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探析*

2016-04-01 06:32
黄河之声 2016年22期
关键词:长阳山民曲式

杜 群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探析*

杜 群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音乐审美趣味,表达了当下本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音乐艺术历史与现实的集合体。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民歌类型,一方面与长阳土家族山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长阳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该地区山歌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的探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声乐教学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长阳;土家族山歌;艺术特色;演唱技巧

一、长阳土家族山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长阳土家族聚居在丘陵山地之间,山歌就是土家族人民在山间野外劳动、赶路时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即兴小曲,由于其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即兴歌唱,所以在旋律、节奏、曲式、调式等方面都具有样式繁多、丰富多变特征,同时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长阳土家族山歌的分析研究,能够充实我国当代的音乐艺术,促进我国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一)调式特点

调式是指一段音乐中以某种音程关系构建起来的,以具有一定稳定性的音式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高低不一的音群。调式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单元元素。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往往有倾向于使用气质特征相近的调式,从而形成具有明显辨识度的特色音乐艺术形式。由于长阳土家族人民长期居于大山深处,与外界又有江河相隔,因此长久以来与外界联系不多,其民间音乐艺术一直沿用古代传统的创作手法,由此形成了长阳土家族山歌特有的音乐风格,即大量采用五声调式,偏好丰富多变的节奏旋律,以徵,羽、宫三种调式最为常见。于是长阳土家族山歌呈现出浓郁的古朴气息。

1.以徵调式为主的山歌

长阳土家族的山歌之中使用最多的调式之一就是徵调式。土家族百姓生活的绝大多数场景都有形形色色的山歌来表达当时山民的思想和情感,劳动时用山歌解乏,休憩时以山歌怡情,赶路时唱山歌解闷,恋爱是借山歌言情……一方面,大部分山歌都是山民口随意动,即兴而唱的,因此在音乐表达过程中没有条条框框的羁绊;另一方面,山民们普遍没有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山歌创作的基础是他们的音乐天赋和从小生活在山歌流行环境中的耳濡目染,所以长阳土家族的山歌充满了生动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流程自然的韵律特色,具有浓浓的土家风味儿。以徵调式为主的山歌中,《骂郎》是一个典型,这首歌共有六段唱词,其前两句歌词的末音分别落在“羽”、“商”音上,句末以下滑音形成独特的风格,第一、二、四句句末的“伙计”二字由帮腔再重复演唱一遍,第三局仍以“羽”音做结,直至尾句中的“徵”音出现,才结束歌曲。

2.以羽调式为主的山歌

除了徵调式,羽调式也是长阳土家族山民在山歌创作中最偏爱的调式之一,在数量众多的长阳土家族山歌中,羽调式随处可见。虽然山民们没有音乐调式的概念和思维,在编唱山歌的过程中也并未刻意使用某一调式,但他们在与山歌相伴的长期生活中以一种潜移默化形成的音乐审美趣味自然而然地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羽调式山歌。比如《柑子没得橘子甜》,这首情歌属于插入“变宫”的羽调式山歌,此歌的特点是前奏较长,而歌词只有两句。两句歌词前短后长,首句为四小节,以属音做结,预示着旋律并未接受,将有一个发展;末局为九小节,最终以主音“啦”收尾。在音的变化上,首句第二小节有一个非常短促的偏音(变宫),应做辅助音看待,作用是修饰音乐色彩。

(二)曲式结构特点

曲式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基本结构形式,通常表现为音乐作品中各个部分相互衔接构成的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的阶段性划分。曲式结构的作用在于通过特定的音乐形式促进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经过国内外音乐理论研究者长期的总结归纳,如今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一系列曲式结构,如“一部曲式(乐段)”、“单二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等。

一方面,由于长阳土家族山歌通常歌词较短,歌词句式一般只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七言五句,一种为五言四句,所以其山歌的曲式结构以一部曲式最为常见,并在此基础上因唱法的变化形成了少量二部曲式;另一方面,由于长阳土家族山歌往往产生、传唱不同的生活场景之间,具有即时、即兴的特点,使得其山歌的演唱形式丰富多变,同一首歌的唱法甚至会因时因地而异,所以长阳土家族山歌的曲式结构又呈现一定的多样性。

1.一部曲式

我国传统的民歌多为四句体,由于四句歌词正好构成了一个起、承、转、合的完成表达过程,因此成为了普遍被采用的民歌创作格式。然而,土家族山歌却没有因循传统的民歌创作和演唱手法,而是另辟蹊径,创造了七言五句这种独特的歌词句式结构,赋予了歌曲更宽广的变化空间,使得其在曲式结构上更趋丰富性、多元性。大部分长阳土家族山歌在曲式结构上都属于一部曲式。

2.二部曲式

在长阳土家族山歌的演唱过程中,歌者为了让整首歌曲听起来更有回味感和完整性,往往在歌曲结束时增加一个调式的回归,具体做法是再次重复歌曲首句的旋律来作为结束。于是,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基于一部曲式的变化构造出来的二部曲式。虽然从整体上来家,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的长阳土家族山歌占较大比例,但二部曲式的山歌数量也不少。

二、长阳土家族山歌的演唱技巧

就歌曲的演唱技巧而言,一般都是以增加歌曲本身的艺术美感而存在的,但经过实地考察分析,笔者发现长阳土家族山歌的演唱技巧更多地是基于其生活环境而衍生出来的。首先,长阳地区地处丛山峻岭之间,山高地远,交通不便,居民的文化生活有限,于是,唱山歌既成为山民互相唱和,交流思想感情中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山民们在平淡朴实的生活之余遣兴抒怀,怡情悦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地理环境的塑造,人文环境的熏染,铸就了长阳土家族山民们高亢嘹亮的嗓音和灵动自然的音乐天赋。由此,长阳土家族人唱歌有着音高声远、旋律自由、节奏明快、情感热烈、多拖腔衬词的特点。虽然不同的歌者在音调高低、腔体共鸣等歌唱技巧的运用上不尽相同,但各自的特色都同样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一)发声

在发声方面,土家族山民一般倾向于用真声来进行演唱,但因歌曲本身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高音来增强表现力,而不同的歌者出于天生的嗓音条件和后天歌唱技巧掌握程度的限制,不能都达到游刃有余地用真声就能完成高音歌唱任务,于是借助假声,或真假声混用亦成为了长阳土家族山歌演唱技巧的一部分。很多长阳土家族山民都能用真声演唱山歌的高音部分,而且他们也更喜爱用真声来进行音乐表达,因为真声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出演唱者的思想情感,这样符合土家族山村中淳朴的民风。虽然不同的歌者依据自身的演唱功力和对歌曲的理解,会对山歌演唱进行不同的音色处理,发音也各不同,但总体而言山民们演唱还是有一定的共通规律,具体来讲,就是山民们发音时大多采用微微收紧下巴,喉头稍上提、胸腔微收、口腔共鸣为主的发声技巧。微微收紧下巴是为了保证声音的真实厚重,喉头稍上提、胸腔微收是为了保证高音部分的流畅平稳,口腔共鸣则保证了声音明亮,吐字清晰。

(二)呼吸

人体的发生与呼吸紧密相关,正是人身体的组织器官与呼吸产生的气息流动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声音。在歌唱过程中,演唱者为了按照音乐的旋律控制发声,一般会采取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对长阳土家族山民在唱山歌过程中身体动作的变化、呼吸节奏的掌控等方面的观察分析,笔者发现山民们在演唱音调高低差异较小的山歌时,普遍使用胸式呼吸法,一是这样的呼吸方法完全能够满足演唱本身的音域需要,二是这样的呼吸方法更便于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音调的准确。在演唱音调较高的山歌时,胸式呼吸法则会显得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据山民自述,其刚开始学习唱山歌时,发现声音不响亮,高音不但经常唱不上去,嘴部肌肉和嗓子还十分容易疲劳,后来渐渐发现唱高音要腰、背联合用力,以重心下移辅助高音发声,于是声音更高了,也更响亮了。这就表明了长阳土家族山民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领悟、总结出了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等各种技巧。

(三)语言

据历史考证,土家族本有自己特有的民族语言,但尚未形成文字。自从汉代以来,随着中原汉族政权的版图不断扩大和民众的迁徙,渐有汉族人进入长阳地区,开启了汉族与长阳土家族文化交流的新篇章。虽然汉以后历代王朝多以封闭的政策对待西南边陲,使得汉族与土家族的民间交流甚微,但历经千余年的文化同化,最终处于弱势地位的土家族语言消失了,汉语成为了长阳土家族的通用语言。长阳土家族汉语方言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部分省市一样,发音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如en与eng,in与ing),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如z与zh,c与ch,s与sh)。比如他们往往把“吃饭”说成“疵饭”,“梳子”说成“苏子”。在山歌演唱过程中,地方特色浓郁的方言发音形成了长阳土家族山歌在语言方面的独特风格。比如在歌词“姐在河下”一句,“河”字就要发“活”的音,这种发音与歌词中其他字的发言共同构成了一个发言整体,因此具有一种别致的韵味,如果将其“河”字按照标准普通话的发音来唱的话,反而会破坏歌曲的乐感。

三、结语

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是我国西南山区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直奇葩,其淳朴自然、晓畅直白、生动鲜活的艺术特色,发声科学、呼吸合理、方言浓厚的演唱风格铸就了它独有的山歌神韵。不论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还是广大音乐爱好者,通过研究、学习长阳土家族山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歌唱技巧技法,都能吸收到不可多得的音乐艺术营养。希望本文能够给民间音乐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 鲜文静.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 向华.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谢亚平,王一芳.鄂中南荆楚民歌与鄂西南土家族民歌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0(7):173-176.

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荆楚民歌融入学前音乐课程中的价值研究》研究成果之一(16G337)

猜你喜欢
长阳山民曲式
省“616”工程对口支援长阳专题办公会召开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新年
203A北京普光天泓科贸有限公司/苏州长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流域映像
致山民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湖北长阳“田家新屋”传奇
魔盒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