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新坐标

2016-03-30 03:26作者李志石
通信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思南公馆读书会

作者│李志石

都市里的新坐标

作者│李志石

李志石一个老媒体人,告别新闻生涯之后,喜欢上了微博、微信和自媒体。他,经过细腻而犀利的观察后有感而发,谈人生哲学,聊人生感悟,开启跨时代的心灵对话。在他的周围有一支庞大的粉丝队伍和朋友圈。

经上海市作家协会朋友介绍,日前,我来到复兴中路与重庆南路口交叉的思南公馆听讲座。

这是一座只有两层楼高的古建筑,但却被人们称为“文学旅游的新地标”,这不是建筑高度的地标,而是一座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专业作家和社会写作爱好者思想碰撞的殿堂。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离讲座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坐在思南公馆对面咖啡店外的凉棚下喝茶,刚喝几口,只见公馆门口叽叽喳喳的男女老少们排起了队,我也只好去排队。

离开讲还有一个多小时呢,干嘛这么早就排队?听排在我前面的那位中年男子说,因为这里只有100多个位置,来晚了只能站着听。

让我吃惊的是,队伍中不少是老大爷和老大妈,他们都是文学爱好者吗?据说他们都是。

作家与写作爱好者见面的读书会是每个周六下午两点开始,有人因为家住得远,所以上午就来了,在旁边的弄堂里吃个快餐就赶来排队,有的还是夫妻结伴而来。一位中年男子告诉我,他除了家里有重要的事,几乎每个星期六都来,有时候下大雨也来,因为能见到大家不容易,与他们交流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吸取智慧的源泉。这里总让人有一种获得感,而这种获得感是潜移默化的。

据说,来这里参加读书会的不仅有上海本地人、周边的江浙人,还有来自香港、武汉、成都等全国许多地方的写作爱好者。

“思南读书会”已经超过了100期。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在向文学致敬!普普通通的读者,不用买票,就与300多位海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包括王安忆、贾平凹、韩少功、陈晓明、冯象、舒乙、金宇澄、格非、秦文君、梅子涵等)见面,2010年被授予法兰西学院终身成就奖的奥利维埃·罗兰等也赶来这里交流,更与世界上许多文学“诺奖”名人结缘。在报告厅里,我还看到了“诺奖”获得者莫言的题名“思南文学之家”。

读书会开始了,报告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没有人低着头玩手机,都在专心听取《月明珠还》作者孙明珠的分享,这是一位出版了几十本小说和散文的专业女作家,她这次分享的是《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她的报告一结束,一位个头不高、头发花白的老年妇女举手示意有话要说。她说,自己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本科学的也是中文,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文章,但她参加这里的读书会已有一段时间了,也有写作的冲动,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因自己懒惰无暇写作,时间都被电视剧占据,她决定要改变自己,打算从7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我抬头向后一看,后面站满了人,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许多年轻人站在那里记笔记。

在这个“思南文学之家”里,有人为书找读者,有人为读者找书,读书会内外故事多多。上海市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思南公馆为市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在这个面积并不算大的地方,涌动着太多的能量,人们在这里交友、启智,提升审美能力,享受美好生活。

最近,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区域发展规划,上海的城市规模被列为“京沪广深”超大型城市之首。快节奏的上海,对人们是有压力,但也有动力。

我越发感到,上海,不仅是购物的天堂,也是学习的自由王国,这里有太多励志的故事、进取的故事、休闲的故事、益智的故事。我被这美好的故事包围了,眼睛一睁,到处都是培训学习的广告,不管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好去处,在这全民阅读的新地标里,关键是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金坐标”。

编辑|孙永杰 sunyongjie@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思南公馆读书会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沈阳远洋公馆
上海季公馆
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仁者乐山
案上凝云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