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绘画作品看饮茶观景的艺术表现

2016-03-30 10:10王远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茶画茶事文徵明

王远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从明代绘画作品看饮茶观景的艺术表现

王远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我国茶叶历经千年还能经久不衰,甚至在时局动乱的明代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茶画作品的创作达到了巅峰时期,各种题材的茶画作品层出不穷,流传下来的名作更是数不胜数。而明代绘画作品又包含着哪些艺术元素呢?本文以明代茶事的概略为出发点,分别从明初期与明中后期的茶事这两点进行简要概述;而后,从明初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明中后期的绘画作品的解析以及茶画中折射的饮茶艺术内涵三个角度对明代绘画作品中蕴含的饮茶观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茶境的选择、煮茶法的变化、茶具以紫砂壶为主,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四个方面论述明代饮茶观景对明绘画的影响。

明代绘画;饮茶观景;艺术表现;天人合一

我国茶事历史悠久,茶史源远流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均好茶。最初,饮茶这一风俗只流行于文人墨客之中,直到唐代才开始在民间盛行,宋代便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到了明朝就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而由于明朝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统治者的相关政策使得明朝茶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以及文化效益都是任何朝代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茶画作品的创作也异常活跃。

1 明代茶事概略

1.1明代初期茶事概况

明初,废除了元朝的贡茶“龙凤团饼”,将“芽茶”改为贡茶,此举为散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但饮茶的方法仍然沿袭宋朝的点茶法和煎茶法。点茶法是指先把茶饼碾碎,放入碗中备用,待水沸腾后冲点茶即可。而明代的点茶法却与此略有不同,宋代的点茶法对象是团饼,而明代的点茶法对象是散茶,因此,明代的点茶法不用将茶饼碾碎,而是直接放入碗中。煎茶法是指饼茶在经过炙烤后,将其碾成碎末,并将茶碎末直接投入沸水中,不断的进行搅拌,待水停止沸腾即可饮用。可见,明代的煎茶法的对象也是散茶,无须碾碎而是直接将茶叶投入沸水中进行搅拌。

明初诗人高启曾在《烹茶》一诗中对饮茶方法以及饮茶健康作用进行了描述。朱权也在《茶谱》中记载“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这两位著名的茶人对于明代初期茶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2明中期茶事发展概况

到了明中期,茶士们大多聚集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据史书记载:“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由此可见,饮茶也成为骚客士人们的一大志趣,闲暇之时相聚饮茶、品茶、论茶。然后,逐渐形成了茶人集团,其中最有名的茶人集团就出现在江浙地区。代表人士有著名的沈周、唐伯虎以及文徵明。

其中沈周在《书岕茶别论后》中以“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借梅花赞美岕茶,与当时推崇岕茶之风相符合。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称号的唐伯虎也极为嗜茶,其文字与绘画作品也有很多是以茶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较为出名的茶事绘画是《事茗图》,该画的左侧,有其亲自所题的五言律诗:“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诗画交融,直抒胸臆的表达了其对家乡名茶的深情。文徵明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以唐代的卢仝自喻,毕生嗜茶,并著有上百首茶诗,作有《惠山茶会图》、《茶具十咏图》等名画。这些名人名仕也极大的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并在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润下,茶叶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对外贸易中占有明显优势。而且,也逐步形成了茶马互市的局面。

2 明代绘画作品中折射出的饮茶观景

2.1明初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施行严苛的统治政策,对官吏的管理极为严厉,再加上后来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使得一些文人名仕对朝政失望不得不寄情山水。而丰富的茶文化以及其淡雅清高的气质也正好与当下名仕们的情怀相符,于是各种品茗会和茶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出来。文人画士们以茶为契机,邀好友于天地山水之间同品茶、同作诗、同绘画。因此,这时期的茶事绘画作品因受统治者政策影响而偏向于自然化。

2.2明中后期的绘画作品的解析

明代中后期,政治更为腐败,时局更加黑暗。饱学之士在郁郁不得志后都纷纷踏上了遨游于天地之路。绘画方面,文人画兴盛,文人雅士将其一腔愤懑之情倾注于茶艺之中,创造了很多高质量的茶画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博采众长的“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是文徵明、唐伯虎以及仇英。

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描绘的是其与好友品茶的情景,采用了工笔调色法,工拙相济,从整体进行着色,深浅交融。将饮茶的闲适与安逸展现得淋漓尽致。《汲泉品茗图》是文徵明老年时所作,具体而真实的再现了早春采摘新茶,主人以茶待客的情景。好友相聚,同品新茶,茶香绕手,清香之气留于唇齿,丝竹不绝于耳,这正是明代文雅之士所追求的精神享受。此外,其《林榭煎茶图》、《松下品茗图》、《茶具十咏图》等茶画作品无不反映了文人们的悠闲与高雅。

唐寅的代表作《事茗图》是一幅享有盛誉的传世作品,描绘了文人大家夏日相携同游园林的情景。另外,唐寅的《品茶图》展现的是茅屋旁茶山葱郁,茶树吐新芽的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作者对茶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茶性的深刻认识。据了解,《琴士图》、《卧煮东山》也是唐寅流传下来的茶画作品。仇英的代表作则有《煮茶论画图》、《松间煮茗图》、《煮茶图》。除了“四大家”外,同时期的杰出作品还有《玉川烹茶图轴》、《烹茶图扇》、《竹泉试茗图》等茶画作品。

2.3茶画中折射的饮茶艺术内涵

通过对明代茗茶佳画的解读,可见画中大多以煮茶为背景,并且重点强调了水对于煮茶的重要性,文人们大多好以清泉煮茶,对水的选择极为讲究。徐献忠《水品》中提到取水得考虑“源”和“流”等因素。所以,一些茶画作品中出现的流觞曲水,清溪之上,畅谈饮茶是作者将自然之茶与自然之水融合而达到茶画合一、天人合一的效果。明代茶画最普遍的特点就是意境美,即景美情真。明代朝政腐败,士大夫的鸿鹄之志得不到实现,寄情于山水,希望在山水之间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因此,在品茶时其对周围环境的选择也很挑剔,大多选在环境清幽、小泉流水的户外,饮茶的相关习惯也去繁从简,使得饮茶更加自然化,回到了最朴实的状态,也实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于是,一幅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名茶绘画作品也栩栩如生了。

3 明代饮茶观景对明绘画的影响

我国茶事在明代迎来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茶文化在明代也以新的面貌形式出现于历史长河中。由于其特定的历史因素,在沿袭了宋元时期的饮茶方法及饮茶习俗上又结合当下背景进行创新改革。在茶叶的选择对象上罢团饼改散茶,在饮茶习俗上去繁琐存精华,在茶境选择上更偏重于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这些改革对于促进茶事的长远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从产茶到制茶再到品茶,从茶具的改进到茶艺的提高,涉及茶事的各个方面,正如世人称道的一样“开千古茗饮之宗。”

3.1茶境的选择

明代的文人对于饮茶看似很随意其实极为讲究,对茶境要求极高。茶境是由景境、人境、心境组成的。所谓景境是指饮茶地点大多选在风景独好,远离尘世的地方,以求达到返璞归真,保持朴实的心境;人境则要求相约品茶的人与自己是志趣相投的人。而这些,从明代众多的茶画中都可以直接观察出来。例如,《惠山茶会图》中文徵明携好友,一行七人一同去惠山郊游并举行茶会。众所周知,惠山以其秀丽的风景以及多名泉而闻名天下,能在惠山取名泉之水煮茶,同好友畅谈人生实为人生一大快事,于是文徵明心情大悦著此画,此为茶境对茶画作品最直接客观的影响。

3.2煮茶法的变化

明代虽然承袭了宋元时期的点茶法和煎饮法,但却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泡茶法。即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无须长时间的煮茶。这一点在唐寅的《品茶图》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画中之人独自享受尝新茶的乐趣,而其中煮茶的方法运用的就是泡茶法。因此,煮茶法的变化也在茶画作品中展现出来。

3.3茶具以紫砂壶为主

明代大兴散茶,这一饮茶方式的变化也会引起饮茶器具的变化。于是,紫砂壶便应运而生了。一方面其古朴独特的造型与时人崇尚简朴自然的审美意识相吻合。另一方面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紫砂壶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且无异味的特点,能很好地保护茶叶最原始最真实的味道,而倍受青睐。文徵明的《品茶图》中,素雅的草堂之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几上放着的正是紫砂壶。紫砂壶作为常用的茶具经常出现在各种茶画中。

3.4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

明代文人以天人合一为目标,希望能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诸多茶画中他们描写的都是风光秀美的大自然,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亭榭青苔中透露着清幽和静谧。文徵明的《烹茶图》呈现出的则是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画中之人一边漫不经心的饮茶一边淡定从容的观景闲聊,这份闲适与飘逸之情跃然纸上,与身边的泉林山石融合的天衣无缝,也是作者自己精神境界的体现。

4 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明代绘画作品均是对明代茶事的能动反映,其是在明代茶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而这些茶画作品包含的艺术形式多样,涵盖的范围也较广泛。煮茶、饮茶、论茶是最朴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其蕴含的茶文化,“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朴实无华”的思想才是其本质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精神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来传承。

[1]兰锐.兼总条贯,揽其精微——略论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1):68-70.

[2]葛娟.论明代文人茶饮审美取向的转变[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37-40.

[3]胡长春.明朝文人茶事概述——兼论明代江浙地区的文人饮茶集团[J].农业考古.2008(2):57-67.

[4]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8.

[5]梁子.明代茶道文化简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5):1-8.

王远(1973-),男,河南开封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茶画茶事文徵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研究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茶事春秋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记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崂山茶事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基于多媒体软件的数码茶画制作研究
茶画的绘画艺术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