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级开放大学建设中科研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
——以江苏常州为例

2016-04-03 20:23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陈 莺

(常州开放大学 终身教育研究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1)



当前市级开放大学建设中科研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
——以江苏常州为例

陈莺

(常州开放大学 终身教育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开放大学战略发展的背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趋势以及开放大学特殊的办学定位决定着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市级开放大学的建设实践需要科研来引领、推动和促进,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从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搭建学术平台、发展重点研究领域、整合科研资源以及聚焦现实开展实践性研究来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市级开放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学术平台;研究领域

随着开放大学建设从实践层面启动,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北京开放大学挂牌成立,随后江苏、广东、云南三家开放大学也相继成立,各地省、市等广播电视大学也纷纷酝酿着向开放大学转型。然而,开放大学并非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翻牌,而是在新的背景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型,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服务系统以及平台建设、科研发展等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科研,如何在这一关键阶段在开放大学建设实践中发挥引领、促进、催化作用,是当前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命题。2013年10月19日,常州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市级开放大学,在市级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可谓起步较早,本文将以此为例,结合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分析科研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对当前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 开放大学建设中科研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战略转型的背景提出科研新使命

随着开放大学试点工作的展开,有关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教学模式、支持服务、资源整合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成为了开放大学建设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为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即通过科研探求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正确路径,通过科研解决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科研促使开放大学完成战略转型并不断发展。这一新使命势必对开放大学科研工作提出新要求,是其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趋势为科研带来新期待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作为一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的建设要基于网络,要基于对未来信息化环境的判断与应用,更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深度融合。[1]当前开放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深化探索的阶段,但在科研方面与信息化融合的程度还不高,创新科研方法,拓宽科研领域,整合科研资源,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也成为了开放大学科研发展的新期待。

(三)开放大学的特色定位需要科研明确新重点

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引领,作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是促进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它的特色定位也决定了开放大学的科研必须不同于普通大学,它应确立与其自身建设发展需要以及特色定位相符合的研究重点,应在研究深度上有所推进,在研究视阈上有所突破,形成开放大学科研的特色与优势。

(四) 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需要科研形成新动力

开放大学的建设在我国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工作 ,国家、省、市等各级电大在各自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共性、一致的方面,也有个性、互异的方面,国外虽有一些较为成功的开放大学建设经验,但国情、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这些经验不能照搬到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之路可谓希望与困难并存,分析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搭建开放大学的基本框架,探寻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科学研究将为开放大学建设之路提供强力的支撑与不竭的动力。

二、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发展现状分析——以江苏常州为例

市级开放大学作为开放大学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样需要科研工作对转型发展进行引导和促进,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学校一直以科研强校、科研育师为科研发展目标,也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发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充分适应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一)科研制度有待完善,科研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学校已经制定了科研管理以及科研奖励制度,并将部门科研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中,将科研工作与教师个人岗位绩效考核挂钩,促使学校科研工作制度化、规划化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制度上的问题,如对于未能按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在后续申报课题或其他方面未能作出限制,科研奖励的力度仍有待加强,对于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制度缺失等。作为市级开放大学,虽然科研水平已有所提升,但整体实力仍有待提高,这表现在学校论文发表数量虽逐年提升,但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专业学术论文不多,大部分论文的转引和被转载频次也不高,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论著和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的成果较少。从获得立项的课题级别来看,大多数为学校内部、省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或者学会类课题,省部级课题较少,缺乏国家级课题。这些都反映出市级开放大学在科研水平和质量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教师科研积极性差异较大,科研氛围有待浓厚

从学校教师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及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来看,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差异较大,近几年有晋升职称需求的教师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职称晋升前一年或两年,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计,有些教师参与了所有符合条件的课题申报及科研成果评选等活动,个别教师年发表论文数远高于学校其他教师,但在职称晋升后,许多教师科研积极性较大幅度下降,仅能完成学校对教师的年度科研考核最低要求,这反映出当前学校不少教师科研的功利性较强。同样,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科研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中,近年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于无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此外,当前学校教师的课题项目研究中,不少课题项目事实上由项目主持人独自完成,项目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有限,团队协作程度不高。学校仍有待采取措施,搭建更好的平台,使科研氛围更浓厚。

(三)研究重点较为突出,但特色与优势有待确立

从学校教师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开展的课题研究来看,有关远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学校教师研究的重点,但是,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鲜有发表,而且学科的科研发展很不平衡,偏重于社会科学方面,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远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是很少有教师对其中的某一问题或领域进行持续关注研究,导致重点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普遍质量不高,未能在该领域中形成影响,引起关注,而作为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新型大学,开放大学在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也未能体现在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中,开放大学科研的特色与优势尚有待进一步确立。

(四)对外交流合作不足,未能整合科研资源

由于开放大学在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功能定位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较大区别,因此开放大学与其他普通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相对隔绝,作为基层开放大学的市级开放大学更是如此,在申报课题、参与科研成果评奖等方面机会要明显少于普通高校,如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和评奖,将申报主体限定为普通高校[2],开放大学的教师就没有资格进行申报。此外,开放大学在科研方面与普通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交流较少,导致渠道不畅,某些情况下陷入了闭门造车的状态,未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前沿信息,也无法有效整合科研资源,无形中影响了学校的科研影响力,也限制了学校科研力量的发展,不利于学校科研整体实力的提升。

(五)理论研究与现实脱节,科研成果转化难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领域中,许多教师反映出为科研而科研,为发表论文、完成科研工作量或实现职称晋升而开展科研,而并非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希望从科研中探索解决问题之道。在学校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中,未能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并作为重要指标,这也导致教师在开展科研时较少考虑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因此,他们往往在缺乏深入、科学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未必适应当前实践的需要。导致不少科研成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出现,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特别是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本应作为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的科研也尚未有效发挥作用。

三、推进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发展的对策——以常州为例

(一)顶层设计,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

强化科研工作,制度是先导,完善市级开放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应在借鉴其他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来进行。

1. 规范管理,强化项目管理制度

针对学校科研管理中凸显出的一些新问题,应进一步总结分析,规范科研管理,特别是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对项目的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项鉴定等各个环节进行更细化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申报了却未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任务的情况,应对其继续申报其他项目加以限制。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关于科研经费收入、支出、转拨、结余等规定,合理设置支出明细科目,制定支出比例,针对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其既符合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又符合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

2. 调整标准,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原有的考核评价制度中,对于教师的年度考核主要以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论著为依据,对此进行奖励,并纳入不同职称教师的考核,作为确定教师年度考核档次的指标,但教师进行课题项目研究的情况并未纳入此项考核,而且,在这样的考核评价制度中,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并未涉及。建议对教师的科研考核评价改为科研积分制,将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论著、主持或参与的课题项目研究、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合理设定分值,并纳入教师科研积分的计算,对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不同的科研积分考核标准,以此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并促进教师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3. 推进协作,细化团队建设制度

科学研究是需要团队协作,发挥合力的,但是实践中不少课题项目虽有研究团队,却形同虚设,团队协作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应建立科研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进行系统指导,并在课题项目研究实践中提高水平。细化科研团队建设制度,对团队建设、活动等具体要求以制度形式明确,并将之与课题项目研究的管理相结合,推动科研团队发展。

(二)搭建平台,提升学术氛围

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辛的创造性劳动,它往往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科研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非一蹴可就。因此,平台的搭建和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科研工作要搞好,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探究不足,与时俱进;必须请进专家,加强引领,开展针对性强又有实效的校本培训;必须围绕问题,交流探讨,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必须为教师争取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与普通高校或其他开放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激励和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拓宽研究视野,并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引导扶持,确立开放大学科研的特色与优势

科学研究是开放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其内容和范围上也应和一般的大学有着明显的区别,积累并彰显相应的科研优势,既是开放大学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3]作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创新教育模式,建立开放灵活的学习制度的新型现代远程开放大学,与普通大学相比,开放大学的科学研究应突出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等的教学创新研究,突出服务于社会的应用研究,突出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等的合作研究,突出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而对于市级开放大学来说,其科学研究主要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对开放办学模式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及满足其需求的路径选择、终身学习环境创设及终身学习模式构建、社区教育、开放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开放大学联盟的建立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大学在地方经济建设以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等重要课题,立足于这些重点领域,持续、扎实地开展研究,才能展现开放大学的研究特点,并逐步形成特色与优势,在相应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四)整合资源,突出科研的开放性

基于当前学习社会化、人本化特征,开放大学的科研也应打破壁垒,整合资源,开展合作研究。开放大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开放”,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也应体现这一特点,特别应注重挖掘和合理利用其它学校的资源、企业的资源、政府的资源,主动加强和企业、其他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科研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与实践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更接“地气”;另一方面,可以扬长避短,将开放大学以及横向合作单位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合作共赢。因此,加强横向合作,优化科研资源,是开放大学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此外,开放大学的建立,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了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意味着科研方法与内容的创新[4]。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开放大学的现实基础和特色资源,系统化办学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可以说是开放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远程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并发挥系统资源的作用,开展基于网络协作的科研,必将成为开放大学科学研究的特色与亮点。

(五)聚焦现实,引领开放大学建设实践探索

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开放大学进行的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其科研的开展必须聚焦现实,发现问题,分析和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此外,与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相比,市级开放大学在研究力量上相对薄弱,在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前沿性方面存在差距,但市级开放大学也有着不同于上级开放大学的情况和问题,无法照搬照抄他们的经验,市级开放大学建设同样需要科研引领和推动,因此,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应重点开展实践导向性研究,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基本特点规律、管理运行机制、运作方法模式及市场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地的实情和需要,以研究促进学习,以研究推动发展,为当地终身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保证。唯有如此,开放大学的科研才能成为实践探索的推动因素和深化发展的引领力量。

长期以来,科学研究一直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薄弱环节,但是开放大学的建设,恰恰需要科研来引领和推动、促进。开放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理应具有现代大学的所有基本功能[5]。市级开放大学作为全国开放大学网络体系的基础性构成部分,也应立足于创新发展的目标,服务于转型发展的任务,致力于科研能力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不断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郭丽云.开放大学的科研:背景、挑战与思路[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

[2]唐涌,江颖.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6):10.

[3]金丽霞.开放大学科研的特色定位与模式创新[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6):5.

[4]张廷亮.英国开放大学的科研活动及其启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9):77.

[5]权京超.大学功能理论在地方开放大学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3,(8):28.

收稿日期:2016-01-24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开放大学科学研究的定位发展——以常州为例”(课题编号:13SEW-Y-023)。

作者简介:陈莺(1976-),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副教授,硕士,江苏常州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法学、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2016)03—0008—04