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穆之的一点回忆

2016-03-31 06:45周其湘
百年潮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寨老林中宣部

周其湘

1972年10月,我从中宣部宁夏“五七干校”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与朱穆之相识。新华社所在地原是北洋军阀时期的“国会大院”。抗战胜利后,北大在此设立四院,先后作为先修班和文、法系科一年级新生校址。1947年我考入北大经济系后,曾在此就读过一年。

我来大院工作时,穆之刚从新华社山西永济“五七干校”解放回社,恢复社长职务。他在“文革”开始就被“打倒”,在社内隔离审查一段日子后,即被责令下放干校劳动。新华社实行军管后,进驻的军管小组不抓业务。周总理不得不向毛主席请示,建议让朱穆之回社主持社务工作。江青知道这一情况后,妄图插手新华社,莫名其妙地一会儿给穆之送材料,一会儿给新华社送两个说是她自己种的萝卜。穆之对她存有戒心,没有搭理她。

我被分配在政治部宣传处工作,平时同穆之没有什么接触,偶尔晚上被政治部派去参加社总编室每天的汇报会,见他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对他很有好感。有一年我回北大参加校庆校友聚会,谈起我已调到新华社,有位老校友向我介绍说,穆之是抗战前的北大同学,在校参加地下党,在一二·九抗日爱国民主运动期间,他是北大学生会的主席团成员之一,是东城区几十所大学游行队伍的总领队。他冲锋在前,当军警用喷水枪扫射游行队伍时,他奋不顾身,带头前去抢夺水枪,把喷头转向军警,使军警阻拦游行队伍的阴谋没有得逞,受到广大同学的赞誉。

197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大寨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前,江青别有用心地带了一批人赶到大寨,同主持会议的邓小平唱对台戏,实际上也把矛头指向周总理。她装模作样,仿照羊倌,头上扎了羊肚手巾,还组织人到大寨虎头山上挖战壕,假惺惺地表示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在大会上,她随意插话,干扰会场。她还在大寨另外召开会议,大讲“批水浒”,大放厥词,影射周恩来、邓小平要架空毛泽东。

江青的这些举动和言论,引起当场许多同志的不满,有的对此十分愤慨。前去采访的新华社总社记者立即向总社反映了这些情况。朱穆之、穆青看了记者的反映材料,都主张要向毛主席汇报,但也意识到这有一定风险,可能招来灾祸。所以他们对此慎之又慎,不仅让记者再三核实材料,力求客观、准确,而且反复考虑材料上递的可靠途径,怎样才能妥善地上送到毛主席手中。究竟先送给谁好?起先想到当时主持中央工作,而且在大寨亲自参加大会的邓小平,但考虑到他是当事人,江青又有特殊身份,这样就会给邓小平收到材料后怎么转送出了难题。后来考虑不如直接报送毛主席。于是决定由穆青草拟一份简短的信,附上整理的材料。但考虑按正常机要通信渠道肯定送不到毛主席处,而且很可能会被“四人帮”发觉。穆之平时同毛主席身边的王海容、唐闻生在工作上接触较多,而且了解她们的政治倾向,觉得托她们转交比较可靠。正好总社外事记者李琴(她早期在苏区担任后勤工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杨立三的遗孀)看了信和材料,也表示支持上报,并且主动在信上签了名。

然而事不凑巧,国内政治形势突然大变,全国大张旗鼓地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随之这件事暴露了。原来答应转送材料的同志都不敢接手,把信和材料退了回来。据说江青知道此事后,咬牙切齿地破口大骂:“新华社没有一个好人!”

此后,朱穆之、穆青、李琴三人被停职检查,成为全社重点批判对象。这就是“朱、穆、李事件”。

1975年10月,政治部领导突然抽调我和组织处处长林之珩脱产担任社核心小组批判“朱、穆、李事件”的会议记录和简报编印工作。我们自我介绍后,当天晚上就开始工作,大致分了工。我担任会议的详细记录和编写简报。老林负责会议的一般记录和简报的排印。起初我对社核心小组成员都不熟悉,对不上号,就靠老林在旁边逐一介绍。会议每天从晚饭后一直开到深夜。当时中央文革小组主管新华社的是姚文元,他习惯晚上办公,常常深夜来电话催办。为了及时上报,会后我们只能在办公桌上稍微眯盹儿一下。涉及朱穆之、穆青的发言,为慎重起见,我写好简报后,请他们先过目,最后由会议主持人签发。一般机密性的简报,由老林交机关印厂负责机密件的工人排印。但遇到有绝密内容的,就得老林亲自动手排印。在一次会上,有人一再追问穆之,他为何敢于向毛主席反映江青的问题。穆之迫不得已说出,他曾听王海容说过,毛主席曾经批评江青等一伙是“四联帮”。大概是穆之把湖南话的“人”听成“联”了。“四人帮”在当时算是绝密的内容,由老林亲自到印厂排印这期简报。为了保密,简报印完立即拆版。

穆之后来被下放到印厂劳动。“四人帮”擅自剥夺了穆之的中央委员资格,1976年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追悼会上,让他同一般群众一起,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坐,旁边还有人监督。

粉碎“四人帮”后,穆之从钓鱼台办公的宣传口被调去担任负责工作,后来转为中宣部副部长。我不久也调回中宣部,在他领导下工作。1989年2月,我从中宣部离休。部领导召开茶话会欢送,并合影留念。穆之同我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2015年12月,是穆之99岁寿庆。按中国人的习惯,祝寿庆九代庆十。我本来准备送他一副庆百岁的寿联,没有料到他于2015年10月就逝世了,只好作为挽联:

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百世哲人楷模,

风骨映千秋。

不折不挠,不愧不怍,一代宗师风范,

文章垂百年。

(编辑 王 雪)

(作者是中宣部离休干部)

猜你喜欢
大寨老林中宣部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老林苗圃
长白老林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小学生必读》杂志获中宣部出版局表扬
中宣部梁言顺副部长一行莅临中国钱币博物馆参观调研
请老师
回报
金春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