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3-28 17:47王春华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水产品渔业

○王春华



价格行情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春华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南北跨度很大,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良好的国际贸易的形象,渔业经济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物质追求的不断提高,渔业行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渔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渔业产业经济结构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制约了我国渔业经济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渔业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渔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2005年至2015年,我国渔业产值持续增长。2015年有关渔业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83.76万吨,进出口总额66.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93%和增长0.34%。其中进口量90.41万吨,达到19.91亿美元,出口量93.34万吨,达到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1.07%和19.77%。贸易顺差26.43亿元,增长5.18亿美元。可见,进出口贸易有较快增长,且总额稳定。

由于我国渔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廉价人力资源发展起来的,并且这些资源的支撑都是有限的,目前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都面临巨大挑战,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渔船经济效益下降、水污染日趋严重和水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使渔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此外,我国渔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依托资源基础与市场优势,东部地区集聚了全国70%的渔业经济总产值和水产品总产量,渔业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受区域、技术、经济条件影响,渔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 生态资源环境方面

首先,渔业资源衰退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捕捞强度依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渔业资源利用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其次,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虽然近年来针对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等方面采取了措施,但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资源和渔船管理方面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水域渔业资源出现“荒漠化”现象。第三,局部水域污染的加剧,给养殖业和育苗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①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滩涂和近海域以及城郊区池塘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占,养殖区域缩小,发展潜力受限;②沿海水域环境污染严重,内陆水域不同程度的富氧化。导致水生物病害发生频率增高和死亡严重。

2. 水产品加工及市场贸易方面

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从数量方面看,我国水产品加工量不足总量的35%,原产品的直接贸易是主要的流通方式;从技术层面看,加工技术粗糙,处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高质量的加工产品少;从水产品养殖结构看,缺少养殖品种多样化、养殖方式落后和结构缺乏创新,名特优产品养殖较少,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时常导致主要产区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产品过剩,致使渔业产品的价格下降,渔民增产不增收。

3. 渔业产业结构方面

随着渔业经济发展“量”的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显出来。首先,从渔业经济总产值中各产业的比重来看,大部分是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的,而水产品深加工业的比例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其次,渔业品种层次开发不合理,第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第三,从生产组织来看,我国渔业集团作业较少,使渔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水产品进出口数量稳定,但是组织化程度较低,不适应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复杂的对外贸易形势。因此,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愈加艰难。

二、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对策

1. 改善渔业环境和生态环境

为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渔业法》;②利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对养殖水域、重要鱼类产卵场进行常规性监测,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并定期公布海洋渔业环境状况;③对渔业水域环境有影响的污染源要加强监管,防止发生污染事故;④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污染补偿制度;⑤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快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2. 优化渔业经济产业结构

在保证传统渔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渔业工业及建筑业和渔业服务业及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力度,以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渔业第二、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此外,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利用。

3. 因地制宜地制定渔业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渔业资源特点、生态环境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基础以及渔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适合不同区域的渔业经济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应降低近海捕捞强度,构筑水产品养殖、出口加工基地、海洋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扩大海水增养殖,特别要积极拓展远洋渔业;东北地区以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为先导,提高黑龙江和吉林淡水养殖水平;中部地区渔业生产以内陆水产养殖为主,协调好渔业经济发展、水产品数量、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的关系;西部地区,加大扶持优势渔业经济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技术以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发展建设渔业基地。

4. 改革渔业执法制度,加强渔业科学管理

渔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要自上而下有组织地开展。首先,实现渔业管理的领导,变“条块结合”为“条条”管理。牢固树立“大渔政”思想,实现渔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消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其次,科学合理地确定职能权限,做到权责一致。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手段。第四,要目标明循序渐进。渔业执法体制改革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改革任务。

(通联:310022,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手机:13989868023)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水产品渔业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