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流行音乐演唱会

2016-03-29 10:27李天然
传播与版权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流行音乐

李天然



解读流行音乐演唱会

李天然

[摘 要]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流行音乐演唱会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两者都拥有众多的欣赏者和巨大的影响力。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被不断释放,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会被唤醒,流行音乐演唱会作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景观,受到各界的关注。从表面上看,演唱会是一场娱乐盛事,为人们提供消遣娱乐,但是其中蕴含的审美文化、消费主义、视觉奇观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流行音乐与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贴近性,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创作也需要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演唱会;大众文化

[作 者] 李天然,湖南师范大学。

流行音乐经过百年发展至今,形式愈发成熟,内容逐渐丰富,种类日趋多样,受到大众的追捧。“流行歌曲是后现代每日生活的声道,在电梯和机场、酒吧和饭店、街道、购物中心以及运动场中想躲也躲不掉”①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0页。,也是因为它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不需要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也能欣赏,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加上主题跟人们的生活有天然的贴近性,被学者认为是“后现代文化形式中最杰出的代表”②同①。。

一、流行音乐演唱会:大众的狂欢节

流行音乐演唱会是一种聚众行为,所有人都是自愿参与其中。传统音乐会是以舞台为中心,观众看的目的就是欣赏音乐,欣赏表演。而流行音乐的演唱会,继承了传统音乐会的华丽灯光、布景、服饰等,加入了更多的视觉元素,来加强交流感、狂欢感和仪式感。观众成为整场演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观看者。演唱会是大众参与的具有“狂欢精神”的庆典,所有人沉浸在音乐中,融入狂欢中,从而释放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流行音乐演唱会具有“狂欢化”的特征,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又唱又跳,在这个空间中,平日生活中的身份等级不复存在。演唱会对乐迷来说是狂欢的节日。

关于节日,柏拉图说:“众神为了怜悯人类,这个天生劳碌的种族,就赐给他们许多的节庆活动,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赐给他们缪斯,以阿波罗和迪奥尼索斯为缪斯的主人,以便他们在众神的陪伴下恢复元气,恢复人类原本的样子。”③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3页。从柏拉图的这句话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节庆活动是人们消除疲劳、创造快乐的一种手段;第二,缪斯女神是艺术的代表,所以节庆跟艺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第三,“在众神的陪伴下”,强调了节庆活动的仪式感和祭祀感;第四,“恢复元气”,即辛劳的人们通过节庆活动,可以获得能量,重新投入工作中去;最后,“恢复人类原本的样子”,指在节日中人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新兴的节日,尽管各自的起源不同,但他们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人们通过节日轻松、舒适的氛围,释放日常工作生活的压力,得到精神上的宣泄。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做着一样的工作、吃着一样的东西、穿着一样衣服的人们,只有通过其他的活动来辨别身份,彰显个性。在众多文娱活动中,流行音乐演唱会是“最能展现自我、彰显个性的都市文化消费活动之一”。④焦月娇:《试论演唱会的空间等级秩序及其文化权力关系》,《东南传播》,2016年第1期,第47页。

按照柏拉图的观点,节庆是在缪斯女神陪伴下展开的,这就决定了节日与艺术不可分离,德国哲学家尤瑟夫·皮柏提出:“一个没有歌唱、音乐和舞蹈的节庆,一个没有有形可见庆祝形式的节日,一个没有任何艺术气氛点缀的节庆,都是无法想象的。”⑤约瑟夫·皮柏:《节庆、休闲与文化》,黄藿译,三联书店,1991年,第57页。可见节日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演唱会的举办,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艺术氛围,为都市人提供了一个避风港。给人们提供的并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一种置身于歌舞中的休憩、观赏和体验。歌舞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演唱会为人们提供一次难得的审美体验。流行音乐本身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主题多与我们的生活相关,歌唱爱情,歌唱梦想,歌唱生活,现代人在流行音乐中很容易找到共鸣,这种感受在演唱会上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宣泄,通过这种途径人们的情感得到抒发,精神也随之愉悦。被称为“演唱会之王”的五月天,演唱会选曲多以欢快的励志曲目为主,观众多为年轻一代,在演唱会上五月天通过歌曲、话语激励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梦想,应该勇于追梦,处于彷徨期的年轻人在此找到了“共鸣”。

二、审美需求与视觉奇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①胡家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多维解读》,《哲学研究》,2015年第8期,第104页。辛苦工作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后,开始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所以流行音乐演唱会便成为大众文化消费品之一。

流行音乐是人类精神创作的产物,当它进入商品流通渠道后,就变为了可供消费的商品,流行音乐也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创作的音乐。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消费,可以通过购买音像制品、参加商业性质的演唱会或者在歌星带动下产生消费。而这种消费与其他消费最大的不同在于,乐迷因为喜欢、欣赏某种类型的音乐或是某位歌手而去支持他,这种消费更多的是满足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一种符号消费。“借助可见的消费行为和特殊商品的占有与展示,消费者显示并强化了特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②周宪:《消费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59页。当一个人花钱去买音乐节门票,他并没有买到什么实实在在的物品,可以吃饱穿暖的东西,他得到的只是一次听自己喜欢的歌星现场唱歌的机会,一次跟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心理感受的人交流的机会,通过这种消费,这样的文化活动,从而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而且有条件去看演出的人,是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其他精神需求的人,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人。演出的门票也是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同的价位也把观众按照不同的等级区分开来。

在网络的冲击下,唱片市场逐年萎缩,会购买音像制品的人越来越少,音乐节、演唱会成为流行音乐消费的主流,随着读图时代到来,演唱会在视觉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凸显。“演唱会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并不是简单的现场演唱活动,而是一场带有强烈刺激效果的视听感觉盛宴。”③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1页。策划一场演唱会,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设计出一系列的灯光舞美,运用最先进的舞台技术,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舞台效果包装,使观众获得感官的刺激。魔幻式的舞台效果,特技式的舞台表演,加上明星的百变造型,演唱会最让人期待的地方已经不是音乐本身了,而是它呈现出的视觉盛宴。

流行音乐演唱会的舞台设计不断发展,加强了歌手和粉丝、听众之间的互动,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如今,演唱会的视觉感受似乎成了评判一场演唱会的关键,欣赏一场演唱会从以前的“听”变为了“看”。不仅仅是看舞台的设计,还有明星的服装和肢体表演也是看的一部分。“身体在直观身体,而且只欲直观身体的扭行。直观在古代带有思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被解除了,剩下单纯的感性直观,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感觉样式:人们就在此只需观看而无须再沉思冥想。由此,感性的体知就取代了古代性的冥思(理智的直观)。”④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32页。演唱会最终回归到身体,所有的曲调和歌词,在演唱会上都显得不这么重要,关键在于台上的表演者怎么用肢体来表现这些音乐,这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

三、流行音乐演唱会与青少年亚文化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强调人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聆听歌曲时所产生的感情体验也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当时听这首歌的情境,对一首歌进行理解和阐释,这种再创造可以给人带来满足感。演出者会根据演唱会的主题,设置不同的歌曲,这些歌曲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在观看演唱会的时候,听到某一首歌,会让人不禁想起这首歌陪伴自己走过的岁月,虽然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到了一样的歌,可是在每个人的心里,这都是一首独一无二的歌。也许演出者的编排在观众那里没有被完全理解,甚至有可能完全被误解,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对演出做不同的诠释,这就是流行音乐演唱会的魅力。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演唱会,都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在很多时候,流行音乐因其大众文化乃至亚文化特性,更容易成为青少年群体行为认同上的重要文化标志。

流行音乐演唱会以流行音乐为载体,融合了视觉刺激和听觉享受双重体验,对大众文化中的大众化和娱乐化作了最好诠释,与青少年的心理不谋而合。青少年热衷于追求新鲜多变的事物,对那些风格一成不变的演出或主旋律歌曲抗拒且厌恶,加上偶像崇拜,形式多变的流行音乐演唱会自然成为他们“朝圣”的最好去处。流行音乐演唱会的门槛,就是它的门票价格,对没有收入的青少年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可是现在家长对孩子溺爱,想要攒钱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还是很轻松的。我国流行音乐演唱会的门票,购票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花钱就可以买一张入场券。现在的演唱会追求视觉刺激最大化,一些暴露的服装、过激的舞蹈和过于张扬个性的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是没有帮助的,更有可能使他们沉迷于这样一种虚幻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所以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流行音乐演唱会不能一味地追求视觉刺激。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演唱会给辛劳工作的人们带去一丝慰藉,给他们提供一个暂时逃避现实压力的避风港,让他们调整身心后,可以重新回到岗位继续工作,相当于一个宣泄口。可是因其视觉因素的强化,使得演唱会不再只是听,而更多成为看的附属物,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演唱会的创作应该听觉和视觉并重,且传播正能量,抚慰都市人疲惫的心灵。一场演唱会的举办,会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组织能力等,毕竟制作演唱会需要很多的硬件条件,如演出场地、舞台技术、门票销售等。英国罗伯特·保罗·欧文斯所著的《世界城市文化报告2012》说:“庆典活动,是一个城市同时吸引居民和企业的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量。”①罗伯特·保罗·欧文斯:《世界城市文化报告2012》,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8页。换句话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能力将随之被不断释放,流行音乐演唱会也会在各大城市越来越普及。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大众文化视域下流行音乐的论域、对象与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