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综合预防 七大要诀

2016-03-28 17:47王文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鱼病清塘全池

○王文彬



鱼病综合预防七大要诀

○王文彬

鱼病是渔业养殖生产的大敌,事关养殖的成败。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鱼病综合防治对策,是药三分毒,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滥用药物,最好的方法是做好七个方面的综合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鱼病发生的机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一、清塘消毒防病害

彻底清塘消毒是消除安全隐患、防治病害发生的根本要求。①清塘。新建池塘应先蓄水十天左右,观察池塘保水性能等条件后,进行清塘消毒。老池塘如果底泥较厚还要清除池底淤泥,清除标准是保留底泥10~15cm即可。也可以排干池水,在池底种上黑麦草、蚕豆及蔬菜等,利用农作物根系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破坏病菌生活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②消毒。池塘消毒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一般有两种消毒方式:一种是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粉3~4kg化水全池泼洒,再让池塘曝晒几天,并用耙子全池耙动,充分消毒;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kg或漂白粉10~12kg溶化后全池泼洒。③进水。池塘消毒一周后即可进水,进水可入池后以生石灰带水消毒,也可通过消毒池消毒后再使用。池塘蓄水要保证水深适宜、水质优良,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宜,透明度要求40~50cm。

二、科学放养防感染

种好半塘鱼,科学放养是搞好鱼病综合预防、事关养殖成败的关键。①保证种质健康。优良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收益好。购种前应先了解鱼种场的情况与信誉、制种亲本的来源与质量,向被国家授予苗种生产许可的原、良种场购买,不要轻信广告或其它虚假宣传。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游动有力。②保证密度合理。要根据养殖水体饵肥资源条件,结合养殖技术水平、养殖鱼类的种类与规格、饲料供应情况及管理措施等确定放养量,以饲料定产,以产量定种。如亩净产500~600kg,放养鱼种1000~1300尾,重约75~100kg。③保证方法科学。鱼种放养一般采取冬放、春补、夏套,冬春投入选择水温10℃以上时进行,夏套则选在水温较低时段进行。放养时谨慎操作,准确过数,抓紧晴天放养,避免严寒风雪天气放鱼。鱼种投放前宜进行药物消毒处理,预防鱼病,一般可用3%~5%漂白粉和8%的硫酸铜浸洗鱼种20~30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以达到杀灭体表病原菌的作用。

三、投饵施肥防饥饿

合理施肥投饵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综合预防病害的必要条件。①合理施肥。施肥必须讲求科学合理,适度培肥可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得以增加,水质趋于良好,达到预防病害目的,利于鱼类生长。首先,鱼池在鱼苗放养前7天左右施足基肥,每亩鱼池可施有机肥300~500kg。其次强化追肥,可以施有机肥为主,每次每亩可施100~150kg,每7~10天一次,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②科学投饵。科学投喂能保证鱼类营养之需,又能保持池塘水质优良。投饵过多则会造成饵料浪费,导致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积累,水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繁殖,使鱼生病。投饵过少则致鱼类于饥饿状态不利正常生长。所以鱼类投饵应做到“四定”,通过计算鱼种体重测算投饵量予以定量,通过设置饵料台进行定点,每天坚持固定投喂时间予以定时,利用正规饲料确保定质,平时多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剩料多少来调整投喂量。

四、勤调水质防缺氧

定期调节水质是保证水体溶氧、综合预防鱼病的关键环节。①改善环境。采取“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及时处理”的措施,随时掌握水体中水量、溶氧及其他理化因子的变化。平时要保证水源安全,不可注入不明来源的有害用水入池。养殖中可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达到改善水体、防治病害的作用。也可用活性沸石等池塘环境改良剂吸附水体氨氮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降低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毒性,为浮游植物提供碳元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达到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目的。②定期换水。定期换水是确保水质优良的最佳方式,在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在水色较差或透明度很低时,应及时换水。一般每2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4,换水时水体温差不宜超过2℃以上。③适时增氧。池塘每天要测量一次溶氧,使水体中的溶氧保持在3~4mg/L,当溶氧不足时应及时补水,搞好增氧。养殖池塘应配备增氧机设备,通过开增氧机进行增氧。开机时间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

五、强化管理防隐患

加强日常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综合预防鱼病的有效方法。①谨慎操作。在鱼类运输、捕捞、锻炼及平常饲养过程中,都要注意谨慎操作,细心照料,不可人为伤害鱼类而诱发病害。若发生鱼类死伤事故,应捞出作深埋处理或消毒处理。②日夜巡塘。每天要巡塘1~2次,详细了解鱼类摄食、生长情况,认真观察池塘水体水量、水质及环境等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尤其是夜间,要加强值班值守,防偷防盗,防缺氧防逃失,防雨夜漫池,防患于未然。③强化管理。要及时清除池边杂物,清除池中剩料剩草,池中死鱼病鱼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影响池塘水质。平时使用的工具最好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带病菌到其他水体。要勤量水温,勤测水质,发现水温骤变或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六、定期施药防疾病

药物预防是严防虫菌侵入、综合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①事前消毒。养殖前除搞好清塘消毒、工具消毒外,还要在鱼类进池前进行浸体消毒,防止将体表病原带入池塘。平时使用的青饲料、动物饲料也要经过消毒处理再投喂。②定期防病。鱼类常发病季节,要针对一些常发疾病,对症下药,定期投喂药饵,或者全池泼洒杀虫、杀菌药物进行预防,也可采用人工疫苗口服、浸洗或注射等方法消毒鱼体,以达到人工免疫的作用。三是谨慎用药。不要使用禁用药物,药物用量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并结合池塘实际、水体大小而使用。在预防病害时最好采用内服药,其危害相对较小。若必须采用外用药全池泼洒时,用药要小心。因为全池泼洒既杀灭了病原,也同时杀死了水体中的有益菌及浮游生物,破坏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七、优化环境防惊扰

优化环境是创优生长条件、综合预防病害的基础条件。①完善设施。池塘必须具备养鱼的基本条件,配备抽水增氧等设备,池塘四周要建好防护设施,禁止人畜入池惊扰。②防暑防寒。高温季节要勤于换水,开机增氧,防暑降温。隆冬时节要打冰扫雪,防寒保暖,搭好防风棚,晴好天气温度上升时及时适量降低水位增温,寒潮来临前及早提升水位保持水温。③创优环境。经常搞好池塘清洁工作,加强防汛设施建设,防止污水入池。池塘周围保持安静,减少人畜活动,为鱼类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

猜你喜欢
鱼病清塘全池
王玉林作品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春山闲话
3种药物清塘效果对比试验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