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甜)椒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016-03-29 04:53马汉才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染病病株轮作



辣(甜)椒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1 辣(甜)椒病毒病

1.1症状。类型:①“三落一秃”型。落叶、落花、落果,生长点脱落,仅剩老叶与枝干。②环斑型。叶片和果实上出现黑褐色大型环纹,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新梢有时变黑坏死。③花叶型。叶片皱缩,凸凹不平,叶形变小,变窄畸形,并出现花叶。④黄化型。病株矮化,叶片明显变黄,底部叶片逐渐脱落。⑤畸形。病株矮小,分枝增多呈丛生状,果实产生鼓突畸形。

1.2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高温干旱条件最有利于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土壤缺肥或氮肥过多会加重病情。田间管理粗放、整枝打杈次数过多、操作粗糙等会增加病毒的汁液接触传染。

1.3防治方法

1.3.1合理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期限3年以上。

1.3.2种子消毒。育苗时将种子充分搓洗干净,用浓度为10%磷酸三钠浸种20 min后,用清水充分冼净。

1.3.3加强管理。选择肥力较好的沙壤土高垄覆膜栽培,促使幼苗早发壮旺;定植时施足腐熟有机肥,深翻、精细整地,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根系发育;定植后注意水分调控,以利提高地温,促进发根;中期注意通风,防止徒长,保花、保果;后期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早衰,以保后期大量结果;采收后彻底清理,尽可能减少毒源。

1.3.4及时防治蚜虫。定植后密切注意蚜虫情况,发现有蚜虫为害,及时喷药防治。

1.3.5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悬浮剂2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3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15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喷雾。隔7 d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2 辣(甜)椒疫病

2.1症状。幼苗期染病可使嫩茎基部出现似热水烫伤状、不定形的暗褐色斑块。主根染病初出现淡褐色湿润状斑块,逐渐变黑褐色湿腐状,可引致地上部茎叶萎蔫死亡。茎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先为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斑块,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似热水烫伤状、暗绿至污褐龟、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

2.2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高湿是关键因素;其次是温度,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病菌通过气流或水流溅散传播,在一个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的再侵染。重茬或与茄科、瓜类蔬菜连作发病较重。土质黏重、过于密植、排水不良、大水漫灌、通风透光性差、管理粗放利于发病。

2.3防治方法

2.3.1选用抗病品种。中椒系列的辣椒品种较抗病。

2.3.2合理轮作。与非茄科及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

2.3.3加强管理。采取高垄覆膜种植,滴灌或膜下暗灌,严禁大水漫灌,防止积水;及时整枝、清沟、壅土,降低空气湿度;宜适当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出室外,集中深埋或烧毁,拉秧后更应做好田园卫生和残体的处理工作。

2.3.4药剂防治。定植时,亩用3~5 kg硫酸铜拌适量细土,1/3药土均匀撒入定植沟或定植穴内,另2/3药土撒在植株根周围地面(不使药土直接接触根系)。缓苗后,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加以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8 d喷1次,连续3~4次。也可用上述药液灌根,每株灌0.25 kg。还可用10%百菌清烟剂熏烟。

3 辣(甜)椒炭疽病

3.1症状。染病果实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病斑最初水渍状,严重时病叶易干缩脱落。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

3.2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在保护地条件下可周年为害。越冬后长出的分生孢子通过种子、灌溉水、雨水、气流、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表皮的伤口侵入,也可由表皮直接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26℃~28℃,当相对湿度大于95%时,发病快且严重,相对湿度低于70%时发病轻。土质黏重、灌水多、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农事操作引起表面伤口、因叶斑病落叶多、产生日灼病等都易于诱发此病害。

3.3防治方法

3.3.1合理轮作。与瓜、豆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3.3.2种子消毒。种子先在清水中浸泡6~12 h,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拌少量熟石灰粉或草木灰催芽。还可以用热水烫种,55℃浸30 min,用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

3.3.3加强管理。采用高垄覆膜栽培,避免大水漫灌,有积水时及时排水;合理通风,避免高温高湿;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及残株,减少病源。

3.3.4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

4 辣(甜)椒根腐病

4.1症状。发病初期,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观察,见维管束变褐色,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色霉层。

4.2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靠带菌粪肥、农具、雨水及灌溉水流传播蔓延。病菌由根部、茎基部伤口侵入,在皮层细胞为害,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在10℃~35℃之间均可发病,温度在22℃~26℃最适合发病;湿度在80%以上易发病。连作重茬、大水漫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地下害虫严重、排水不良、昼夜温差大等利于病害发生。

4.3防治方法

4.3.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蔬菜实行多年轮作。

4.3.2加强管理。采用高垄覆膜栽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大水漫灌,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对病残组织彻底清除、深埋或烧毁,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4.3.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铜·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9%络铜·络锌·柠铜水剂600倍液灌根。每株250 ml,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

755299宁夏海原县李旺镇特色产业服务中心

马汉才

猜你喜欢
染病病株轮作
偶感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