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

2016-04-03 05:40潘菁
文学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呼啸山庄

潘菁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

潘菁

内容摘要:艾米丽·勃朗特作为19世纪的代表性女作家之一,在其短短30年的人生活中,她只留下了《呼啸山庄》这么一部作品,可是就是这部作品为其奠定了世界文学史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此作品被人们从各种角度进行细致分析,最近几年来,伴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迅速发展,学者们把这一理论在文学批评中开始应用。中国的学术界对此作品相关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并不充足,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文本的细致研读来解读书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的身上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希望能为这部小说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小说当前社会意义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呼啸山庄》完整自我

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中表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和恨。而生态女性主义的不断兴起又赋予了这部小说新的意义,人类和自然间的和谐与对立、人类对自然的歧视及性别歧视等诸多生态主义所关心的问题在此小说中均有着充分的表现,而小说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在另一个世界中的结合更是展望了和谐的生态图景。

一、生态女性主义

上世纪70年代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属于女权运动与生态运动不断结合的产物。它以性别的角度来切入生态问题的研究,令人感觉耳目一新。而这一属于最早是由法国的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澳博尼1974年在《女人或死亡》疑问中第一次提出应在研究中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主要认为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二者具有直接联系,并且围绕着女性、自然和发展等的主题对父权制下的统治与压迫进行批判,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妇女和自然解放出来,强调女性文化与女性原则对生态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借鉴了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方法,从女性和生态这两个角度对文学和自然、女性的关系展开研究,揭露文学领域中所存在的两种压迫间的紧密联系,并用生态女性主义的价值标准对传统的文学史及其作品进行重新评价。

二、《呼啸山庄》中透露出的生态女性意识

(一)《呼啸山庄》生活体验中充满了生态意识与女性主义思想

艾米丽·勃朗特在其整个生活体验中充满了生态意识与女性主义思想。她是一名自然爱好者,在约克郡的山上成长着,她对那儿的荒原和各种各样的动物们拥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她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持续了整个的生活,同样也渗透进了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和她所有的诗歌中。更为重要的是她虽然生活在重男轻女的维多利亚时代,艾米丽仍然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艾米丽了解到女人可以像男人那样知识渊博,并且应该勇敢利用一切手段来追求独立和完整的女性自我。

(二)《呼啸山庄》是一部充满了生态影响的小会所

读者能从小说中看到艾米丽随处可见的对自然的生动描写。在她笔下自然是千姿百态和充满活力的。她既温柔又充满了野性;即友善又是冷漠的;既充满了激情又是绝情的。冬季,我们可以看到坚硬的土地覆盖着一层黑冰和羽毛状的阵雪;听到咆哮的狂风;感受到刺骨的寒冷。春天,我们能看到蔚蓝色的天空,绿草如茵,苹果树盛开了鲜花;听到山谷中云雀发出的美妙的歌声;感受到柔软的解冻的风和温暖的阳光。夏天,我们也许会遇到来势汹汹的风暴,一阵大风和雷声,但是之后我们能感觉到清新凉爽的空气、嗅到大自然香甜的气味。秋季,在充沛的雨水到来之前,我们能看到在西边冷蓝色的天空一般隐藏在云朵和暗灰色风暴带中,并且在草坪和路边能听到沙沙的湿润而枯萎的落叶的声音;雨后的第二天的早上,我们会看到一个一个半霜半雨的雾蒙蒙的早晨,以及一条布鲁克斯从高地上横穿过小径;但是,在一个甜蜜而温馨的晚上,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个下沉的散发着琥珀般的光芒的太阳与一个散发着温暖光辉的正在上升的月亮,并闻到芬芳的果树和墙上花草等的香味,在那些令人倍感亲切的果树中的空气中飘荡。

三、凯瑟琳追求完整自我的女性生态主义解读

(一)对父权统治发出了挑战

男权社会整中男人将女性设置为两个典型的形象:天使与恶魔。天使代表着纯洁与美好理想的女性拥有者,其主要的行为就是为男性风险乃至于牺牲自己;而那些拒绝对男性无私奉献与服从的女性则被视为恶魔。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男性将女性形象盛赞为“天使在房子里”。可是艾米丽·勃朗特却创造性地塑造了狂野、好强的凯瑟琳·恩萧,在男性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恶魔的形象。虽然他的父权家庭曾经试图培养她成为“天使在家里”的淑女,可是她坚决不肯对自己传统身份加以屈服,倡导并奋勇追求完整的自我,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经典的爱情故事的背后,艾米丽想要传达的就是妇女在追求完整自我的过程中度父权的斗争与挑战。

(二)回归自然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对人与自然关系间进行重新评估,并提出“回归”的说法。“回归”是唯一能表达情绪的,这意味着“回归”并非机械式的,因为人类并不可能真正返回到一点都不损坏的环境中,在未来我们也不可能将地球恢复到原来的田园风光。可是,“回归”的确是在社会走到极端时找到了一个现代化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将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纠正过来,解放思想,和自然和谐相处,并建立起新人的心灵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艾米丽·勃朗特来讲,她实现了回归,人类一定要放弃征服自然的传统理念,最终回归到纯粹的自我。艾米丽自身就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她常常在旷野中散步,并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真正的自由。自然是其一生的坚持、精神家园和她灵魂的栖息地。在其观念中人类所有的苦难源自于人类和大自然的分离;只有回归到大自然中才是幸福的。在《呼啸山庄》中,通过女主角凯瑟琳·恩萧的塑造与赞美,艾米丽表达出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渴望回归的深情。凯瑟琳·恩萧在呼啸山庄和荒原中长大。她坚持对红叶石楠的喜爱:坚强的意志与自由的思想。她的整个自我存在于自然界。对她来说,只有回归到大自然中,她才可能会到自己最自然的状态中,实现完整的自我追求。因父权制的强迫性,凯瑟琳逐渐失去了完整的自我,可是希刺克厉夫的回归又唤醒了它。因此,凯瑟琳开了她对父权世界束缚的挣脱,重新拾起自己完整的自我。可是重男轻女的链条是那么紧,单凭自己是无法破坏到它的。最后,她意识到自己完整的自我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这可以从其发烧后恢复的意识看出:“她的外表在改变,似乎在变得更加神秘、充满美感。她闪光的眼睛已经变得梦幻般的、犹豫的、温柔的;他们不再给她看她周围物体的印象,他们的目光总是显得超越这个世界。当她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乐,她有些模糊、遥远的目光并不表示承认,或者用耳朵或者用眼睛等来观察。此外,她的话更是一个好的例证:这热闹了我的最多的额东西就是这个破碎的牢狱,我累了,对在这儿被封闭感觉到了厌倦。我多想躲避到那个愉快的永恒的世界中,它美誉看到泪眼模糊,并听过疼痛的四肢向往其心脏。这儿光荣的世界指的不是天堂,而是荒野和自然。凯瑟琳曾经梦见”天堂并不像我的家;我打破了我的心脏,又哭着要回归大地;可是天使们却很愤怒,就将我扔到了呼啸山庄的典故建筑的中间。在那里,我醒来喜悦的哭泣。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可知梦想是一个人意志不清的集中体现。凯瑟琳的梦想反映了她对回家的渴望。可是,她真正的家并非天堂,而是在荒野中。只有在旷野中凯瑟琳才能和大自然紧密拥抱,拥有一个纯净的完整的自我,彻底摆脱掉父权世界的统治。所以,她渴望回家,也是其回归自然的愿望的象征。

(三)完善自我的生态

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呼啸山庄。有的人认为在宇宙中冲突风暴和平静的冲突终究要平静下来,重建和谐;有的人看到一个残酷与激烈的阶级斗争与对压迫的绝望反抗;有人认为,爱和恨、失和得是对立转化的,人性终将回归。什么才是作者在女性顽强追求完整自我的过程中的心灵史诗。纵观凯瑟琳·恩萧的生活:童年,她的父亲和哥哥对她用宗法标准要求她;结婚后,丈夫强迫她与纯粹完整地自我中分离出来。父权统治从未停止过哪怕一分钟。可是在面对这些所有的痛苦,凯瑟琳的灵魂并没有屈服与任何一种形式的限制与压迫。她看似放弃了自我和自然,但是实际上这是真正的忠诚。她用自己的方式挑战父权统治并追求完整自我。

四、结论

纵观呼啸山庄高地,艾米丽展示了她对女性,自然和女性自然连接高度关注。在重男轻女的世界,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非常关注的焦点。她总是乐于表达她对自然和热爱不断带给读者她所爱的偏僻荒凉约克郡荒原感受到它的神奇力量和无与伦比的美丽。她具有独特的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她眼里,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紧密结合起来。仅在性质,可以人类整体实现自我。同时,艾米丽也表达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如果想实现整体追求自我,女性需要先从自己,完善女性意识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新生活。所以做女主角凯瑟琳·恩萧。她有一个强烈的女性意识。面对各种苦难的,她遇到了他们的头,并用她全部的力量去挑战强大父权制,瞄准追求自我整。通过整合自己的荒原,凯瑟琳终于实现了她的整个自我,达到和谐,永恒的幸福。因此小说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手段诠释了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这一角色,小说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特征。作者试图通过对凯瑟琳形象的塑造来提高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引导人们对自然的重视与对完整自我的勇敢追求。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女性儿童自然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卡洛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世界观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