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尿激酶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6-03-30 00:20孙惊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孙惊涛

【摘要】 目的 分析注射用尿激酶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中的效果。方法 6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2例。对照组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研究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尿激酶, 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第1、3、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优率以及溶栓后1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3、5天的NIHS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BI优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尿激酶应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治疗中, 能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病死率, 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注射用尿激酶;脑栓塞;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08

心源性脑栓塞是一种临床急症, 发病急, 如果治疗不及时, 可能会导致大面积梗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是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关键。溶栓治疗能够促使阻塞血管再通, 但是若患者在治疗中有出血倾向, 则可能会使出血加重, 治疗效果不佳[2]。为了分析注射用尿激酶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中的效果, 特做此次研究,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5月本院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男女分布以及栓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研究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 将100万U尿激酶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 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 随后静脉滴注250 ml 20%甘露醇, 1次/d, 连续用药3 d。在静脉滴注尿激酶前, 先在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钠7500 U, 并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除此之外, 结合使用常规药物, 如丹红注射液等。

1. 3 观察指标 ①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第1、3、5天的NIHSS评分, 并统计进行溶栓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病死例数, 计算病死率;②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1个月后的BI评定结果, 评分<50分为差, 50~90分为良, ≥90分为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3、5天的NIHSS评分以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而BI优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源性脑栓塞是引起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 是指心脏内的附壁血栓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 侧支循环又不能进行代偿, 而引起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心源性脑栓塞大多在活动中突发, 病情危急且发展迅速,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将会诱发大面积脑梗死, 预后不佳[3]。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 人们发现急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缺血半暗带损伤是可逆性的, 具有短暂的生存力, 但是细胞间不能进行信息传递, 如果血液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恢复, 就会恶化为坏死, 而导致中心坏死扩大至周围区域[4]。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栓子对溶栓药物较敏感, 因此经过急性溶栓治疗, 能够在神经细胞未死亡前, 进行闭塞血管的再通, 提高脑灌注量, 缓解局部性脑缺血, 促进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尿激酶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溶栓药物, 能够促使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原激活为纤溶酶, 而溶解脑动脉内的栓塞[5]。由临床经验可知, 缺血半暗带组织是否能够出现可逆, 取决于残存脑血管的血流量以及患者的发病时间, 发病<6 h, 是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第1、3、5天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 并且组间差异明显。因此早期的溶栓治疗, 对于改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6]。值得注意的是, 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出血, 因而在进行治疗前, 要充分考虑患者是否适合实施此种疗法, 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综上所述, 注射用尿激酶应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治疗中,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效果显著, 操作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美娟, 殷为勇, 叶祖森, 等.心源性脑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 10(10):848-850.

[2] 李水仙, 郑维红, 庄晓荣, 等.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10):843-847.

[3] 顾爱华, 张松礼.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17(20):10-11.

[4] 赵光峰, 王丽敏, 陈淑兰, 等.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广东医学, 2014, 35(10):1608-1609.

[5] 何良勇, 陈群清.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 2014, 35(9):1426-1429.

[6] Wu MY, Liu YC, Tseng YH, et al. Pulmonary embolectomy in high-risk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algorithm including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Resuscitation, 2013, 84(10):4584-4585.

[收稿日期: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