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2016-03-30 01:36李春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有效率统计学

李春红

【摘要】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改善效果。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DPN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90例。两组均给予血糖控制、甲钴胺+糖尿病治疗仪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89%, 高于对照组的6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联合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增进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90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 平均发病率为11.6%, 且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约95%为2型糖尿病[1]。2型糖尿病存在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DPN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 与糖尿病足密切相关, 是糖尿病患者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损害患者生命质量[2]。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遗传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用药治疗, 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获益。DPN是一种慢性终身病, 与2型糖尿病疾病控制密切相关, 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是增进疗效、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的重要方法。本院试在2014年开始建立DPN综合护理干预策略, 取得一定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 无误漏诊;②未合并其它类型严重危重症, 可致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如骨折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③认知、精神尚可, 依从性良好;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特殊类型糖尿病, 如妊娠糖尿病;③酗酒、放化疗治疗史;④正在参与其他研究。其中男111例, 女69例, 年龄51~78岁, 平均年龄(63.6±6.1)岁;糖尿病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4±2.4)年。DPN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4±1.5)年。合并症:高血压16例, 下肢动脉血管硬化162例(狭窄或闭塞62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79例、初中及以上101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积极控制血糖, 给予甲钴胺(甲钴胺500 μg+0.9%氯化钠250 ml, 静脉滴注, 1次/d, 14 d为1个疗程, 2 ~3个疗程)+糖尿病治疗仪物理治疗(1次/d, 30 min/次, 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基本的糖尿病健康宣教、足部足预防宣教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如下。

1. 2. 1 系统性健康宣教 采用形式多样、阶段性、个体化宣教活动, 与患者深入交谈, 了解患者糖尿病、PDN病因学危险因素, 如吸烟、少运动、喜食油腻、喜食泡菜等, 宣教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宣教、宣传图册、视频录像、临床案例等,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DPN相关概念、危险因素、危害、基本的预防管理对策, 并手把手教会患者自测神经功能, 帮助制定膳食食谱, 做好肢体防寒保暖, 适量运动,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 2. 2 阶段性干预 留下联系方式, 接受患者咨询, 出院后前3个月, 每隔2周电话督导1次, 3~6个月, 每个月1次电话连续,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沟通, 了解DPN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管理情况, 答疑解惑, 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1. 3 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 评价临床疗效。显效: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筛查表(MISI)评分下降>75%, 腱反射好转或恢复正常,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上升≥5 m/s;有效:MISI评分下降50%~75%, 腱反射好转, SCV增加1~5 m/s;无效:MISI评分下降<50%, 腱反射无明显改善, SCV未增加或减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显示, 糖尿病DPN发病机制较复杂, 有报道糖尿病DPN发生率可达60%~70%, 病情隐匿、进展缓慢, 有症状者痊愈率低。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活性辅酶B12制剂, 具有促血管扩张功效, 进而可减轻神经内膜缺氧缺血损伤, 但并不能逆转DPN, 糖尿病治疗仪通过发光二极管释放单一波长近红外线照射血管, 不仅可促血管损伤, 还可刺激新生血管生成, 进而改善局部微循环, 减轻DPN症状[3]。但DPN病因并未消失, 许多患者仍处于慢性低血糖状态, 加强2型糖尿病管理、神经功能保护是控制DPN进展的关键, 故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院外延续性护理后, 临床疗效确实优于对照组(P<0.05), 故确实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 特别是对于初次入院、反复发作、伴有糖尿病足患者, 需强化干预, 以避免病情恶化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对于尚无明显症状的高危人群, 也应加强宣教, 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对于预防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 最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联合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增进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1):1227-1245.

[2] 庞国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治研究述要.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8):1053-1054.

[3] 王星娜.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15):73-75.

[4] 叶晶, 陈利群, 白姣姣, 等.社区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的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8):48-50.

[收稿日期:2015-11-13]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有效率统计学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及预防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很有效率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