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业机会识别文献综述

2016-03-28 10:52陈贞锐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创业者机会

陈贞锐

摘要:本文按照创业机会以及机会识别的内涵-创业机会识别的前因及结果变量-创业机会识别的三大模型的思路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创业机会;思路梳理

一、创业机会内涵之争

创业机会作为创业研究领域的核心构思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认可,但创业机会是什么仍没有达成一致,各种争论仍在继续。最早的争论是关于创业机会是否与盈利性或创办新公司有关。Shane等(2000)[1]认为只有在市场均衡之后,机会的盈利性才能体现出来,机会的盈利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张红(2014)[2]认为现实中的创业都是追逐利润的行为,创业机会不应排斥利润机会。笔者认为,创业机会就是对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进行开发的可能性,以使创新、改善或模仿的产品、服务在这些市场上得以被提供。另一个影响最大的争论是关于创业机会是被发现还是被创造的本源争论。机会发现识别机制观点是创业机会独立于创业者而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等待被创业者发现,代表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均衡观和奥地利学派的非均衡观。而机会创造识别机制认为由创业者对外界环境因素感知、解释和理解而创生的,代表理论是创生理论。

二、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界定

机会识别是指创业者识别机会的过程,是整个创业过程的起始阶段。持客观观点的学者认为,机会是客观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的,需要创业者去发现,其过程包括主动搜索和意外发现(Murphy,2011;Renko,2012)。另一些则认为机会识别事实上是主观的,是创造过程而非发现过程(Hansen et al,2011)。也有学者,如Vaghely和Julien(2010)提出创业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会同时使用算法和探索方式,因此创业机会可被发现,也可被创造。

三、创业机会识别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研究

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既有创业者个体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个体因素包括先验知识、创业警觉性、学习、认知、创业经验等,环境因素包括机会类型。但较少学者的研究结合环境与个人因素,如张爱丽(2009),蔡翔(2010)。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最终体现指标,机会识别效果研究的较少,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者进行创业的领域不同以及机会出现的角度和时机不同,如高静(2012)[3],郭红东(2012)[4]对农户机会识别行为影响的研究等。

四、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的过程模型

(一)机会识别的阶段模型

Lindsay和Craig提出机会形成的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机会的搜索,即搜索和发现可能的机会。第二阶段,机会的识别。这一阶段需解决两个问题,即搜索到的创意是否是一个创业机会。第三阶段,机会的评估和审查。这一阶段主要考察先前收集的相关信息,将直觉进行量化。林嵩(2010)[5]认为创业机会识别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机会搜索和机会开发。其中机会搜索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以及产品分析,机会开发阶段包括核心特征分析,创业支持要素和商业模式构建。

(二)信息加工视角的机会识别—建构模型

不管是发现型机会还是构造型机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机会都以信息为载体,机会识别过程中创业者都需要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从信息加工视角看,两种机会识别过程分别对应算法式加工和启发式加工两种观点,观点对比如下。

认知信息加工活动模式创业机会发现中的认知信息加工活动模式—模式识别创业机会构造中的认知信息加工活动模式—启发思维

理论支持与概要行为主义理论:主张机会存在于创业主体的外部,其识别过程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的认知信息加工活动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创业机会构造是一个概念建构过程,创业者获取外界信息和知识,并对自身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转换。

具体内容1.将机会发现视为一个利用已有知识最终导致行为改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2.该模式的信息加工目标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明确;3.信息来源是指那些明确信息。1.将机会构造视为一个新知识创造的螺旋上升过程;2.信息来源除明晰信息以外,更强调对隐性知识和信息的使用;3.信息加工活动以信息搜寻、分析和问题求解为主。

邓卫华等(2010)[6]构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创业机会识别机理模型。该模型由两个模块组成,即创业机会识别模块基于过程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而认知信息加工模块基于“模式识别+启发思维”的动态联合模式,并且这两个模块之间存在耦合关系。Vaghely等(2010)提出了创业机会的认知建构机制[7]和以组织为分析层次的创业信息加工模型。

(三)结构匹配模型

张爱丽(2009)[8]从个人因素与机会因素整合的角度出发,认为第三人机会识别过程中的个人因素与机会因素匹配,包括增补型匹配、互补型匹配和结构性匹配三种。蔡翔(2010)[9]提出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双螺旋模型,从创业警觉性、先前知识拥有量、创业机会的显性程度、新信息的出现4个要素的匹配关系促使个人因素与机会因素自身的螺旋上升式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文以“创业机会识别”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搜索到38篇相关性较大的文章。其中问卷调查方式的实证研究共11篇,理论研究27篇(其中包含5篇综述)。在问卷调查方式中,5篇是对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3篇将社会网络作为自变量或中介变量。我们可在实证方法上予以创新,采取非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第二,问卷调查涉及的领域或变量比较单一,建议拓阔研究对象,不局限于单一的影响因素。第三,案例研究目前还没有,我们可以往这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Shanes,venkatar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Acadamyofmanagementreview,2000,25(1):217-226.

[2]张红,葛宝山.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现状述评及整合模型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1):15-23.

[3]高静,张应良,贺昌政.农户初始社会资本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1):47-52.

[4]郭红东,丁高洁.社会资本、先验知识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1(3):78-85.

[5]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28-132.

[6]邓卫华,易明,蔡根女.基于信息过程模型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J].实践研究.2011,34(34):92-95.

[7]VaghelyIP,JulienP.Areopportunitiesrecognizedorconstructed aninformationpersoectiveonentrepreneurial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10(25):73-86.

[8]张爱丽.试析个人因素与机会因素的匹配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J].2009,31(10):59-65.

[9]蔡翔,刘晓正,谌婷.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构建[J].企业活力.2010(11):87-91.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创业者机会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信息加工的协同影响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