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脑梗死35例临床观察

2016-03-30 23:29何深丁亚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死

何深?丁亚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 按照自身病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 对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 35例患者的原发性血小板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随访观察之后显示35例患者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范围, 仅有1例患者有轻度后遗症。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脑梗死,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脑梗死;中西医结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5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病变, 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临床特点为骨髓巨核细胞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大量增多, 且后者出现质量异常。患者在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自发性的出血现象, 或是形成血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慢性疾病, 起病缓慢, 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是数年[1]。全球发病率较低,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者在临床上更是少见, 并且临床上非常容易发生误诊。本研究观察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35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13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0.5±3.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 合并高血脂11例。35例患者脑梗死后的临床表现分为:左侧肢瘫20例, 右侧肢瘫15例, 均出现偏身麻木感, 均有头疼恶心症状。其中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右下肢探静脉血栓。

1. 2 方法 对35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减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颅内压, 给予西医活血化瘀法和中医针灸法结合治疗。本研究中35例研究对象均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 以7 d为1个疗程, 持续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醒脑开窍法进行针灸治疗, 并且以人中、三阴交、尺泽、委中、极泉等为主要针刺穴位, 以图通过针灸保持患者体内经络的畅通, 从而达到补益脑髓的目的。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状态, 对35例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 35例患者的原发性血小板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 由治疗前的(398~360)×109/L下降到(273~352)×109/L, 平均计数295×109/L;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后显示35例患者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范围, 1例患者发生右下肢探静脉血栓;在体征变化上, 34例患者体征均恢复正常, 仅1例患者有轻度后遗症, 即左侧肢体存在一定麻木感;35例患者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症状已基本完全消失。

3 讨论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 致使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骨髓血小板生产量多于正常人的6倍, 但在寿命上, 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则与正常人无异[2]。而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则是因为随着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的增多, 血液浓度开始提升, 从而造成患者血液流动速度逐渐降低, 使得血小板开始由轴流中心向边缘进行递转。这些血液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血小板和血管壁的黏附于聚集度, 导致患者形成血栓。在正常人的循环血液中, 血小板处于完全的静息状态, 一旦患者体内出现血管内皮损伤, 或者是由于一些生理或病理因子影响, 导致患者体内血小板出现一定的活化反映, 从而产生血栓素, 造成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映, 引发冠状动脉血栓和脑梗死。

有学者曾对71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其中脑梗死是由于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仅有16例, 其中有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800×109/L,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的脑梗死患者中占43.75%, 同时, 在所有的脑梗死患者中占0.98%。通常情况下, 一旦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1000×109/L, 就会出现诱发梗死的关键因素之一——易凝现象。而当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800×109/L时, 一般不会出现因血小板数量变化而造成的梗死现象。

考虑到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大多年龄较大, 因此应该严格要求医生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患者自身生命体征变化为基础, 为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方法[3]。在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的过程中应该控制静脉滴注的速度, 避免因静脉滴注过快造成患者心率波动增加。通常情况下, 一旦患者出现脑梗死现象, 其血压波动都会呈现不规则变化状态,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并根据患者血压变化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以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性。

临床上滥用药物易造成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厌食等,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患者遵医嘱服用有效的止吐药物, 以保证患者体内电解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及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在治疗和护理的最初阶段, 应该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叮嘱其食用少量米汤和稀粥类食物, 从而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临床治疗上为进一步控制患者的血小板数量, 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羟基脲类药物, 在患者体内白细胞降低到2.6×109/L时, 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也会逐渐降低到正常值范围, 这是医生应该根据患者血小板实际变化情况为患者调整药物种类或是剂量[4]。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通常免疫能力较差,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保证患者病房的清洁度, 及时对患者病房的空气、设施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以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 作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脑梗死应该引起医学界临床研究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脑梗死,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宝玉, 王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3, 57(21):1276-1277.

[2] 罗广立, 赵晓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35例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2):91-92.

[3] 周妍, 郭航远, 裘宇芳, 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32):3653-3655.

[4] 赵文涛, 林苗.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340.

[收稿日期:2015-09-24]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