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穷中盛开的成长之花

2016-03-29 20:04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1期
关键词:林海音那本书下课后

在贫穷中盛开的成长之花

□周启群

物质上的贫困,不能算真正的贫穷,精神上的匮乏,才是真正的贫穷。面对贫穷,是选择逃避,直至一无所有,还是选择前进,为自己另辟蹊径?其实,一切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走进林海音的《窃读记》,我们就走进了一段物质贫穷的童年生活。而面对贫穷,林海音用生活之笔为我们画出了奇异的景观。

《窃读记》中的“我”是一个无力买书而又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因为穷,所以只能偷偷地到书店里读书。但是,“我”在窃读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我”选择在没人注意的时候进入店门,借助高大的顾客和书柜夹缝挤到里边,这样选择时机是多么的巧妙!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在一次遭到老板的冷笑后,为了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一是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选择书店林立的“文化街”,二是变着法子将书读完,读一本书常常要到几家店去读。即使是在书店里看书,也常常“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这样的少年,朴实中透着几分机灵。一个在饥饿中成长的孩子,为了能够读到书,能做到受了屈辱不屈服、运用智慧把书读,可以说,这是一朵在贫穷中盛开的智慧之花!

窃读的智慧,源于贫穷童年的辛酸,但强烈的求知欲望却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富足。作者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大量运用心理描写,将“我”爱读书爱到痴迷的过程写得丰满细腻。下课后,“我”从学校急忙赶到紧邻三阳春饭店的一家书店,边走边思索着书中的情节、书在书柜上的位置,尤其是看到书店里挤满顾客时安心与担忧的矛盾心理,一个痴迷于书的少年形象呼之欲出。当“我”的眼睛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急忙寻找,无果,重头来,终于发现书的位置时,“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庆幸”的窃喜,“专候”的自豪,将爱书者的心理朴实而巧妙地描摹出来。当然,窃读的滋味是复杂的,因为“我”只看书而不买书,所以“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这样的特殊心理,恐怕也只有贫穷的、爱读书的少年才能真切领会吧!更让人敬佩的是,当“我”的小心灵受了创伤,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犯发时,即使很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终还是求知的欲望迫使自己再度停下来,为了那本书,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当得到了“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的优待时,在“羞愧”和“感激”中看完那本书,最后“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就这样,爱书的少年在贫穷中盛开了一朵执着之花!

长大,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长大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成年后的林海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物质的给予,更需要精神的慰藉,一如读书,一如店员的关爱!

当我们反复品味《窃读记》的时候,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如果说,成长中没有肥沃的土壤,那就寻找精神的富足,让成长变得意味深长;如果说,成长中充满苦难,那就寻找书籍的慰藉,让成长变得内蕴丰满!

只要能做到这些,你终究会看到:在贫穷中盛开的成长之花,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林海音那本书下课后
秋的气味
课间游戏玩耍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活动设计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一起去图书馆吧
班主任
那些回不去的城南旧事——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感
哪里牛了?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Towards a Semantic Explanation for the(Un)acceptability of (Apparent) Recursive Complex Noun Phrases and Corresponding Topical Stru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