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2016-03-28 18:21张彩霞解欢欢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张彩霞++解欢欢

摘要: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派生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一理论,试图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本文首先定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关联的理论基础,然后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急需专业化,规模化。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产业关联;投入产出表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消费性服务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Machlup(1962)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产出的行业。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对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不同的概念界定。陆小成(2010)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产业生产商品和提供中介性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

由不同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可知,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有三个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即生产性服务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用于最终消费;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于生产环节的产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密切的联系。由此推断得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派生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贯穿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诸多环节,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中国政府正式公开使用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是作为消费性服务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提出的,其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的理论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强。生产性服务本身的发展经历了内部化向外部化的演变过程。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生产性服务通常由企业自身内部专门的服务部门来满足其生产的需要。伴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变革,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产业链进行分解,将自身产业链中核心竞争力以外的、价值不高的一些支持活动,如会计活动、运输、仓储等活动都外包出去,经济系统中开始涌现出专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独立市场,这些外包出去的业务慢慢形成了专门化的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产业。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本来就是一个循环完整的价值链,上下游各种服务同制造过程相互关联依存;另一方面,制造业部门的产品附加值中越来越多的比重来源于服务,服务含量在整个企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越来越多地作为中间投入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依附性强。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这些现代的专业性服务借助于生产过程、物质资本、各类优秀的技术和服务人员,为生产过程提供复杂的配套服务。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用于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使用,所以它渗透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统合、协调、控制、计划、评估等功能,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能够把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引入到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构成制造业部门的产品价值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2007年和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来进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选取包括8个部门,分别是:A交通运输及仓储业,B邮政业,C信息传输、D金融业,E房地产业,F租赁和商务服务业,G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H综合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的选取包括16个部门,分别是a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b纺织业,c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d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e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f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化学工业,h非金属矿物制品业,i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j金属制品业,k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l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n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o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p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废品废料)。以下用字母代号记录。

(一)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出的比较,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从图4-1中看出,制造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升高,并没有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二)从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进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联系

从总体上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中65%都是用于中间投入,其中邮政业的90%都是用于中间投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中50%以上都是用于中间投入,房地产只有20%用于中间投入,原因可能是房地产业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商品房交易,房地产交易自然是用于最终使用中,投资性房地产一般用于中间投入,在这里我们应该将房地产业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和非投资性房地产。由于数据存在局限,所以笔者并没有将其区,我们可以忽略房地产业。再从另一方面来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为25.7%,这一数据来看,并没有体现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在生产性服务业用于中间需求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流入到制造业的部分为39.33%,其中用于制造业的部分最高的是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74.58%,最低的是邮政业的27.93%。从最后一列比分比可以看出:在生产性服务业用于中间需求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流入到制造业的部分不低。

数据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具体制造业的投入率较低,10%左右。但是从2007年到2010年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制造业的比例从8.75%上升到9.97%,小幅上升。毕竟制造业投入比重大的仍然是原材料、技术、设备等物质投入。

(三)从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联系

数据显示: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有12个行业,有75%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制造业的总需求增加一单位时,其他所有产业包括其自身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超过1。

说明制造业是一大支柱性产业。从制造业影响力系数来看,制造业中除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外,各具体制造业行业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各制造业的总投入增加1个单位时,对国民经济所有其他产业包括其自身的中间投入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都大于1,表明制造业同时具有主导性。具体来看: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各制造业的总投入增加1个单位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基本上大于1,表明制造业的增产将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进步。

数据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金融业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都没有达到1。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并非是一大支柱性行业。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倒是一大主导性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感应程度小,尽管上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高达60%,但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影响还是巨大的。再具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大多小于1,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需求增加一单位时,对制造业的需求感应程度较小。

三、结论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急需专业化、规模化。

从中间需求率来看,2010年整体制造业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为39.33%,这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低,而从中间投入率来看,2010年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体制造业中间投入为6.31%,也就是说中间投入中有将近93.69%仍然来自物质投入,这种高物质消耗发展模式导致制造业在某种程度上更依赖于制造业本身。从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来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是不低,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实际上很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满足或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与制造业需求的协调性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因此,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在总体上明显不足。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具有环保、技术密集产业的中间投入比重加大,这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优化的良好体现。

从上述分析得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合计为8.75%,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上涨到9.97%,2007年传统制造业略低于先进制造业,2010年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逐渐加大,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具有环保、技术密集产业的中间投入比重加大,这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优化的良好体现。

(三)生产性服务业是一大主导型行业,对国民经济所有其他产业包括其自身的中间投入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大,对这些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

在上述分析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中发现,制造业在我国既是一大支柱型行业,又是主导型行业。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是一大主导型行业,对国民经济所有其他产业包括其自身的中间投入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大。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国投入产出表

[2]田家林,黄涛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历次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08)

[3]李博,韩增林.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3)

[4]付承伟,李玉成唐志鹏.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J].地理研究.2013(09)

[5]焦爱丽.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4(06)

[6]纪流河.沈阳市机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价格月刊.2009(06)

[7]曹毅.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09(05)

[8]柳倩.我国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D].辽宁大学.2013

[9]纪流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商业时代.2009(13)

[10]申玉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08)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