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03-28 22:55王成阁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凌海市固氮食心虫



凌海市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在国内外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居食用油首位,贸易量很大。近年来,主要受单产不稳、产量低(一般情况下为100~160 kg/亩)等因素影响,凌海市的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5年良种补贴核实面积仅为8 505亩,占良种补贴总面积的0.6%。为此,国家准许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从2014年开始试点启动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直接对农户进行补贴,有效保障农户基本收益,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时通过轮作倒茬、粮豆间作等措施,可利用大豆的根瘤菌固氮来改良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国家公布的大豆目标价格低于农民预期,存在着玉米和大豆争地的矛盾,只有种植效益相当时,大豆种植面积才会相对稳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豆产量偏低。下面从产量低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大豆产量低的原因分析

1.1 品种更新慢,部分品种使用时间长。大豆品种是常规品种,品种育成后往往应用多年,更新速度慢。现在凌海市大豆种植品种有10余个,基本上是铁丰系列、辽豆系列、开育系列等。有些老品种由于种植多年,种性退化,抗病性降低,导致产量不高。如开育10、辽豆10、铁丰29等品种种植已有十多年的时间,现在还有少量面积。

1.2 栽植密度过大。据调查,大豆有50%~60%的面积留苗多,密度大,在2万~3万株/亩,严重超过适宜密度。其原因是传统种豆方法播量大,每亩播量8~10 kg,出苗后不间苗。由于密度过大,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大量花荚脱落,甚至出现倒伏现象,造成减产。

1.3 田间管理粗放。大豆施农肥面积仅占20%~30%,随种入田施化肥的面积在80%左右,花期追肥只占20%左右。另外,有部分农民放弃传统的铲趟模式,在追肥时只是将化肥撒在垄侧地表,不再进行深趟入地,不但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因施肥不科学,在大豆幼苗期,根瘤尚未开始固氮之前缺肥,抑制幼苗生长,对以后的根瘤固氮不利;在开花末期,大豆固氮量达最高峰,大豆体内氮化物大量流向种子,根瘤菌缺少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固氮能力开始减弱,此时缺肥对产量影响也较大。

1.4 防治虫害不及时。大豆蚜虫、红蜘蛛多数年份发生较重,由于防治不及时,有的根本不防治,被害植株严重时会造成茎叶卷缩,植株发育陷于停滞状态,分枝和荚数显著减少,每年减产约占10%左右。大豆食心虫是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虫害,在生长后期,食心虫幼虫食害豆粒,每年防治面积只有50%~60%。

1.5 大豆重茬地块多,病虫草害严重。重茬大豆植株表现生长迟缓,株矮叶色淡,根系发育不良,根系降低,根瘤减少,固氮能力下降,植株生长受抑制。此外,大豆的伴生杂草、菟丝子、兰花草等也危害加重。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2.1.1 茬口选择不重茬、不迎茬。民间老话说“油见油,三年愁”,重茬、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主要是:生长迟缓,叶色变黄,容易感染病虫害,植株矮小,结荚少,籽粒小;产量显著降低,大豆重茬减产幅度为11.1%~34.6%,迎茬减产5%~20%。主要原因:以大豆为寄主的病害容易蔓延,如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黑斑病、立枯病等;危害大豆的害虫如食心虫、蛴螬等也愈加猖獗;大豆根系的分泌物(如脱落酸)能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降低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上茬作物生产期间施用过除草剂阿特拉津或杀虫剂涕灭威等高毒或代谢物高毒农药的地块不能用于种植大豆。

2.1.2 整地。秋整地可秋雨春用,同时接纳融化的雪水,增加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春旱。地表解冻10 cm时抓紧进行春整地,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春整地宜早不宜迟,以顶浆打垄为宜。整地标准:灭茬后的根茬长度不超过6 cm,耕深为18~20 cm,耕深一致,不漏耕,不重耕。耙深14~16 cm。土壤细碎,不漏耕,不拖堆。起垅要求50 m垄长直线误差±5 cm。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为18 cm左右。

2.2 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 000~3 000 kg,因土壤肥沃程度而异。每亩施磷酸二铵8~10 kg和硫酸钾10 kg;或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各占15%)10 kg。

2.3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无霜期和栽培条件选择品种,主要有辽豆15、辽豆23、铁豆37、铁豆39、铁豆40、锦豆37等。采用机械和人工对种子进行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使种子达到一级良种的指标,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播种前5~15 d内,在天气晴朗时,将豆种摊放在阳光下晾晒3~4 d(次),摊晒时,豆种厚度3~4 cm,需经常翻动。

2.4 种子处理

2.4.1 种子包衣。用含多菌灵、福美双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阴干后装袋,可防治苗期根腐病;选用35%多克福种衣剂包衣可防治一代胞囊线虫。2.4.2农药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微胶囊拌种,药、水、种子比例为1∶40∶500,可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

2.4.3 微肥拌种。每千克豆种用1.5 g钼酸铵,溶于水中,用液量为种子量的1%,均匀洒在豆种上,混拌,以提高固氮能力。根瘤菌拌种可增加大豆根系的结瘤量,提高固氮能力。

2.5 播种

2.5.1 播种时期。春季耕层5~10 cm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进行播种。除温度外,土壤墒情也是限制播种早晚的重要因素,土壤墒情好有利于出苗整齐。一般在4月20日~5月10日前后为大豆适播期。

2.5.2 合理密度。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清种行距50 cm,穴距21~26 cm,每穴留双株。根据试验结果,辽豆15最佳密度为1.1万~1.2万株/亩,铁丰35最佳密度为1.1万~1.3万株/亩,铁丰37最佳密度为1.0万~1.3万株/亩。

2.5.3 播种方式。一般每亩用种量3.5~4.0 kg,因种子大小而异,不可超过5.0 kg。每穴3~4粒,播后立即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一次完成。覆土深度5 cm,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

2.6 田间管理。俗语说:“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因此,精细、规范的田间管理,对大豆高产意义重大。

2.6.1 定苗。在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及时定苗,按计划密度和植株田间配置方式一次定苗。间苗时拔除小苗、病苗、杂苗,留大苗、壮苗、纯苗。条播地块采取“一字形”定苗,也可“之字形”定苗;穴播地块按双株留苗。缺苗的地方可采用“借苗”进行弥补,但每穴留苗不能超过3株。

2.6.2 中耕除草。出苗后进行铲趟除草,在除草同时也达到土壤增温、保墒的作用,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提高耐旱、抗倒能力。第1遍铲趟在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2遍铲趟在苗高10 cm左右进行,深度12 cm;第3遍铲趟在封垄前进行,培土达到第一复叶节。第3次中耕主要是破除板结层,消灭杂草,防止倒伏,有利于排水。

2.6.3 生长调控。苗期要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带来的不利影响,适时铲趟可提高地温,调节墒情,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提高耐旱、抗倒能力。花期长势较弱,要进行根际追肥,结合最后一次趟地,每亩追施硫酸铵6~10 kg(或尿素3 ~5 kg),撒在大豆植株一旁地面,趟地培土将其掩埋。或喷施生长促进剂,每亩用15 ml云大120,兑水30 kg喷雾。对于长势过旺的喷施生长延缓剂,在大豆初花期,每亩喷施15~20 mg/kg的矮壮素30~40 kg。鼓粒期每亩用尿素500 g、磷酸二氢钾100 g、硫酸钾15 g兑水35 kg,进行叶面喷施,可以起到延迟叶片衰老,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产量的作用。

2.7 病虫害防治。大豆病害有30余种,主要为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孢囊线虫、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等。

2.7.1 大豆病害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大豆30余种病害中,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占60%左右,药剂拌种能减少病害侵染源。三是选种时清除病粒,选用无病种子。四是及时中耕除草,排除积水,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抗病能力。五是采取合理轮作,收后深翻。六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药剂应混合交替使用,推迟病害的抗药性。

2.7.2 大豆虫害防治。主要是大豆食心虫,其危害特点是以幼虫蛀入大豆荚内食塞豆粒进行危害。防治措施:食心虫发蛾高峰期一般在8月8~15日,在成虫的发蛾盛期,豆田有成团飞翔现象,可用玉米轴毒棒熏蒸法防治大豆食心虫,具体做法是:将一个玉米轴掰成2~3个小轴,每个小轴一端用方便筷插上,另一端用泥封住,插方便筷的一端用注射器注射80%的敌敌畏乳油2~3 ml,用泥封住针眼四周,将毒棒插到地里,每亩50个。在成虫高峰期后5~7 d内进行幼虫防治,用20%氯氰乳油或2.5%功夫乳油2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适时收获

大豆收获过早,籽粒含水量也大,不但影响产量、降低质量,也不利于贮藏;收获过晚,豆荚崩裂,散落地里,造成无谓减产。因此,要适时收获。凌海市大豆收获适期为9月25~30日,最晚不能超过10月上旬。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

121200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成阁

猜你喜欢
凌海市固氮食心虫
海洋生物固氮研究进展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亩产过万斤的希森6号马铃薯在凌海市试种成功
辽宁省凌海市大刘台山遗址金代遗存发掘简报
杉木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的影响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土壤中的天然化肥厂
——固氮微生物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
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
一株具有固氮功能的烟草根际微生物的鉴定及其初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