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研究

2016-03-31 01:37张晓娜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河南省食品

□ 张晓娜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省农村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研究

□ 张晓娜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发现河南省农村地区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薄弱、财政投入不足、消费者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较少、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改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状况,本文提出了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做好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等改善措施。

河南省 农村食品安全 监管 调查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使人们犹如惊弓之鸟“谈食色变”。从阜阳奶粉事件的大头娃娃出现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的屡禁不止,从“问题火锅”的现身曝光,再到“地沟油”、“毒血旺”的暗流滚滚[1]。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因为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食品生产和销售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工商、质检、防疫等监管部门人手紧张、专业技术水平低,检测设备落后,导致监管不到位、监管周期长、对违规违法行为缺少有效的防范和惩戒机制,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中的薄弱环节[2~4]。过期食品重新包装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除这些之外,像“娃恰恰”、“康帅傅”、“好利友”等在城市中很容易被察觉的高仿食品,因为价格低在农村有广大的市场。

只有彻底堵住监管漏洞,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才能让问题食品在农村地区没有空子可钻,才能真正保障河南省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如何发现河南省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机制是维护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地区存在的食品安全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来具体讨论如何完善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河南省农村地区的食品质量安全对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连续3年在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共发放调查问卷950份,收回有效问卷913份,有效率96.11%。被访者中男性246人占26.94%,女性667人占70.06%。

1.2 调查方法

现场由食品专业学生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按照统一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完成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食品购买者年龄范围调查

表1 食品购买者年龄范围

由表1可知,由中老年人负责采购食物的家庭占53.95%,这与河南省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的现象有很大关系。由于中老年人的食品安全知识匮乏,消费观念落后,购买食品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而对食品质量状况和安全问题全然不知或者知之甚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

2.2 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知识途径的调查

表2 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途径

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告和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所占比例分别是30.05%、25.67%,通过网络以及报刊杂志获得安全知识的方式比较少。

2.3 蔬菜肉类食品购买场所的调查

表3 购买蔬菜肉类食品的场所

由表3可知,在河南省的农村地区,人们购买食品的场所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镇上的超市和农村集市,分别占72.21%和62.42%;在村内杂货小店进行采购的情况占农村居民蔬菜肉类购买量的30.80%;自家生产比重已经不大,占35.63%。购买的重点集中在镇上超市和农村集市,主要原因是这些场所地理条件便利,价格低廉,种类较为齐全。

2.4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内容的调查

表4 消费者购买食品关注的内容

由表4可知,农村居民购买食品时关注价格的比重较大占88.1%,只有少数人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把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等食品标签作为购买食物的参考。至于是否为正规厂家生产、由哪个厂家生产、是否过期、是否注明添加剂等的关注较少。

2.5 常见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表5 常见食品安全问题

由表5可知,农村地区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劣质食品和仿冒品牌等,其中三无产品和劣质食品所占比重较大,分别是33.18%、25.35%。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的山区,一些迎合儿童口味的仿冒、劣质、低廉食品充斥着农村市场,这些劣质食品没有营养成分标示,包装袋上没有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等,为食品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6 遇到问题是否投诉

调查发现高达80.5%的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不投诉的原因见表6。

表6 不投诉的原因

由表6可知,农村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知应如何投诉的所占比例最大为34.67%;其次是认为投诉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而不愿意投诉,所占比例为25.68%。出现这些现象与消费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不是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或付出生命代价,很少选择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2.7 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制了解情况的调查

表7 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制的了解情况

由表7可知,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一无所知,占比为84.47%,稍有了解的比例为13.14%。农民居住较为分散,信息传播手段有限,主动了解食品安全的信息能力不高,给食品安全信息的快速流动造成了障碍。

3 建议

3.1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机制,规范执法程序,提高监管水平。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避免行政干预,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执法氛围,树立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威性,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将责权划分明确,监控单位独立承担责任和压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让其无从推诿,政府将一查到底,严惩不贷[5]。加强对农村食品各环节从业人员、消费者、信息员等重点人群的要求,使其具备全面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2 加大执法力度和经费投入

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对掺假售假者,造成食物事故者等行为人,需要从严进行处罚,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行政、法律责任,做到不姑息迁就,不以罚款代替刑事处罚[6]。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的经费投入,检测技术更注重实用化、速测化、精确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等,重点检查伪劣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假冒食品等,有效防止劣质食品在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中的销售。

3.3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性、政企联合打假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质量体系建设,严把原辅料关,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能,加强自律、诚实经营,打造信誉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构建食品安全诚信引导长效机制。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通过实际行动或建立打假维权网来打击制假造假行为,在维护企业权利的同时,净化食品销售市场,尤其是农村地区,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4 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途径

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通过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走进乡村课堂”活动,从娃娃抓起,通过学生带动家庭成员。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电视、电影专题片、传单等多种形式,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送到农村第一线。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居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读本、歌谣等,在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教育。既利用重要节假日、特殊案例、送法下乡等进行专题宣传,通过策划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合理安排宣传时间段,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不间断。

4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地区中老年人负责采购食物的家庭所占比重较大,比例为53.95%,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广告和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购买食品的场所主要集中在镇上超市、农村集市和村内杂货小店,自家生产生产所占比重下降较多。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关注价格的比重较大占88.1%,只有少数人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把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和品牌等食品标签作为购买食物的参考。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劣质食品和仿牌等方面,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如何投诉或者嫌麻烦,很少采取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维护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明确政府部门责权,规范执法程序,提高监管水平,建立食品安全公示制度,及时将不合格食品公示出来,指导消费;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提高赔偿金额,调动消费者的维权自主性,使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敢涉及违法行为;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意识,提升品牌知名度,针对仿冒产品进行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打假行动;加大对监管过程和检测检验的经费投入,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抽查次数、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充分利用电视、电影专题片、展板、传单、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送到第一线,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1] 贾林青.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我国的使用途径[J].保险研究[J],2014,(8):40-44.

[2] 赵燕.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170-172.

[3] 刘海荣,张冬梅,汤增辉等.完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督体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85-2786.

[4] Kimberly A. Christine C. Dawn E.Understanding Food Insecurity Among Latino Immigrant Families in Rural America[J].J Fam Econ Iss,2011,32:111-123.

[5] 覃伟.对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再思考与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6):89-90.

[6] 孙爱国,于雪芹,谭海萍.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经常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5):620-621.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河南省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