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战将猛 首推楚大明

2016-03-31 06:45吴森 柯大全
百年潮 2016年3期
关键词:冀南炮楼大明

吴森 柯大全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太岳军区有一位抗日英雄——楚大明。楚大明于1927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在豫东南领导商城起义时,他积极筹集枪支弹药。他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商城县五区六乡苏维埃常委兼赤卫队营长;红军卫生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八路军三八六旅二十团二营营长、副团长、团长、副旅长等职。他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三过雪山草地等革命斗争,从家乡商城县转战数万里到达陕北,走上抗日战场。他是陈赓手下一员猛将,在战斗中负伤28次,身上伤疤60余处,但从不居功骄傲。在对日伪军的作战中,他不怕牺牲、指挥靠前、巧抓战机,灵活发挥战术;危急关头,他身先士卒,靠过人的胆识带领战士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他所率领的三八六旅二十团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二十团在太岳、冀南一带深受百姓拥戴,被亲切地称为“楚团”。敌人对“楚团”又恨又怕,日伪军中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楚团戳一下”的说法。1944年11月,时任团长的楚大明荣获太岳军区授予的“特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这在我军抗日战争史上极为少有,受到陈赓“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的崇高赞誉。

投身革命,矢志不渝

楚大明,谱名楚大治,190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河凤桥乡辛店村小河湾组。少时家贫,兄弟姊妹九人,排行老六,聪明伶俐、秉性刚强,喜欢习武练艺,为父母所偏爱。他曾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中困难而辍学,转跟乡郎中学医。

1927年楚大明在行医中,结识商城早期共产党员陈兴朗、易战成,经他们引导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楚大明与好友王玉库联络乡里青年农民,组织秘密农会,购买枪支,为党领导的商城起义筹集军火。1929年5月6日,商城起义成功后,楚大明任商城县五区六乡苏维埃常委兼赤卫队营长,带领赤卫队配合红军,先后参加杨楼、汉王庙、余围子、汤大楼等战斗。

1932年7月,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形势需要,五区赤卫队按照上级命令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于紧张的战斗,楚大明耽误了婚期。楚家人在得到女方的谅解和支持后,按原定婚期给办了一场没有新郎官的婚礼,家人和新娘都期盼楚大明打完仗早日回家。但此时的楚大明和部队已跳出外线战斗,同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楚大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了家乡,踏上革命征程。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一路转战,西进川陕。楚大明先后参加土桥铺激战、漫川关突围等恶战,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参加了反三路、反六路围攻斗争。1935年3月,楚大明随部队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6月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后,又三过雪山草地。刘应启是楚大明的老乡,曾在五区赤卫队当打旗兵,后又一同参加主力红军。他说:“三过草地时,我们部队担任后卫和收容任务。有一次我因救一个陷入沼泽的同志,自己也不幸陷了进去。万分危急的时候,恰巧楚大明赶来救了我们。”他还说:“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都知道,长征中死都不怕,但苦难吃。在草地中行军危险不说,最要命的是找不到补给,同志们把皮带、身上穿的羊皮袄都吃了。极端困难的时候,楚大明发现先头部队人、畜排的粪便中有没消化完的豆瓣,于是大家都到处找粪便,用手捧着在水中淘洗出没有消化的豆子、青稞吃。就是这样,楚大明带领我们,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渡过了难关,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走到了陕北。”

投身抗战,战场英豪

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初步实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在三原县誓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楚大明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1937年9月30日,一二九师奉命东渡黄河,楚大明跟随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挺进到平汉铁路以东的冀南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冀南军区新七旅二十团二营营长(后归建三八六旅)。

1939年8月中旬,二营奔袭阜城县古城镇,楚大明率领营侦察班、通信班摸进了鬼子的一个驻地。刚进院子,迎面遇上几个鬼子,挥舞指挥刀、挺着三八枪扑了过来。关键时刻,楚大明说了声“看我的!”只身箭步冲上前,大吼一声“杀!”枪刺便深深地戳进一个鬼子。刺刀还没拔出来,楚大明后背挨了一刺刀,另一个鬼子也挥刀砍来,楚大明闪身用枪托撞飞指挥刀,那鬼子就势拦腰抱住了楚大明,两个人在地上翻滚厮打。搏斗中,楚大明狠狠咬住了鬼子的手指,鬼子猛抽手,把楚大明的两颗门牙拽掉了。楚大明大吼一声,活生生地把鬼子的眼珠抠了出来,满脸是血的鬼子痛得狂嚎。通信班班长急忙赶上来,一刺刀结束了这个鬼子。

当时,八路军一个营的战斗力不如日军一个中队,每个战士最多只有五发子弹。枪子儿不多,就拼刺刀。可手中的杂牌枪又比日军手中的三八大盖短一截,拼起刺刀来吃亏。楚大明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办法。他在二营组建梭镖队,拆下鬼子的钢轨,打制梭镖,枪杆足有一丈长,钢口特别好,专治鬼子的三八枪,战斗间隙,他亲自带领战士苦练。

日军精锐名古屋中队、伊藤中队都吃过二营丈八蛇矛的苦头。有一次,楚大明随宋任穷政委向堂邑之敌发起进攻。聊城日军名古屋中队和伪军300多人前来增援。敌人的炮火把二营阵地打得硝烟弥漫,楚大明面不改色,站在七连阵地的一棵树后。当敌人距我军40余米时,楚营长手一劈,全营的机枪、步枪以及打过八国联军的老榆树大炮一起开火,日伪军死伤一片。鬼子受打击后,马上又麇集起来,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向我军阵地。八路军火力弱,没能压住敌人进攻势头。这时,楚大明下达反击令,带领部队冲上去同敌人拼杀,并高声喊:“三个对一个,杀死小日本!”“同志们,你手上的矛子不是吃素的,有种的刺刀见红啊!”楚大明抖起红缨枪,猛地跃步向前,一梭镖戳在鬼子胸肋,然后迅速拔腿收枪,动作干脆利索。战士们跟着营长,手中红缨枪一起翻舞,勇猛地扑向敌阵,一番激烈厮杀后,终于把敌人打垮。这次战斗,被二营刺死的日本鬼子有70多个,缴获迫击炮一门,九二重机枪一挺,大振八路军军威。在神头岭战斗中,楚大明的梭镖队耍尽威风,战士们把红缨枪舞得漫天红影,神头岭成了鬼子的伤心岭。侥幸逃脱的日本《东奥日报》的随军记者惊呼:“第一〇八师团这样的损失是从来没有的,三八枪不敌八路的‘长剑’!”

给新战士安上豹子胆

楚大明说:“部队是打铁铺子不是戏班子,铁渣越打越松,好钢越打越硬。”二营的前身是宁晋四个联庄会组成的抗日游击八支队,虽然上级给配备了许多军政素质过硬的老红军,但部队有许多刚撂下锄把的农民,整体战斗力明显不强。为带出这支队伍,楚大明费尽心血,他把新兵编为一连,派最好的干部带他们,平时由老战士教他们苦练战术动作。当战斗打响后,他刻意安排战斗力强的连队为新兵连当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他和老战士带领新兵连的战士冲向敌阵与日军拼刺刀。他说:“头一次打鬼子不紧张,那是吹牛。白刃战是和阎王爷的直接对话,新战士只要和日本兵拼过刺刀,往后什么样的仗都敢打!”他当营长是这样干,当了团长也这样。有一次战斗开始前,他又作如此安排,并对新调二十团任政治部主任的吴效闽说:“你要瞧仔细了,看我今天怎样给新兵连安豹子胆。”有的战士新入伍,第一次近距离面对嗷嗷叫的鬼子,腿肚子有些哆嗦,刺刀尖有些打晃。楚大明冲在他们前面高声喊:“别害怕,三个对一个,挑死小日本!”他刺刀一闪,挑翻了一个大块头,快意地喊了声:“看,小日本就这两下子,老子一枪捅一个血窟窿!”楚大明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士气,新战士们有了主心骨,没有退缩。通过这样的鏖战,新战士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战斗力明显提高。吴效闽感慨地说:“冲锋在前、指挥靠前是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刻,干部一百个口号,抵不上一个行动,给新战士安上豹子胆,要靠干部带头冲杀、靠刺刀见红。二十团就是这样让楚团长蹚血水带出来的!与强敌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是他亲率部队用刺刀拼出来的!”

楚大明常说:“兵猛猛一个,将猛猛一窝。兔子靠腿,狼靠牙。咱人民军队缺枪少炮,全靠勇猛顽强。打仗就这个道理,谁狠谁就赢。我们二十团只当第一,不当第二,要当三八六旅的尖刀。”楚大明不仅自己勇冠三军,而且还带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团,这个团出了许多军事干部,仅抗战入伍的政工干部就有三个在二十团被锤炼成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们都像楚大明一样“指挥靠前,冲锋在前”。二十团宋玉樵参谋长和田涯参谋长先后牺牲在前沿阵地。激战淮海,吴效闽团长的指挥所就在突击营,后来吴效闽跟着陈赓一直打到云南,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勇救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1942年10月17日晚,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带领一个骑兵班,到六分区传达冀南军区党委的指示。行进途中遭遇日军,向外突围时,刘志坚右腿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伤的刘志坚终因寡不敌众,被围上来的日军捉住,关进大营据点里。

刘志坚被俘后,日军认为他是八路军重要人物,决定次日押送他到距大营据点北20公里的枣强县城,移交给情报部门进一步查证、审讯。八路军内线情报人员将信息传出。千钧一发之际,正带领二营活动于这一地区的楚大明当机立断,派人向时任一二九师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报告,同时制订周密的营救方案。楚大明亲自带上四连、六连设下埋伏。

当押送刘志坚的日伪军100多人和汽车进入八路军伏击圈之后,从路边坡地突然窜出十多个挑柴农民,一下子把柴捆插到路上,挡住汽车去路。随后“砰砰”几声枪响,开车的司机和探头的日军被击毙。瞬间,大路左右两翼枪声大作,楚大明一面率部突袭敌阵,一面派警卫员纪志明带精干人员前去救护刘志坚。楚大明此举出敌不意、胆大周密,不仅成功地救出刘志坚,还消灭日伪军50多人。当枣强县城大队敌兵出动增援时,楚大明和部队已带着刘志坚安全撤离。后来,日军得知被八路军营救的刘志坚是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后,无比恼怒。

楚大明虎口夺食,勇救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极大地振奋了冀南抗日军民,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老百姓说,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那是抢财宝。楚大明路劫刘志坚,那是救战友。事迹传到了延安,连毛主席都说:“冀南好汉在开刀问斩的法场上劫下了个刘跛子。”

攻心战术拔碉堡

1943年2月,冀南军区发起横扫王高路、拔据点、打炮楼的战斗。守炮楼的伪军龟缩在炮楼上,居高临下地向外打枪,火力很强,进攻炮楼的八路军伤亡很大。二十团战士就近找来方桌和被子,在方桌上铺上十多床用水打湿的被子,制成了简易的“土坦克”。战士们推着“土坦克”,冒着强烈火力一次次攻向敌人炮楼。楚大明来到炮楼附近,看到炮楼上的枪弹虽然不容易打穿“土坦克”,“土坦克”往往也能开到炮楼下埋炸药实施爆破,但伤亡太大。

楚大明突然想到,1940年二十团曾从日寇手里缴获过一门八八式野炮和五枚炮弹,因太笨重不便游击就埋在了附近,楚大明要把这些缴获的炮和炮弹派上用场。楚大明先找战士把大炮修理好,然后派人向伪军炮楼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南宫来救你们的鬼子被炸翻了车缩回县城了,你们的日本爹顾不上你们了!枪是鬼子的,命可是自己的,不缴枪,八路军就动炮啦!”这些伪军认为八路军骗他们,不仅置之不理,还疯狂地开枪。这时,楚大明命令炮手开炮,由于炮手长时间没练,第一炮打飞了,第二炮轰掉了炮楼一个角,第三炮把二楼以上都掀掉了,又一炮,据点里的伪军炸开了窝。楚大明带领突击队冲进去,活捉了伪军副团长以下300余人,缴获机枪17挺。

楚大明知道只剩一发炮弹,心生一计,专门用八匹马拉上炮,命一个连开路护驾,沿公路向南。碰上炮楼,便让那个伪军副团长喊话:“弟兄们,我是一〇二团副团长,马固庄被炸平了。八路不开枪,让你们出来参观大炮。”见到重炮和被俘虏的副团长,伪军赶紧扯白旗。一路如法炮制,连克了16座炮楼,俘虏伪军近两个团。这样,日伪军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王高公路毁于一旦。北平的伪《新民晚报》惊呼:“南宫东南二十五公里处发现八路之重炮活动。”

感化秋山良照

堂邑战斗后,楚大明和警卫员赵二虎打扫战场时,发现日本鬼子的两个机枪手被炸塌的墙压住。打红了眼的赵二虎冲上去对机枪手就是一刺刀,正要刺向副射手时,楚大明看副射手还是个孩子,赶紧喊:“二虎子,留他个小命!”捡了小命的鬼子名叫秋山良照。他满脑子军国主义,被俘后大吼乱踹、不让包扎,在担架上不老实、乱滚。战士们只好把他手脚捆住,插上木棒,抬着走,一路上把老乡笑得前仰后合。

到了宿营地,秋山良照不吃不喝,要为天皇“玉碎”,几次自杀未遂。一番折腾,他伤口发炎,烧得一塌糊涂。楚大明在战场上对鬼子狠,可对这个满脸稚气、还不时流露出惊恐的小鬼子心软了,还很欣赏他这股不怕死的横劲。楚大明安排要照顾好秋山良照,并多次亲自给他喂水换药。楚大明通过团政治处敌工干事谭立夫的翻译,向秋山良照讲述许多日军侵华暴行,表明中国人抗日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楚大明说:“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可你们跑到中国烧杀,真是天理难容!要是我们到日本去杀你们的亲人,你们会怎样?”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秋山良照逐渐明白日本对华战争的非正义性。秋山良照随二营活动期间多次看到被日军糟践过的村庄:房子被烧成灰烬,尸体上趴着嚎啕大哭的村民,老百姓流离失所。面对这些惨状,秋山良照总是不敢抬头,有时泪珠一个劲儿往下滚。

后来,秋山良照跟着楚大明上了太行山。他和其他日俘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当了太行支部书记。他能写会画,多次到日军据点下喊话,对日伪军士兵开展宣传、瓦解工作。日军中纷纷传说“八路有个秋山部队”。日军高层也专门讨论“秋山事件”,严令通缉,以连升两级和一万元悬赏要秋山的脑袋。1943年4月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太行《新华日报》发表的《勉国际友人》一文中写道:“冀南部队的秋山良照,也是多次在枪林弹雨中,亲自拿起机关枪协助我军作战。”1981年,秋山良照一行来华,指名要见楚大明,遗憾的是楚大明早已牺牲。

英雄事迹,广为传扬

在开辟敌后根据地的战斗中,楚大明所在的二十团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屡建奇功。1943年7月,智取林县,全歼刘月亭伪军1000余人;1945年4月,利用伪军“豫北两霸”孟县县长张伯华、济源皇协军司令李正德之间的矛盾,假道灭虢取得辉煌战绩;还先后攻克威县、临漳、魏县三座县城……二十团多次受到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的通令嘉奖,被誉为“平原猛虎团”。1944年11月,楚大明被太岳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楚大明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人民军队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他带领二十团,屡出奇兵,克敌制胜,令日伪军闻风丧胆,威震太岳、冀南,日本鬼子遇到楚大明就会武运不佳,就连伪军赌博急了眼,也会说:“谁耍赖,让谁出门遇上楚大明!”1947年1月27日,时任副旅长的楚大明在汾孝战役中牺牲。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楚大明离开我们快70年了,但英雄的事迹还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他的老部队和他的家乡广为传扬。

(编辑 叶 松)

(作者吴森是军旅作家;柯大全是中共商城县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冀南炮楼大明
仙来古炮楼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多少往事炮楼中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记得住“乡愁”——冀南地区传统村落特色剖析
苗山深处的炮楼群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
冀南军区的六次精简整编
“五十肩”的简易防治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