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茶产业“十二五”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016-03-30 13:55池玉洲陈兵香
福建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宁德市白茶茶业

池玉洲,陈兵香

(宁德市茶业管理局352100)

宁德市茶产业“十二五”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池玉洲,陈兵香

(宁德市茶业管理局352100)

茶业是宁德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本文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宁德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提出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对策思路,以供借鉴参考。

茶业;十二五;成效;对策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3年以来,宁德茶产业与全国茶行业一样受国内外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政策因素和总体产能过剩等多重效应叠加的影响,产业发展持续低迷。但宁德茶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把发展现代茶业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从品种改造、工艺改进到品牌推广、科技创新,从项目带动、企业带动到规划引导、政策保障,实现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十二五”茶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1.1 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宁德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茶叶主产区前列,现有茶园面积103万亩,茶叶产量9.3万t。“十二五”以来,全市茶产业实力持续增强,茶叶面积、产量、产值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茶园面积比2010年增长14.78%,毛茶产量增长51.71%;拥有各类茶叶企业20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5家,占全市总量的32.6%;其中第八轮省级龙头企业49家,占全市总量的41.2%;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示范社38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16家。福安、福鼎、寿宁、周宁、蕉城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福安、寿宁先后入选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省26个第三轮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宁德市占据8席。2014年,全市毛茶产值37.7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13.83%提高到19.63%。

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二五”以来,全市以建设现代茶业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划引导、区域布局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以坦洋工夫为主的红茶产业集聚中心、以福鼎白茶为主的白茶产业集聚中心以及全市范围的多茶类名优茶产业区。五年来,全市新植良种茶园13万多亩,有效带动了茶类结构的优化,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和“福鼎白茶”的比重逐年上升,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的比重从2010年的72.87%、16.43%、7.73%、3.07%,调整到2015年的58.58%、24.74%、13.74%、2.94%,其中白茶、红茶等在全省、全国占据突出地位。茶叶精深加工取得较大突破,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投产的茶叶深加工生产线,年可消耗低档原料茶2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多家茶企先后开发了茶食品、茶饮料、白茶爽、多酚片、茶宁片和美容保健茶、茶枕、钻石三角包等高附加值产品二十多种,取得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众多适用新型专利。

1.3 质量安全大幅提升

宁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监测”等措施多管齐下,保障了茶叶质量总体安全。福安市通过“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市”复审,福鼎市被列为国家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示范区,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红茶工作组先后落户我市,2015年宁德市获批“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茶叶产品100多个,产地监控面积近20万亩,20家企业通过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备案,茶叶出口基地备案54个,面积7.19万亩。所有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和列入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在近年的农业部、农业厅、市质监局开展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合格率达100%。

1.4 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以茶类整合打造宁德茶叶公共品牌”的思路,狠抓茶叶品牌建设,借助各种宣传推介平台和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闽东茶叶品牌宣传推广,成效明显。福安、福鼎、蕉城、寿宁分别获得“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的“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官司云雾茶”、“寿宁高山茶”、“霞浦元宵茶”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截至目前,全市茶叶类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居全省首位,省著名商标5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品牌效应的提升,成为茶农增收、产业增效的重要支撑,茶叶主产县(市)茶叶收入的比重均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1.5 营销渠道积极拓展

我市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和高山绿茶、茉莉花茶等系列产品在全国茶叶主销区深受欢迎,特别是利用高香型茶树良种创新制作的各类新品,市场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宁德茶商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庄、茶店和茶叶公司达2万多家,在北京、上海、西安、山东、江苏、山西、重庆等重点销区创办了10多家大型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的“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等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如“御茶园”、“绿雪芽”、“品品香”、“新坦洋”等品牌专卖店、加盟店等达5000多家,并拥有10万多人的营销队伍。辖区内重点产茶县大都建立了茶叶一条街或初级茶叶交易市场,如福安市城北茶叶市场拥有商户100多家、年交易额6亿多元;茶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50%以上的茶企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茶叶出口快速增长,2015年,宁德检验检疫出口茶叶(含茶叶制品)2544.34吨,货值8433.76万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3.75倍和12.81倍;出口货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10年的9.88%,提高到2015年的50.8%,出口目的地达46个国家和地区。各种销售渠道的拓展,为宁德茶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1.6 现代茶业有序推进

福建省自2008年设立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以来,宁德9个县(市、区)先后有8个被列为现代茶业县。九年来,8个县(市、区)累计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约3亿元,重点用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和加工设备提升等项目,累计建成生态茶园近20万亩,新植高香型良种20多万亩,培育了大批标准化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完成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400多家,建成一批不落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以及茶园喷灌系统、病虫害测报点、茶园物联网示范点、机采示范片等,培训了大量茶叶生产技术骨干和茶农。同时,促进了茶旅的逐步兴起,从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开展两届“宁德市十佳茶旅文化观光园”评选活动,4家茶企列入省级现代茶庄园建设试点,这些基地正逐步成为全市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1.7 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作为闽东传统支柱产业,各级各部门都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茶产业发展,重点产茶县还把茶业列为“民生工程”、“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宁德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宁德市现代山地农业发展规划》等。在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第一部《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的基础上,2013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激励、扶持、管理、保障等机制,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宁德茶产业历经了“九五”的恢复发展、“十五”以来的加快发展以及“十二五”时期的优化升级等重要阶段,产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茶叶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不高,茶叶市场拓展难度日趋增大,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大,企业用工难、生产成本高,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引领能力不强,茶叶产业链拓展不够等诸多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效益的提高,制约了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 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对策思路

2.1 完善产业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要将茶产业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关联度大、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重点支持品牌宣传推介和产品市场拓展;鼓励各界参与茶产业发展,并在相关配套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加强产业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2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质量安全主体和监管职责,实施检打联动,强化质量安全整治。加大宣传培训,提高茶企、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种管水平;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开展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从源头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完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

2.3 加大品牌宣传推广

加大茶叶公共品牌整合的政府推动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和保护管理,扶持培育一批企业品牌,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注重互联网+茶产业的融合、创新,加强品牌的网络推广,提高宁德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4 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大力培育茶叶有型市场,加快福安、福鼎茶叶专业市场建设,为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重要的功能平台。充分发挥闽东在外茶商的优势,构建闽东茶叶营销联盟,组织闽东茶商抱团开拓市场。按照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茶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组织茶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展览展销和宣传推广,提高茶叶对外贸易水平。

2.5 加快茶叶供给侧改革

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突出各地特色与品牌建设,强化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突出打造“高香型”、花果香型等创新产品,扩大优质茶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品的多元化开发;适应市场方便、保健、快捷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2.6 加大茶叶“五新”技术推广

支持茶企、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基地+茶农”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大茶叶“五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加快茶叶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尤其在茶园生产机械化、加工自动化等机器替代人工方面要实现新突破,切实解决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实现节本增效。

2.7 积极拓展涉茶旅游业

依托宁德生态环境清新,茶园面积广阔,产业特色明显,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支持茶企以“生态、观光、文化、品牌”为主题,结合标准化生产,突出生态观光,开展涉茶休闲旅游业;立足现有茶旅文化基地,加大政策扶持,打造一批特色茶旅文化观光园,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池玉洲(1970-),男,福建福安人,农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茶叶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宁德市白茶茶业
同享好时光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绘本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贵州茶业大事记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