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及应对措施

2016-03-28 11:42袁跃
2016年5期

袁跃

摘要:中国股市是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市发展迅速,但是问题突出。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异常波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股市;异常波动;过度投机

中国股市从1990年11月上交所创立至今,经历了20多个年头的发展,市值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股市在国民经济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就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股市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股市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5年6月12日,无论是上证综指深成指还是创业板指,都涨幅巨大,形成了翻倍行情,甚至有的妖股翻了几倍几十倍。但在随后的几个月,出现了三次猛烈的断崖式股灾,股指迅速下跌,半年内大部分个股股价都被腰斩,跌幅巨大,投资者大批被套。正常的波动是市场活跃的表现,但幅度过大,频率过高的异常波动,则会破坏市场环境,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正是基于此次股灾背景,来探讨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表现

波动是指事物的运动形态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在现代投资学研究中,波动被定义为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市场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及个股的波动情况,对各项资产进行风险衡量。股票的波动,直观来说,就是股票价格的波动,正常的波动是股票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围绕某一价格均值,股票价格进行长期的上上下下的振荡。正常的波动促进了市场的有效运行,增强了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股票价格的波动也是对市场信息的反映。

根据证券交易所对异常波动的定义:1.某只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跌幅偏离值达到±20%;2.某只股票连续五个交易日列入“股票、基金公开信息”;3.某只股票价格的振幅连续三个交易日达到15%;4.某只股票的日均成交金额连续五个交易日逐日增加50%。总结起来就是,股价异常波动就是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过大,超出了一定区间,波动的频率过快。

股票价格异常波动的主要表现有

(一)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波动

沪指从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不到一年时间,从2000点一路上冲到5000多点,上涨了3000多点,有些个股甚至出现翻了数倍的极端情形;但随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下跌了1000多点。短短半年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三轮股灾,沪指最低跌到了2600多点,市值蒸发几十万亿,破产的中产阶级投资者不计其数。中国股市这种日涨跌幅大,多空转变迅速,大幅上涨与大幅下跌的异常波动现象,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放大了投资者心理,扭曲了上市公司激励机制。

(二)股票价格和实体经济运行情况脱轨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增速减缓,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实体经济不景气,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出清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地方财政问题不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经济遭遇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就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中国股市却还一路高歌猛进,造就了虚假的繁荣,严重和现实经济社会脱轨,这也为之后的股灾埋下了伏笔。

(三)概念炒作盛行,股价没有业绩支撑

许多根本没有业绩支撑或投资价值的股票,光凭一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被市场疯狂地炒作。比如特力A(000025)这支妖股,深圳国资改革的概念,被市场资金疯狂地炒作,股价从11块多一直炒到100多块,差不多翻了10倍,市盈率达到了2000多。但是疯涨后,往往伴随着大跌,许多投资者抱着侥幸的心理结果深套其中。过度的炒作,也助长了市场的投机风气,影响了股票市场资源配资的功能发挥作用。

二、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分析

(一)从市场方面分析原因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环境需要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就能快人一步,在大涨之前买入建仓,在大跌之后卖出逃顶;而没有信息优势的普通投资者,则只能采取跟风操作,所以一有猛涨的股票,大家都去追涨,一旦下跌,大家又都不计成本地抛售。信息优势者有时为了自身利益,会隐藏信息或向市场提供假消息,普通投资者获得了失真的消息,必然会使他们损失惨重。所以很多投资者,出于防范风险考虑,往往选择的是短线投机操作。许多上市公司不诚信,打着上市的名义在股市里圈钱,妨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从制度层面分析原因

股票市场制度存在不完善,监管制度不严,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能很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能有效惩处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不法分子。中国股市的退市制度不健全,许多业绩极差的公司,还存在于市场中,甚至有的股价还遭到爆炒,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这也促长了过度投机行为的产生,许多投资者竞相买入业绩极差的垃圾股,赌这些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后,股价一飞冲天,这样不利于股票市场充分发挥资本配置的作用,不能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那些业绩优良的好公司,支持它们的发展。

(三)从投资者本身分析原因

中国股市的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出于非理性,没有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市场的趋势没有很好的了解,只知道有个概念,一时冲动就买进去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当股价猛跌时,个人投资者往往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赔本卖出。很多庄家正是利用这点,制造震荡,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许多机构投资的决策者,都面临着业绩压力,所以当市场不利于自身时,也会产生过度行为,引起市场的波动加剧。比如2015年第一轮股灾,当股票价格快速下跌时,基金经理为了自身资产的保值,便会选择在期货市场上做空股指,期货市场的做空又会进一步促成现货股指的下滑。股价下跌过多,基金面临清盘压力,基金经理会面临流动性压力,当某一些股票跌停卖不出后,他们便会选择还未跌停的股票进行卖出套现来应对流动性,同时也造成了未跌停股票的跌停。

(四)从金融创新方面分析原因

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许多创新产品不断问世。但是这些产品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市场,还有待市场进一步认证。比如第三轮股灾的元凶——“熔断机制”。在中国股市已经有涨跌幅的限制时,还推出熔断机制,本意是为了平缓市场波动,但是由于其导致的市场恐慌,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熔断机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制度,在国外很好的发挥了作用,但是并不适合国内的市场环境。

(五)从政策面分析

中国股市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市场表现和政策高度相关,从2014年7月开始的这波背离经济基本面的疯牛行情可以看出。但是中国的政策变化频率过快,引起了市场的异常波动,比如第一轮股灾就是从证监会严查杠杆配资开始的。政府对于股市进行了过多、过频的干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波动。

三、中国股市异常波动应对措施

(一)完善市场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规范市场运行,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为投资者营造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倡价值投资,引导理性投资,加强信息透明化建设,努力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投资者保护。

(三)政府监管要合理,既要加强监管的薄弱环节建设,又要避免过度监管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政策的制定推出要多方考虑,尽量保持平稳性。

(四)规范融资配资行为,规范资金的流通,防止短时间大量流入与大量流出对市场造成的波动。

(五)完善退市制度,引导业绩差的公司逐步退出,使市场充分发挥资本配置的作用。

(六)处理好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还应该立足国情考虑。

参考文献:

[1]徐悦.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特征分析[J].企业经济.2013(4):190-192

[2]杨佳.投资者情绪理论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

[3]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课题组.中国股灾反思[J].中国经济报告.2016(1)

[4]南柱.对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伦理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陈资灿.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