广和专业性强的特征。在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国际结算”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总纲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目的、实验方式、仪器设备、考核、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教材与实验指导书、课时、学分等内容。大多数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为48课时,其中,单证模拟和操作的教学时间不少于16课时,集中性实践和实训教学时间不少于24课时。各学校一般在机房开展“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国际结算模拟软件完成业务训练任务。由于各学校的国际结算软件存在差异,各学校“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1.2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各高校“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差异较小。由于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存在差异,这影响教师取舍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国际结算体系、国际经贸分析和银行结算;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国际结算单证制作。各高校“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结算银行的形式与法律地位,这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掌握代表行、代理行、联行、分行、子行和银团银行等银行的表现形式,以及各种银行的法律地位与义务,以厘清各种银行之间的区别。二是国际结算的票据业务,这是“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票、支票和汇票的定义和票据行为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票据制作、付款日期识别、收款人和付款人认定。学生在掌握票据制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票据行为主体角色,以掌握出票、背书、转让、提示、付款、追索等票据行为方式。三是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方式包括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目前80%以上的国际贸易采用信用证结算,信用证的实践教学占比较大。信用证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信用证当事人、交易流程、开证申请、信用证审核和信用证条款翻译等。四是国际结算单证制作。国际结算单证包括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原产地证等。制作单证技能是学生必须具有的重要技能。海运提单制作方法是单让制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五是国际结算融资。银行融资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些院校根据本地区的外贸特点和教学条件,开展融资实践教学,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

1.3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目前高校“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仿真模拟、分组讨论、任务驱动、仿真模拟等。案例教学和仿真模拟两种教学方法运用较多。虽然案例教学生动有趣,对学生的吸引力强。但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教师分析案例,教师主导了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克服案例教学的缺点,应把案例教学和仿真模拟教学结合起来。在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国际结算软件,模拟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能提高学生对国际结算业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结算业务技能。

2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计划不科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一方面,一些院校编制的“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缺乏严肃性和可行性,导致不少教师没有完全按照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分离。“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按照教学规律,应把“国际结算”课程安排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后。恰恰相反,不少高校把它安排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前,导致不少学生学习困难[2]。另一方面,一些院校编制的“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只是帮助学生参加资格考试,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偏离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2.1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与传统教学相比,虽然目前教学方法明显多样化,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实际的教学方法并不一致。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由于与国际结算业务相关的部门多,各部门的职能又不相同,教师选择和解读案例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3]。一些教师为了减少麻烦,往往从互联网上选择案例,案例和案例解析简单,难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模拟仿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编制实践指导书,并监督学生学习和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而一些教师却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教学活动,导致课堂纪律涣散,影响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效果。

2.3 重视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缺失严重

虽然高校都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国际结算”课程双语实践教学缺失严重。“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复合型课程,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弱,难以胜任“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在国际结算过程中,必须编制大量的英文信函、单证和票据,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虽然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用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双语教学[4],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由于高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限制,导致在“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难度较大。

2.4 实训基地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实训基地是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的载体。目前由于高校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足,只能让学生在实验室模拟国际结算业务。虽然这能够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单证制作、货运与银行结算等业务,但是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

3 优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实践认知—行动—理论—实践”的教学规律,优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内外实习融为一体,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3.1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和进度

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应根据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国际结算”课程的总体要求,共同编制“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计划。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确定实践教学的重点,根据国际结算业务流程,以及国际结算的汇票、海运提单、保险单的制作和信用证审查,安排恰当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

3.2 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结算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工作流程,设计项目任务,并按照布置任务、角色分配、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学生总结、教师点评的流程开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5]。例如,在汇票制作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根据汇票结算方式,设计项目任务。其次,教师让学生扮演银行、进出口商等角色,并要求学生履行各角色的职责。再次,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出要求,并讲解使用汇票的条件。最后,学生根据要求在汇票上背书和承兑,发出承兑通知书,签订合同。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3.3 培养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应建立一支能胜任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建立合作机制。与外贸行业企业、银行部门的专业人士加强交流,通过沙龙、研讨会、讲座等为师生答疑解惑。其次,安排教师到外贸企业或银行从事国际结算工作,让熟悉国际结算业务流程,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加强国际结算业务的研究,并为外贸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双语教学能力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师的重要能力,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培养,也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制定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奖励政策;举办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等活动;聘请外籍教师培训和指导“国际结算”课程教师;规范“国际结算”课程教师的任职条件。通过这些工作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外语水平,主动开展双语教学。

3.4 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缺一不可,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内理论教学是“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课内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和习题练习,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国际结算”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仿真综合实训,模拟进出口业务结算,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考核学生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企业、银行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国际结算业务,能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循序渐进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认知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其次,按照企业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最后,学生按照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习和专业理论知识,接受专业能力培训,以实现学习目的。

[1]常立华,徐艳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5(17):122-125.

[2]李向东.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4):5-10.

[3]张雅,曾尚梅,等.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 87-88.

[4]陈岚.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2):89-92.

[5]安静.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3):178-181.?

责任编辑 仇大勇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of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ANG Hong,XIAN Xianpin
(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Fuzhou Fujian 350001,China)

As the cor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its current statu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the teaching plan, teaching methods,teachers’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bases,and at last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using project teaching model driven by tasks,and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practical teaching;project teaching;system

G712

A

1674-5787(2016)05-0130-04

2016-08-30

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国际结算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编号:JB13365S)的研究成果。

王宏(1988—),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贸系,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冼先品(1984—),男,广东吴川人,硕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贸系,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结算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信用证双语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法探析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