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汉人助胡论

2016-04-03 13:02付开镜
关键词:汉化胡人汉人

付开镜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许昌 461000)

哲学·历史

两晋南北朝汉人助胡论

付开镜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许昌 461000)

两晋南北朝出现了汉人主动助胡和被动助胡的现象。汉人主动助胡的表现形式有帮助胡人消灭汉人军队,为胡人出谋划策等。汉人的被动助胡主要有参与胡人政权管理汉人,或帮助胡人攻打其他少数民族等。汉人助胡的原因主要有西晋立国不正,部分汉人士人对汉人政权没有感情,九品中正制度的腐朽,部分士人为求富贵而投身胡人政权,以及汉人为了保护家族成员的身家性命等。汉人助胡有利于胡人在中原的统治,有利于胡人的汉化而不利于东晋南朝的北伐。

两晋南北朝;汉人;助胡

西晋的灭亡,东晋与十六国的对立,以及南朝不能收复中原,根本原因在于汉人政权自身实力不强,同是,汉人对胡人的帮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汉人助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那么,这一时期汉人助胡的表现如何,为何助胡,助胡又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有可探之处。这是笔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的原因。

一、汉人助胡的表现

(一)西晋末年的汉人助胡 西晋末年,积极主动帮助胡人攻击西晋政权的汉人,以王弥为代表。王弥当为西晋汉人助胡的始作俑者。王弥家世二千石,祖颀,晋武帝时为汝南太守。王弥有才干,博涉书记。少游侠京师,隐者董仲道见而谓之曰:“君豺声豹视,好乱乐祸,若天下骚扰,不作士大夫矣。”[1](P2609)王弥为什么“好乱乐祸”?恐怕不只是性格使然。王弥有才干,却无意在西晋政府中任职,可见他对晋朝没有感情。惠帝末,刘伯根起兵于东莱之惤县,王弥竟然率家僮从之。刘伯根系道教徒,王弥作为晋朝官员的后人,竟然参与其中,一方面说明他受到道教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他很早就有与晋朝为敌的思想。此后,王弥一直进行破坏活动,引兵入寇青、徐、兖州,后又主动投靠刘渊,与刘曜联兵攻下洛阳,“纵兵大掠。幽帝于端门,逼辱羊皇后,杀皇太子诠,发掘陵墓,焚烧宫庙,城府荡尽,百官及男女遇害者三万余人,遂迁帝于平阳”。[1](P2611)王弥联合胡人,如此残暴地对待晋朝官民,说明他仇视晋朝政府。王弥未必与胡人一心,但王弥却能与胡人进行合作,对胡人的帮助极大。

(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人助胡 先说前赵政权中汉人的助胡。以甘心为石勒效力的张宾为代表。张宾是赵郡中丘人,父瑶,官至中山太守。可见张宾和王弥一样,也是西晋官宦子弟。与王弥未在西晋政府担任任何职务不同的是,张宾在西晋政府中做过中丘王司马弘的帐下都督。因“非其好也,病免”[1](P2756)。但显然张宾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史载:及永嘉大乱,石勒为刘元海辅汉将军,与诸将下山东,宾谓所亲曰:“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乃提剑军门,大呼请见,勒亦未之奇也。后渐进规谟,乃异之,引为谋主。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1](P2756)

张宾眼中的“大事”,显然不是汉人建立新的国家,而是与胡人合作建立国家。张宾主动以石勒为主,他所寻之主不仅是西晋皇帝的大仇,而且也是中原汉人的仇家。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观念盛行的情况下,张宾却甘心为胡人效力,帮助西晋的仇敌打击西晋,可见他的民族观念甚淡。他对晋朝的兴亡没有兴趣,而只渴望在胡人的政权中建立自己的功业。张宾为石赵做出了三大贡献:其一,定计杀掉王弥和王浚;其二,定计让石勒从江淮回师河北,并于河北建国;其三,制定石赵政治制度,典选举。总的说来,西晋的覆灭,与他有分不开的干系。可以说,张宾是西晋帝国的一个重要掘墓人。东晋建立后,石赵政权成为祖逖北伐的重要障碍。

次说前燕政权中的汉人助胡。前燕的建立和强大,与早年进入燕地的汉人关系极为密切。前燕政权中,汉人士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前燕系鲜卑慕容部所建的政权。慕容部汉化程度甚高,因此,他们对汉人避乱投靠者不像其他胡人那样压迫得非常严重。汉人中的士族阶层受到优待。其中以裴嶷最受厚待。慕容廆时,以裴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1](P2811)因此,前燕前期,汉士族成为其政权重要的权力阶层,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

再说甘心为苻坚效力的王猛。王猛是以功利为先的代表人物,史称他少游于邺,“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羽待时,候风云而后动”。[1](P2930)晋永和十年(354年),东晋大将桓温进攻关中,提兵入关,王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都护,请与俱南。猛还山谘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1](P2930)王猛之师事迹已不可考。但是,据史可知此人是一位见识甚高之士,虽然居于山中,对东晋的政治动向却十分清楚,对桓温心理洞识也极为深刻。而王猛本人有佐世之志,故王猛在经过认真思考后,没有跟随桓温到南方汉人政权中谋富贵。由此可见,王猛和他的老师都把功名作为人生的首要选择目标。

王猛后为前秦主苻坚所用,先后任中书侍郎、京兆尹、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司隶校尉等职,参与中枢决策。他辅助苻坚,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法制,大力发展经济,并以氐人军队为中坚,消灭了北方鲜卑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为苻坚统一北中国奠定了根基。王猛的事业局限在北方胡人统治区域内,直到他死前,他从没有劝说和帮助苻坚去攻打南方汉人统治的东晋王朝。王猛病重时,苻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偏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1](P2933)

(三)北朝时期的汉人助胡 在北魏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汉人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崔浩等人的贡献尤其值得注意。但是,这一时期,汉人与胡人的合作,多是出于被迫。胡汉间的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当然,在矛盾发生之时,汉人总是受害的一方。崔浩被杀事件,正说明了汉人在帮助胡人过程中,内心中依然存在对胡人的鄙视,从而引起胡人的仇恨。

但是,汉人助胡的被迫性,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之后渐渐弱化,而主动助胡成为时代的主流。孝文帝的汉化,从本质上承认了汉文化的先进性,并从血缘上向汉民族看齐。这对于滞留北方的广大汉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自豪,并因此在内心深处认可了北魏政权。因此,在他们看来,他们主动参与北魏政权,不再是为胡人服务,而是为自己的民族服务。

北魏后期,北魏的统治者,对汉人士人的作用,也不再一味地防范。汉人在朝为官者,已与前期出现明显的不同,已从原来的只做没有实权的文官,只能充当顾问的身份,转变为不少汉人开始领兵作战。一方面说明北魏政府对汉人完全放下心来;另一方面,也说明滞留在北方的一部分汉人,开始真心与胡人合作。

在北齐与北周的政权之中,汉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

尽管北齐胡汉矛盾冲突厉害,但这种矛盾冲突,已不再像十六国时期那样是整个民族的矛盾对抗了,而只是胡人上层与汉人上层政治利益冲突所造成的矛盾。

(四)南人北逃与政治复仇 南人北逃,自东晋末年就开始了。刘裕建宋,司马氏家族的成员并未完全为其所屠,部分皇裔逃入北朝,依靠胡人力量,进行反抗。

此后,宋齐梁各朝的政治流亡者,也多逃往北朝,借助北朝政府的支持,在南朝边境进行武装骚扰。王肃的例子极为明显。除此之外,还有南明萧氏子孙的南伐。有些将领,带兵投降北朝,让北朝兵不血刃,得到了南朝数郡的人口、土地。如薛安都的降魏,使得刘宋政府丢掉了淮北数郡之土,损失极为严重。可以说,北魏利用南方入北者的政策是成功的,并因此而获得了政治与军事上的诸多好处。[3]清人王夫之说:“杀机动于内,祸乱极于外。宋之季世,拓跋氏未有外侵之谋也,而淮西、淮北席卷而收之。薛安都一反面而北向,风靡萍散而不可止。”[4](P446)真是一针见血!

二、汉人助胡的原因

汉人助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部分士人对晋朝政府缺乏感情 晋朝的建立,依靠的是欺诈手段和血腥的屠杀,因此,缺乏合法性的民心基础。这就引起一些知识阶层的反对。西晋开国皇帝人格卑劣,立国不正,因此难以凝固人心,社会各个阶层人民对西晋政权的认同度不高。司马懿父子的卑劣的政治人格,虽然在一时的政治权利争夺中取得了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却是以牺牲儒家政治人格为代价的。《晋书·宣帝纪》载:“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及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1](P20)西晋重用一批人格卑劣者为政府高官,世人对他们的认同度也不高。部分反晋弃晋者之父祖虽然受到晋朝重用,但政治人格卑劣,唯利是图,缺少气节。其后人反晋,正是其父祖卑劣人格的传递。晋武帝用了一大批政治人格卑劣之人,正是其先代政治人格卑劣的延续。晋武帝在这些政治人格卑劣的臣子们面前,其做帝王的自豪和高人一等的感觉可能也就好了一点。这正是他要大用这些人的心理。吕思勉先生说:“西晋从武帝篡魏到恭帝为刘裕所篡,共历一百五十六年,论他为民心所爱戴,以及他自己支持的实力而论,都是远不及此的。”[5](P136)缺少社会人心的支持,是这个政权最大的软肋。

(二)九品中正制度的腐朽 九品中正制度的腐朽,为士族开辟了入仕的通途,而不利于寒人的入仕。这使得一部分汉人为了寻求富贵而投靠胡人政权。九品中制度让广大的社会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变得十分微小,部分人才的才华在汉人政权中得不到发挥,他们的富贵梦实现不了。因此,在有其他富贵之路可走之时,他们宁愿为胡人服务,从而取得富贵。王猛不从桓温南下而滞留关中以求富贵,正说明了北方部分寒族士人对南方晋政权用人制度的不满。

(三)胡人政权对汉族士人的重用 胡人与汉民族之间,尽管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但是胡人的上层统治者却明白,要在汉人的家乡有效地统治汉人,还必须依靠汉人的智力。因此,胡人的统治者,对汉人之中愿意为其服务者,多给予官职,以提高他们统治中原的能力。

据周伟洲《汉赵国史》统计,汉赵官员263名中,匈奴刘渊家族有44名,刘氏宗亲30名,其他匈奴人40名,汉人131名,其他少数成员18名。[6](P184)石勒“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族”。[1](P2735)

在胡汉矛盾中,羯人与匈奴和汉人的矛盾最为激烈,但这两个少数民族依然要依靠汉人的支持,五胡中的其他“三胡”中,氐羌汉化程度深,与汉民族矛盾较缓和,因此,大量任用汉人是其建国有基本思路。鲜卑人中的慕容氏,汉化深,对汉人士族早有任用。拓跋氏起初汉化程度浅,但也被迫大量使用汉人以控制汉人。

“十六国诸胡族政权普遍对汉族士族采取了某些优待措施,使其能够获得稳定的政治特权,保有较高社会地位”。[7]魏太祖拓跋珪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8](P27)

(四)汉人为保全家族被迫助胡 随着西晋的灭亡,大批汉人南迁。南迁是一种被迫,而更多的汉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南迁,或留在中原,或北迁,或西迁,从而与胡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北方汉人被迫迁徙,渴望汉人皇帝收复中原。但是,东晋南朝的统治者,虽然也存在北伐的行动,却不能成功。生活在北方的汉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被迫苟活于胡人的政权之下。当南方汉人政权的北伐打到北方之时,他们欢欣鹊跃。但是,北伐总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与胡人合作,服从胡人的统治。尽管胡人对汉人上层采取了种种优待的政策,尽管不少汉人在胡人政权中为官,但是,其中多数的汉人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出于被迫。晚渡南方的士族或豪族,其先人或本人不少都在胡人政权中担任过职务。如卢湛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1](P1259)在胡人中为官者,对南方汉人政权的感情依然存在。“浩实乃心华夏者”。[5](P315)

(五)汉人自南方转北返接受胡人统治 汉人自南方北返,接受胡人的统治,从而也在客观上帮助了胡人。十六国后期,已有南迁的汉人开始北返以接受汉化程度深者的羌人的统治。如京兆韦华等率领襄流人一万余“叛晋,奔于(姚)兴。兴引见东堂……拜华中书令”。[1](P2980)

(六)南朝政治流亡者为北朝效力或为家族复仇南朝逃往北朝的政治流亡者,是北朝利用的重点对象。他们到北朝之后,受到北朝政府的重用,而他们为了个人私利,利用北朝所给予的军队,向南朝进攻。

据学者统计,“北魏与南朝对峙时期的亡命士人最多,由南徙北的士人有233人”,[9]当时士人流亡的主流是由南向北迁徙。如司州刺史常珍奇、徐州刺史薛安都等边境重将,惧祸举城降魏,刘宋淮北四郡轻易为魏所占。还如王肃入北魏,为北魏建立制度之时,常带兵攻打南朝边境地区以报家仇。

三、汉人助胡的影响

(一)对南方汉人政权的影响 首先,汉人助胡严重削弱了汉人反抗胡人的实力,西晋的灭亡,与汉人助胡密切相关。如所周知,西晋为胡所亡的内因即根本原因在于八王之乱,但外因却在于五胡乱华。当然,如果更深入地分析,还有西晋用人制度和皇储问题等。不过,毫无疑问,汉人助胡是胡人能够灭亡西晋的一个重要原因。胡人进入到汉人生活的腹地,要统治中原汉人,仅仅依靠其暴力政治远远不够。在西晋末年,汉人助胡使得胡人消灭了西晋军队的主力,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因胡人整体文化水平过低,武猛之士居多,而才智之士不足。因此,吸纳汉人才智之士,便成为胡人政权有效统治的重要策略。汉人才智之士进入胡人政权之中,为胡人出谋划策,减少了胡人政权的决策失误,从而巩固了胡人政权。同时,使胡人得以利用汉人统治汉人。

其次,汉人助胡削弱了南方汉人政权统一北方的力量。东晋的北伐与南朝统一中原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与汉人助胡均有关联。东晋末年,刘裕北伐,灭南燕、后秦,但最后都得而复失。宋齐梁三朝,都有过北伐的军事行动,这些军事行动,虽然有过胜利,但最后也都归于失败。为何都会归于失败,原因固然与南朝自身的实力和战略决策有关,但不能否认,北朝到了这一时期,已开始大量利用汉人士族的智力,制定出许多胡人不可能制定出来的治国政策,使得国内胡汉矛盾开始弱化,从而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南朝的北伐。陈寅恪认为,东晋南朝北伐中原不胜的原因有四:“一为物力南不及北,二为武力南不及北,三为运输困难,四为南人不热心北伐,北人也不热心南人的恢复。”[10](P236)这当然有其道理。但笔者以为,汉人对胡人的帮助,依然是东晋南朝难以收复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一部分汉人助胡出于无奈,他们心系南方汉人政权,如王猛、崔浩等人,从不愿意为胡人南侵出谋划策。但是,还有一部分汉人,对南方汉人政权素无感情,甚至和南方政权存在血亲之仇,因此,他们常常帮助胡人攻打南方汉人政权,从而削弱了南方政权抗胡的力量。

(二)对胡人政权的影响 一是汉人助胡巩固了胡人的政权,并有利于部分胡人政权统一北方。胡人在中原能够顺利统治下去,这与汉人的帮助密切相关。胡人政权中的前秦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也与汉人的帮助甚有关联。胡人统治中原,依靠的是武力手段,而只凭武力却难以征服汉人之心。因此,胡人要想长远地统治中原,就必须利用汉人的文化来统治汉人。要利用汉人的文化,就得任用汉人中的文化阶层。汉人中的士族,是掌握先进文化的代表,因此,士族就成了胡人首先需要争取的对象。二是汉人助胡有利于胡人的汉化。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之后,胡人的汉化进程加快,生活在北方的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弱化。北方的汉人士族,多主动参与到北魏政权之中。

胡人的汉化使得汉人助胡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汉人助胡不再是汉族人帮助胡族政权,而成了汉人帮助汉人政权。

胡人的汉化使得胡人接受了汉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文化的全面接受。胡人的汉化使得胡汉矛盾得以弱化,又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北方政权从胡人手中转移到汉人手中,也使得汉人助胡转变成为彻底的汉人助汉政权了。北方政权从胡人手中转入汉人手中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汉人在胡人政权中以文官为主,虽然部分汉人受到胡人最高统治者的信任,但是,也只是个别。如张宾为石勒重用,王猛为苻坚重用,却以文职为主,多担当谋士的角色。

在北魏前期,鲜卑人虽然把北方汉人士族拉入其政权之中,却时时提防之,甚至屠杀之。如崔浩灭族,就说明当时胡汉矛盾的激烈。但是,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民族的汉化进程,民族矛盾渐渐消解,汉人不仅在政府担任文职,而且也开始担任武职,多数汉人主动参与到北魏政权之中,表现出后期汉人助胡的自觉性。多数汉人助胡,无论出于自愿或者被迫,客观上都维护了基于中原的广大汉民族人民的利益。

四、民族融合的完成与汉人助胡的终结

北魏分裂后,汉人在北方的地位日益提高。及隋朝建立,汉人重新掌握了皇权,胡人与汉人的矛盾趋于消亡。在北方的汉人,积极参与到汉人政府之中,也就谈不上为胡人服务了。唐朝建立后,原来到达中原的五胡,已完成了汉化。他们也完全接受了汉人的文化。因此,唐的皇权,虽说是由汉人掌握了皇权,却完全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的皇权。因为隋唐的皇族,与胡人存在着血缘关系;隋唐的政权,也有大量汉化的胡人参与其中。如著名的长孙无忌,就是鲜卑人。民族融合的完成,表明新型的隋唐政权,已不再是胡人的政权,更不是原来纯种的汉人政权了。胡汉民族一体化的完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汉人助胡的历史。但新兴的胡人再次出现于北方,新型的胡汉矛盾又重演相似的历史。但这已不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了。

[1]房玄龄.晋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李海叶.汉士族与慕容氏政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04):105-111.

[3]肖 锋.南北朝的政治流亡者[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04):50-56.

[4]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周伟州.汉赵国史[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7]刘幼生.论十六国胡族政权中的汉族士族[J].晋阳学刊,1990(03):47-52.

[8]魏 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王 娟,汤勤福.南北朝时期亡命士人刍议[J].求是学刊,2013(03):158-165.

[10]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合肥:黄山书社,2000.

The Han Chinese Helped the Hu People in the Two Jin Dynasties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FU Kai-jing
(Institute of Wei-Jin Culture,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461000)

In the two Jin Dynasties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he Han Chinese,actively or passively helped the Hu people.The aceive forms included which the han chinese,passively helped the Hu concluded helping the Hu to eliminate the Han army,giving advice and suggestions,etc.The passive forms participating in the Hu regime management,or helping the Hu to attack other ethnic groups,etc.The reasons that the han chinese help the Hu are mainly included as following:the Western Jin Dynasty founding is not straight,some Chinese scholars did not have love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the system of Jiuping zhongzheng(九品中正制度)was decayed,some scholars went and seeked refuge with the Hu for riches and honour,as well as some Han Chinese wanted to protect the family life,etc.It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Hu to control north China that Han Chinese helped the Hu,and advantageous to the Hu people to become Han people,however,is advantageous to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of West Jin and North Dynasities.

the two Jin Dynasties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the han people;help the Hu people

K235

A

1674-0882(2016)02-0017-05

2015-10-30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魏晋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014WJ04)

付开镜(1966-),男,湖北枣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

〔责任编辑 马志强〕

猜你喜欢
汉化胡人汉人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破山剑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秦人称谓小议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汉化的考古学观察
谈谈唐王朝皇室中的胡人风俗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体 胡人骑羊青瓷插座
软件汉化之路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