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捐稿费

2016-04-01 18:01张达明
老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庙预支张达明

文 张达明

柳青捐稿费

文 张达明

1952年,柳青为创作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多卷体小说《创业史》,将全家从北京迁到陕西省长安县的皇甫村定居。他自己则住在村庄的一座古庙里,开始了这部长篇小说的艰苦写作。

由于古庙年久失修,不仅四面透风,里面更是潮湿阴冷,柳青就在不到10平方米的所谓卧室内铺了一块木板,勉强住了下来。由于居住条件不好,他经常生病,最严重的一次拉痢疾,一天在厕所蹲了四十几次,左腿内侧长出一个像鸡蛋那么大的疮,后来背部又长了一个痈,脓血不断……但他依然坚持写作。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柳青终于在1960年完成了《创业史》的第一部。这部书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前,他就预支了全部稿费16,065元,将它全数捐给了王曲人民公社,并写了一封信:“我希望这批款项用于公社工业,或购买机器,或修建厂房。除负责干部知道外,这件事不要在群众中宣布,不要做任何文字的或口头的宣扬。如果有人这样做,我认为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柳青捐款的事还是被许多人知晓了,有人劝他给自己留些,以防万一,但他说:“我写书并不是为了自己,农民把收获的粮食交给国家,我也应该把自己的劳动所得交给国家。”

也有人劝他:“你这么一大群娃娃,多少也给娃娃们留些。”他回答说:“娃娃们将来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他们大了要给社会做贡献,给国家创造财富。我把钱留下,他们就不会努力工作和学习了,就想靠着先人活着,我不能惯着他们。”

王曲公社用柳青捐的稿费创建了一家农业机械厂,还建了卫生院。后来,柳青又预支了《创业史》第二部(原计划写四部,因生病只完成了两部)的稿费,为所居住的皇甫村拉了电线。而他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犹如一个苦行僧般在古庙一住就是14年。更让人感慨的是,柳青的后半生几乎是在债务中度过的。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古庙预支张达明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预支幸福
脚搓木棍读书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不要“预支”灾难
山间“古庙”,笛声悠悠
神秘古庙的门前
预支幸福
满地尽带黄金甲
夜间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